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丧钟为谁而鸣》独特的艺术风格

2014-09-15 01:47
山花 2014年2期
关键词:巴勃罗丧钟乔丹

小说《丧钟为谁而鸣》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然而,这部作品在他的所有作品之中,具有独特的地位。海明威投身社会实践,放弃了之前所信奉的虚无主义,树立了新的生活信心,并在生活之中寻找真正的创作题材[1]。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海明威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之中,运用不同的时空艺术手法,把自然时空作为基础,然后通过巧妙地组合自然时空、心理时空以及现实时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人物内心深处的迷茫、空虚、绝望以及悲愤之情,充分地展示了人物的生命价值以及意义。

关于小说《丧钟为谁而鸣》的概述

通常情况下,人们在进行作家以及作品评价的时候,都会和其生活的时代以及背景相联系,并且一部好的作品之所以能够被人们奉为经典,往往也是因为其能够超越时空的局限性。而关于海明威的作品之所以被人们推崇,也是因为它的作品具有永恒性的主体,同时也包含有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追求。作者在进行小说故事情节发展时,往往隐含有一种反映悲剧意识的死亡意识,而且作者在进行故事人物塑造的时候,结合人物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态度向读者展现了一种生命的意识,这是一种沉重而又茫然的生与死的思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班牙内战之时,海明威看到了人民独立战争的力量,同时也认清了法西斯主义的罪恶本质,他的思想开始出现觉醒。海明威认为,虽然活着很痛苦,但是人们依旧在挣扎着尝试活下去。在海明威的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之中,作者对于西班牙内战并没有过多地详细描述,他采用轻“战事”,重“人情”的方式进行小说描写,从人民的角度来思考生与死的问题。小说的故事发展只有三天,当时是在马德里西北部的一个敌后武装区之中,义军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成功执行了爆破任务,同时政府军也击败了意大利的侵略军,共和政府为了阶段敌人的增援路线,开始对瓜达拉山头的叛军进行反动进攻。在进攻打响之后,美国志愿军乔丹在敌后深山同游击队进行接头,负责炸毁敌军用来进行物资运输的铁桥,然而他们遭到了游击队首领巴勃罗的干扰,最后在游击队其他队员的帮助之下最终完成了炸桥任务,乔丹也因公殉职。

时空平行的艺术处理

在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之中,作者运用“全景的宽度”以及“个别前景的深度”相结合来设置故事的情节结构,使得故事给人一种有机的、匀称的平衡之美,具有“深度感”。[2]而且在小说之中,作品展现出了清晰的主次关系、明暗关系以及对比关系等,这种特点正是时空平行组合艺术的特点,常被应用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调剂以及故事人物的场景转换之中。[3]

首先,在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之中,故事的主要发展情节是围绕“乔丹奉命炸桥” 所展开的一系列冲突。[4]作者运用时空平行的艺术结构,按照故事发展的情节进行主次关系的配置,在进行主要情节处理的同时,合理地把握动作时间的限制,巧妙地运用时间和空间的多点和多维,借助于电影的“回述”以及“交叉剪接”的方法进行小说故事的组织以及推动。在故事之中,主人公乔丹的意识一直都随着时间自由流动,但是空间却是一成不变的。这样就在无形之中使得不变的空间随着主人公的“自由流动的意识”而变得无限扩展,最终形成一种类似影幕空间的离心作用,增强了小说“全景的宽度”。另外,作者在故事之中运用“剪接”的方法,沿着故事发展的主线,“切入”了许多其他场面,这样使得“全景的宽度”得以扩展,最终在不同的平面上推进。从整部作品来看,形成一种时空平行组合的特点,并且也强化了一些主要情节。

其次,在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之中,作者把乔丹与玛丽亚的爱情作为故事发展的次要情节,并且把其融入主流故事情节之中,这样使得读者在沿着主要情节思考的同时,不知不觉之中追寻男女主人公的感情脉络,最终体验作品的艺术境界,在浓郁的、朴实的生活气息之中感受男女主人公热情真挚的爱情。[5]另外,分析作品发现,男女主人公在第七章同居的一夜,在第十三章单独聚会,在第二十章开始同居的第二夜,这几章中,作者均没有运用过多的篇幅。但是在第三十一章之中,故事的主要情节开始加速,他们的第三夜也被骤然拉长。这种做法使得小说在视觉以及感觉上共同给人营造一种“平行推进”的立体效果,这样在增大空间延展性的同时,增强了作品的节奏感。玛利亚是战争的遗孤,她曾经遭遇到强暴蹂躏,因此,乔丹对其既有怜惜之情,又有爱慕之心。在冷彻入骨的寒夜里,乔丹和玛利亚相依相偎,互诉衷肠。他们二人都不愿开口戳破彼此之间那份无声的默契,在月明星稀的夜晚,因为时局的变幻莫测,言之凿凿的承诺也带着十分的不确定性,因此,他们十分看重当下的赤诚。时光静静流淌,梦境姗姗降临,所有的憧憬都不过是一场云烟。关于生与死的唯美画面之中,主人公代替作者进行反思,思考生存的意义,思考死亡的意义,思考人生的意义。丧钟为谁而鸣?如果对一切都要找一个责任负责人,那么就错在时代和宿命。

然后,作者运用自己训练有素的眼力以及作家对于人物的那种敏锐的洞察力,通过对于主人公乔丹命运的描写对故事进行明暗关系的处理,通过象征手法深度挖掘了人物的深层心理,展示了现实世界人物的复杂性以及文学作品的丰富性。故事之中,乔丹为了能够躲避清醒时刻的孤独,常常喜欢在闲暇之余进行饮酒自酌,而且他也多次在酒酣耳热的幻境之中享受到了片刻的宁静。乔丹具有静若止水的外表,但是他的内心却蕴藏着深刻的躁动以及不安,他在执行任务时受到了心理暗示的巨大压抑。同时,在故事之中,作者通过明线直接写乔丹执行炸桥任务并且有可能出现不幸,通过暗线来表现人物的阴柔之气,即是彼拉尔多次为乔丹“看手相”。这一细节具有十分重要的画龙点睛的作用,作者在这一部分之中体现出了一种观点冷静、笔法流畅的态度,使得乔丹内心的迷茫、空虚以及绝望和悲愤显示得自然而又淋漓尽致。这些情感作者虽然没有直接抒发,却是在无形之中把细节动作进行凝结,使得明线和暗线相互连通融合,贯穿全文。整篇作品一共有四十三章,然而出现为乔丹看手相的章节一共有六章,这其实就是暗线和明线之间的一种“暗合”,暗示了他命运的劫难,加剧了人物命运的悲剧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更能激发读者产生共鸣。另一方面,这一种“暗和”,其实也是作者用于展现“冰山原则”的一种特殊方式。关于这一点,海明威曾经这样说过,冰山在海里移动的时候,只有十分之一是露出海面的,而对于写作而言,作者真正要表达的心意,见之笔端的也仅仅只有八分之一,读者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就是根据这八分之一的东西去感受其背后的力量,继而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开发那文字背后隐藏的剩余“八分之七”,从中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现实生活对于自己的影响。在小说故事的发展过程之中,作者利用象征的手法把自己的思想精髓注入到作品之中,这些思想使得人物命运更加具有悲剧性,也使作品的整体思想更加深沉、含蓄,作品更加引人入胜,促进读者产生共鸣。从作品之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危巢之下,安有完卵”的无奈,何为真正的痛苦,在人世的大非之前,在和平和正义的大道之前,我们所面临的那些小小苦难,早已微不足道。苦痛只不过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关于死亡的思考又有什么意义呢?海明威认为,同死亡意义相比较,只有用行动来证明自己主宰权的生命意识,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最后,在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之中,作者通过结构进行对比关系的设置,使得在情节发展中的对比关系更加清晰、鲜明。关于小说之中的聋子以及巴勃罗就是利用对比关系设置的两个人物形象,并且利用时空平行组合的艺术处理揭示对比的意义,最终给人展现出一种截然相反的道德价值和美学目的。在小说中,作者利用有限的时空,通过一组组时空平行大特写镜头,使得巴勃罗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即使是不善言辞的聋子,其形象也在对比的作用下,更加高大。在极有限的时空里,作者特意拉开人物之间的距离,并把双方分别置于不同阶段的情节之中,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感,方便对故事人物进行艺术构思,同时不会脱离生活的自然和必然。

时空交融的艺术处理

在物质世界之中,时空交融属于一种客观存在的基本形式。然而对于艺术作品之中的时空交融,却要显得更为复杂和抽象。在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之中,作者综合了诸多因素,对时间进行处理,使得故事在有限的横向空间以及有限的纵段时间之中展现出人物之间的矛盾发展,同时在其中容纳了重大的历史题材,暴露出一种博大精深的社会生活。分析小说之中刻画的人物空间发现,它的范围相对比较狭小,但是因为作者通过纵段时间变化,使得小说之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关系变得更为复杂,这样就在空间打破了限制。再次分析小说之中相互冲突的几组矛盾发现,在整个故事之中,乔丹和巴勃罗的矛盾是故事的基本矛盾,然后随着情节的不断发展,不同的时间段之中,矛盾分别呈现出波澜式运动曲线变化:和缓→紧张→和缓→紧张。同时,乔丹对巴勃罗也经历了几个矛盾变化的阶段:不信任→犹豫不决→痛恨欲杀→欲杀而未杀。然而,在这基本矛盾的变化过程之中,还隐含了其他几对矛盾:众游击队员与彼拉尔之间的矛盾、巴勃罗与众游击队员之间的矛盾以及彼拉尔与巴勃罗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和基本矛盾之间存在着特殊的联系,作者运用这种关系同纵段时间进行交融,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扭结在一起,如同一个“网”,看似杂乱实则有序,在这个“网”中,故事情节跌宕,隐含了深刻的社会因果性。

然而,作者进行故事人物心灵刻画时,同样运用了时空交融的手法。海明威通过故事人物的回忆以及内心独白,形成人物心理时空的延伸,借以制造出无数横向的空间。然而,作者在进行人物发展进程以及人物关系描述的同时,没有刻意叙述事物的整体动态变化,但是对于事物个体的动态演变进行深究,通过“个体”时空引进广阔的社会现实,展现人物生活。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之中,作者运用大段描述了乔丹的内心独白以及回忆,同时描述了玛利亚的爱情以及回忆等。这些都不是孤立的再现历史,因为回忆和心理活动使得故事呈现出真实自然的人生历史画面。并且,小说以“现在”为圆心同现实相互交织,向四周扩散。作者在运用这种方法时,不同的人物采用同中有异的手法。例如,在描绘聋子时,只是抒发了他临死之前的感慨;在描绘玛利亚时,重在描述她的过去对于现在的影响;在描写彼拉尔时,强调了他对于巴勃罗的矛盾心理。作者把这些人物生活镜头进行组接,掘出人物心灵的底蕴,和盘托出人物的精神境界,使得小说的活动范围以及尺度进一步扩展,人物之情更加真实,增强了人物对于现实生活的冲击力。

另外,对于故事之中那些有决定意义的人物,作者在进行时空处理的同时,不忘对其分别进行精心构思。例如,故事的主人公乔丹,在整个故事发展过程中,作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成段的内心独白以及回忆描述,这点就和作者之前所提倡的简洁以及含蓄相背离。而且,在人物的成长过程之中,作者关注“量变引起质变”,通过强化有限的时间段,几种展现人物成长。例如,在描写主人公少年时,表现了其对祖父的怀念以及对父亲的鄙视,但是在描写主人公临死前的复杂心理时,写道“你度过的一生和你祖父的一样美好”,同时又写到“但就最后这几天来说,你度过的一生比谁都不差”。作者通过主人公心理的回顾,在一段段压缩的时间段之内以及凝固的空间之内,使得故事人物在静止中现出现状的发展,产生质的飞跃。有限的生活片段的回忆,乔丹的思想出现升华,短暂的一生得到延伸,一个普通孩子成长为一个战士。同时,作者写道“旧世界和新世界,美利坚合众国和西班牙共和国在两次内战中联系在一起。”怀念之情油然而生,使得两个伟大的历史时期巧妙地融为一体。

从整体上分析《丧钟为谁而鸣》的艺术风格可以发现,作者海明威在写作时,按照故事时间的发展把故事的人物进行巧妙的“分割”,继而又进行“组合”。作者在进行寻找事物表层背后联系的同时,也关注着故事横向之间的联系,这样很大程度上就拓展了故事时间以及空间的“向量”,并且经过融合,使得故事具有立体感。另一方面,这样的艺术风格能够有助于作者突破题材的自然时空,使得故事的时空规模更加扩大,完整、真实地再现了西班牙在战争时期人们的生活以及爱情。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海明威的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之中,海明威完成了思想上的早期过渡,是他一生中思想意识最清醒的作品。海明威在西班牙战场上的搏斗之中寻找创作题材,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并且这部小说和从前小说的手法不同,在创作风格上具有更大的突破,在他的整个创作中具有独特的地位,拥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

[1]李茜.论《丧钟为谁而鸣》中“自杀”主题的颠覆[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101-103.

[2]张发祥.独特的时空结构 丰富的人物个性——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的艺术风格解读[J].名作欣赏, 2007(20):24-25.

[3]张桂芝.海明威的战争观分析——以《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为例[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2):69-71.

[4]王春香.战争对人性的戕害——分析《丧钟为谁而鸣》中人性的沦丧与道德缺失[J].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01):56-58.

[5]王德庆.恪守责任的悲剧——评海明威小说《丧钟为谁而鸣》[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S1):111-112.

猜你喜欢
巴勃罗丧钟乔丹
全球金融治理:美元体系的“丧钟”将要敲响?
鞋子里的盐
新批评视角下聂鲁达情诗解读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告诉我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鞋子里的盐 你听说过吗
乔丹献瑞
科比与乔丹的差距
职业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