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化疗患者预期性呕吐症状影响因素研究

2014-09-12 08:02温鸿清陕西省西安市第二医院肿瘤科陕西西安710003
吉林医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恶心预期受试者

温鸿清 (陕西省西安市第二医院肿瘤科,陕西 西安 710003)

肿瘤是世界上最难治愈的疾病之一,一直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且发病率和致死率极高,列于疾病之首。本研究以预期性呕吐症状为研究对象,探讨影响预期性呕吐症状的多方面因素,为临床化疗和护理提供良好方案[1]。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0年3月~2013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肿瘤患者97例,其中男43例,女54例,年龄21~81岁,平均(52±2.5)岁。其病理学均确诊为恶性肿瘤。排除标准:不配合者;精神不正常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胃肠道肿瘤患者。其中肺癌41例,肠癌20例,乳腺癌15例,淋巴瘤12例,宫颈癌5例,骨癌4例。化疗周期:10例患者化疗次数经过4个周期以上,22例患者经过3个周期化疗,42例患者经过2个周期化疗,23例患者进行了1个周期的化疗。职业状况:工人31例,农民29例,干部15例,其他职业22例。教育水平:初中及以下50例,中专、高中35例,大专及以上12例。另外,有化疗呕吐史45例,无化疗呕吐史52例;化疗方案中大剂量给药44例,小剂量给药53例。化疗前需进行体检,所有受试者均表现为血管、肝肾及心脏功能正常,且进行化疗前均未出现恶心、呕吐现象。

1.2 评价标准

1.2.1 预期性呕吐评价标准:根据WHO规定的化疗药物毒性反应准则,将恶心呕吐程度分为0~4级。0级[1]:无恶心或呕吐症状;1级:有轻微恶心但无呕吐症状;2级:暂时呕吐但能控制;3级:呕吐较频繁需接受治疗;4级:呕吐极频繁,难以控制。

1.2.2 SDS评价标准[2]:由 Zung编制的 SDS以总分为指标进行计算,取20个题目的总分,再乘以1.25,之后利用四舍五入原则化为整数,即所得总分。所得分数与抑郁症级别成正比。参考标准:≥50分:有抑郁症;50~60分:轻度抑郁症;61~70分:中度抑郁症;≥70分:重度抑郁症。

1.2.3 SAS评价标准[3]:由 Zung编制的 SDS以总分为指标进行计算,取20个题目的总分,再乘以1.25,之后利用四舍五入原则化为整数,即所得总分。所得分数与焦虑症级别成正比。参考标准:≥50分:有焦虑症;50~60分:轻度焦虑症;61~70分:中度焦虑症;≥70分:重度焦虑症。

1.3 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患者资料,其一是基本资料调查表,其内容主要为患者的职业、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化疗周期、化疗方案、有无化疗呕吐史等。其二是预期性呕吐情况调查表,此项调查表是一个主观症状量表,由受试者填写自身恶心呕吐的症状或者感觉,主要是通过三个维度来表述受试者症状,包括身体不适程度、情绪反应、消化道反应。最后计算各个维度分数和总分,参照预期性呕吐评价标准来判定有无恶心、呕吐症状和呕吐级数。其三是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两者均是主观感受量表,患者填表完毕,参照上述SDS和SAS评价标准。

1.4 施测步骤: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均有知情权,并在同意后自愿参加此项研究工作。做调查问卷之前,先与受试者取得良好的沟通,为受试者讲明情况,取得受试者的良好配合,确保问卷的真实性,提高问卷的准确率。于化疗前1小时采集数据调查表,现场采集[3],现场回收。

1.5 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各组检测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利用Logistic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代表各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预期性呕吐状况:97例肿瘤患者中发生预期性恶心呕吐60例,发生率达到了61.9%,其中1级35例(36.10%),2级14例(14.40%),3级8例(8.30%),4级3例(3.10%),说明预期性恶心呕吐症状发生率极高,其中以1级发生率最高,2级次之。

2.2 SAS和SDS评分表:发生预期性呕吐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高于未发生预期性呕吐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SAS和SDS评分表s)

表1 SAS和SDS评分表s)

预期性恶心呕吐 例数 抑郁 焦虑无37 45.67±6.25 47.23±7.12有60 48.69±3.57 49.25±5.24 t值 1.186 3.120 P值0.024 0.012

2.3 其他因素分析表:对调查所得的多个因素如职业、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化疗周期、化疗方案、有无化疗呕吐史等进行分析,判断这些因素是否对预期性呕吐症状的发生产生影响,具体数据处理详见表2。

表2 其他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预期性呕吐症状发生率:肿瘤患者在进行化疗时,发生预期性呕吐症状的概率极高,发生率达到61.9%。预期性呕吐症状是患者化疗前的一种条件反射,患者看到化疗药物,或病友治疗,或闻到气味,或听到声音时,均会出现预期性呕吐症状,主要是心理作用所致。因此肿瘤患者的化疗症状必须引起医护人员的密切关注,临床上应合理评价预期性呕吐的发生程度,减少其引发因素,减轻患者所承受的疾病痛苦。

3.2 患者情绪对预期性呕吐症状的影响:有60例患者发生预期性呕吐症状,这些患者的SDS和SAS得分均高于无预期性呕吐症状的37例患者,且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相关性。表1说明患者情绪与预期性呕吐症状的发生有关,其中抑郁(P=0.024)和焦虑(P=0.012)与预期性呕吐症状的发生密切相关,两者均可增加预期性呕吐症状的发生率,而化疗前焦虑造成的影响更大。患者情绪对疗效及并发症有极大影响。恶性肿瘤疾病难治疗,易复发[4],患者进行化疗时,治疗效果短期内不明显,患者心理上有负担,且化疗药物均具有不良反应,造成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大量综合性因素使得患者产生负面情绪如焦躁不安、抑郁、抵触治疗等,均影响患者的生活和治疗。焦躁和抑郁使得患者对化疗的抵触、恐惧心理加重,使患者化疗前出现预期性呕吐症状。化疗前抑郁和焦虑情绪严重的患者更易发生预期性呕吐症状,因此患者化疗前,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做好沟通,给患者心理辅导,培养患者的良好情绪。

3.3 年龄、化疗方案等多种因素对预期性呕吐症状的影响:其他多种因素如年龄、化疗方案、化疗周期、有无化疗呕吐史等均会对预期性呕吐症状产生影响。表2中职业(P=0.211)和教育水平(P=0.776)对预期性呕吐症状均无影响;年龄(P=0.084)和性别(P=0.0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值较小,对预期性呕吐症状有一定影响,只是影响微弱。而化疗方案(P=0.010)、化疗周期(P=0.026)、有无化疗呕吐史(P=0.032)均对预期性呕吐症状的发生造成极大影响(P<0.05)。化疗方案中的用药剂量、注射方式、化疗药物类型均会产生极大影响[5]。预期性呕吐程度与化疗周期、用药剂量和化疗时间成正相关。化疗周期越长,致吐强度越严重,且有化疗呕吐史患者比无化疗呕吐史患者更易发生预期性呕吐现象。另外,性别和年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产生轻微影响,女性患者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情绪方面波动较大,易产生不良情绪,尤其是处于妊娠期的女性更易发生预期性呕吐症状。年龄方面,年龄较大者,呕吐现象较低。年长患者生活经历丰富,心理承受能力强,且体内指标下降,刺激水平低,身体功能衰减,条件反射亦迟钝;而年轻患者阅历少,心理承受能力较低,易产生不良情绪,造成预期性呕吐症状。因此,临床化疗时,医护人员一定要掌握准确的给药时间和给药剂量,并时刻关注患者的药物反应。对于危险性大的因素,医护人员更要密切观察,及时记录患者情况,制定合理化疗方案与止吐方案,减轻患者痛苦。

3.4 预期性呕吐症状的预防及护理:以心理疏导为主,以止吐措施和食疗为辅,对预期性呕吐症状患者进行护理。化疗前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年龄、化疗方案、化疗周期、情绪波动等方面,分析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的危险性因素,针对各个因素,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并对患者做相关心理指导,为患者普及相关化疗知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预期性呕吐症状严重的患者,化疗前可服用地西泮、地塞米松等止吐药物;并指导患者常备有开胃零食如山楂、酸梅等食物。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服用止吐药物和化疗药物的时间,合理指导患者用药。化疗期间,应鼓励患者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切忌油腻、甜腻的食物[6]。同时合理为患者安排饮食比例和饮食时间及休息时间,给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心境。肿瘤患者化疗时,产生预期性呕吐症状的几率极高,且患者的情绪、化疗方案、化疗周期及有无化疗史均对预期性呕吐症状产生影响(P<0.05),另外,年龄、性别亦对其有一定影响。因此临床上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做好患者和医院两方面工作,减少危险性因素,提高化疗水平。

[1]陈文举,宋金森,方惠娟,等.肿瘤化疗中止吐药物的合理应用[J].中国药事,2013,12(2):209.

[2]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66-125.

[3]杜春玲,王学梅,王 云.肿瘤化疗患者预期性恶心呕吐影响因素[J].护理学报,2012,10(19):19.

[4]兆天欣,马 锐,王 辉.肺癌病人化疗期间疾病不确定感对预期性恶心与呕吐相关指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1(1):25.

[5]杨 锐,张关敏.主动应对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N].中国医药报,2013,1:30.

[6]周俊芳.护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焦虑及胃肠道反应影响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8(16):254.

猜你喜欢
恶心预期受试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题出的太恶心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析师一致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