城镇化进程中“新城市老人”健康促进及对策
——基于池州市的调查

2014-09-12 10:02胡阳秀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照料来源主观

潘 淳 胡阳秀

(安徽人口职业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我国在1999年底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6%,已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1〕。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老龄化也伴随着城镇化急速加剧,201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8.9%,人口数已接近1.2亿〔2〕。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一个日益庞大的“新城市老人”群体正在形成。“新城市老人”是指在城镇化进程中,就地转化为或迁入城镇的老人。这部分人随着进城居住方式的变迁、生活方式的改变、邻里环境的变化,相对于“旧城市老人”而言,其总体健康状况更甚堪忧。因此,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提高老年人特别是“新城市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促进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3〕。本文基于健康促进和生活质量理论,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以健康快乐为综合衡量指标,从人口学变量、亲子关系,经济特征、身心健康、生活环境等五方面全面考察影响老年人口幸福指数的主要因素,并对比分析“新城市老人”与“旧城市老人”差异及成因,从而给出提高老年人特别是“新城市老人”健康促进的对策与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在池州市贵池区各社区中抽取了18个社区的504名60岁以上的老人作为被试,其中获得有效数据437份,回收率为86.71%。其中“旧城市老人”262人,占60.0%;“新城市老人”为175人,占40.0%。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及向后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描述性统计 见表1。

(1)整体上看,“旧城市老人”与“新城市老人”在各变量的指标上的均值差距不大,但在主观幸福感方面,“新城市老人”中感觉到幸福的仅占26.3%,而“旧城市老人”为34.7%,由于主观幸福感为0、1的二分变量,中间值为0.5,两种老年人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均值分别为0.65、0.74,均>0.5,说明老年人普遍感觉不到幸福,而这种不幸福感,“新城市老人”的感受更为明显。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F值为15.035,p为0.000。

(2)从人口学变量来看,只有年龄变量的均值差异较大,说明新进入城市的老年人年龄普遍偏大,这可能与其子女在城市中生活稳定的周期较长有关,子女们在城市里事业成功和生活稳定后才有可能将自己的父母接到城里,而这时其父母已日渐年迈。

(3)从亲子关系来看,孝顺子女占大多数。“旧城市老人”选择独居或与仅与配偶同住的比例较大,而“新城市老人”与子女同住的较多。尽管很多“旧城市老人”未选择与子女同住,但认为子女孝顺的比例并不低。

(4)经济特征方面,整体上看,老年人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医疗保障匮乏、住房条件较差以及以子女养老为主,政府对养老事业的支持力度不够。说明处在高速城镇化建设的今天仍还没有改变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住房满意度较低。

(5)身心健康方面,整体上,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不容乐观,说明“旧城市老人”的健康状态分布相对均匀,虽然在自我照料程度上不如“新城市老人”。

(6)从权益维护角度看,“旧城市老人”相对于“新城市老人”,自我维权意识较强,后者的维权主要依赖社会网络关系。但整体上,所有老年人对于权益受侵害后的处理都应该更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解决问题,对社区服务满意度较低。因此,提高老年人社区的服务质量进而促进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已亟待加强。

2.2回归分析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 当被试来源为“旧城市老人”时,性别、年龄、婚否、自我照料、健康自评、子女数、对社区工作满意度、收入来源等8个自变量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当被试来源为“新城市老人”时,性别、经济状况、医疗费用负担、住房满意度、自我照料、子女孝顺、收入来源等7个自变量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见表2。

虽然被试来源不同,但性别、自我照料、收入来源是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共同因素。当被试来源为“旧城市老人”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力由大到小的自变量依次为自我照料、性别、收入来源;当被试来源为“新城市老人”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力由大到小的自变量依次为自我照料、收入来源、性别。在两组被试中,自我照料程度均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力最大的因素,自我照料的越好,自我幸福感水平就越高;收入来源也是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但对于先后进入城市生活的两种老年人群体来说,收入来源对其幸福感的影响方向却是不一样的。在性别方面,“旧城市老人”中女性老人不如男性老人幸福感强,而在“新城市老人”中,较男性而言,女性老人的幸福感要强一些。

表1 老人主观幸福感描述性统计表〔n(%)〕

表2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综上所述,先后进入城市的“旧城市老人”与“新城市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整体上,前者比后者更幸福,并且影响他们幸福感水平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影响力大小都存在着差异。因此,为促进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开展老年人健康促进工作应从以下方面着手:(1)城镇化进程中“新城市老人”的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着实令人担忧,需要通过心理关怀等提升其生活质量,这就需要从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入手,优化老年服务内容,进而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4~6〕。例如,自我照料程度是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首要因素,这说明老年人特别在意自身对于社会的存在感,部分老人可能不同程度丧失了自我照料的能力,而这种存在感的心理缺失才是我们最需要关注并需要社会提供相应的服务〔7〕。因此,国家制定更加科学的养老方面的政策、健全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完善各项社会服务功能体系、提高为老年人服务能力的水平已迫在眉睫〔8〕。(2)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功能衰退,应变能力减退〔9〕。面临新的生活环境,“新城市老人”容易发生各种急慢性损伤,需要家庭、社区医务工作者及全社会共同参与老年人的健康预防与促进〔9〕。在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的同时,还需社会各部门的参与,如制定合理的政策、创设有利于健康的居住及养老环境、帮助人们提高作出健康知识水平和技能等,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实现。

3 参考文献

1卫龙宝.我国城乡老年人口生活质量比较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8(6):66-76.

2马丽娜,汤 哲,关绍晨,等.北京城乡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现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0(11):803-6.

3韩 蕊,汤 哲,冯 明,等.北京市城乡老年人健康状况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8):1457-60.

4张仲迎,汤 哲,冯 明.北京市城乡老年人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比较〔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9):864-8.

5李 力,徐珊珊,纪建梅,等.山东省基层医疗机构老年人健康管理现况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4):313-5.

6陈云华,谢小惠,唐海林,等.健康干预对长沙市城乡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2):4417-8.

7陈长香,田苗苗,李淑杏,等.应对老年人健康问题的家庭、社区、社会支持体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3):5963-5.

8张 钧,郑晓瑛.中国城乡老年健康及照料状况研究〔J〕.人口与发展,2010;16(6):60-6.

9高 霞,薛 鹏,刘斯静,等.中国城乡老年居民的膳食知识现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2572-3.

猜你喜欢
照料来源主观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照料父母对子女健康福利的影响研究
——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学中文
正式照料抑或非正式照料:照料模式对高龄老人临终照料成本的影响①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试论《说文》“丵”字的来源
“赤”的来源与“红”在服装中的应用
对立与存在
无微不至照料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