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零排放的浮夸风

2014-09-15 09:31赵紫高
能源 2014年9期
关键词:亩产废弃物路线

赵紫高

因本期选题制作的缘故,《能源》杂志记者与中国电力联合会秘书长王志轩又有了几次业务往来。在此之前,王志轩便和各界媒体互动频繁,是这个如今日趋式微的行业协会中一位颇有性格的专业人士。

本刊与王志轩近期的业务交集,正是时下行业热点有关煤电“近零排放”的课题。自去年以来,“近零排放”经神华、浙能等企业宣传、推动,继而被浙江等省市纳入战略规划予以行政化推广。这种在环保问题上企业自请枷锁、政府顺势强推的典故,在中国产业发展和环境治理史上实属罕见。也正鉴于此潮流过于泛滥可能对煤电行业的整体伤害,以中电联为代表的行业组织正通过媒体等多方管道,以表达关切与忧虑,试图逆转风向。

所谓“近零排放”,简而言之,就是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尽量将其减少到接近零的状态;对不得不排放的废弃物,加以充分利用。其主要对标的参照是燃气发电机组,言下之意,即燃煤比燃气可能更清洁。显然,对煤炭消耗占全球一半以上的中国来说,“近零排放”是一个良好的愿景,但在当下也只能是种理想状态,难以全面落地。有关其难以科学推广的弊端,王志轩等人已有多篇论述加以批驳,此处不再赘述。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零排放”的汹涌舆论潮中,发力最猛的依然是神华等拥有商业化项目的巨头和浙江等沿海省份,而环保部和国家能源局这两家关涉最深的部委始终没有明显表态,在经历此轮媒体质疑和行业组织的抵制之后,主管单位的姿态愈发为外界注重。

当年,亩产万斤的卫星初放时,还停留在千斤级别,随后有个反思过程,意图为这种侮辱人类智商的做法降温。但应接而来的反馈是,亩产产量不能压制了,再压便是打击积极性,属于路线问题。时局与风向至路线阶段,卫星便无法控制,瞬间亩产越过万斤,直奔十万而去。

如今“近零排放”的背景,是因中央在面对雾霾锁国、环境近于崩溃之际提出了京津冀等沿海地区的综合整治规划,事及“新政绩观”,也牵涉企业项目的准入与另类补偿,从而极易在环保的大帽子之下,盲目遵从路线的正确性,逼迫产业揠苗助长,陷国家能源安全于不利。

本期《能源》杂志深度报道所披露的,便是以煤电为主的火电,在面对“近零排放”、“百万机组”等重大产业议题时,所遭遇的重重困境。自史上最严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所定的最后期限过后,火电产业在环保律令与合理升级之间,始终处于失衡的状态中。当行政与律法一面脱离实际,一面又将自身推入“法不责众”的尴尬处境,其应有的威严和约束力,也将虎头蛇尾,荡然无存。

猜你喜欢
亩产废弃物路线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山西夏粮喜获丰收 亩产首次突破300公斤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最优路线
电子废弃物
『原路返回』找路线
画路线
“废弃物”中有孩子的快乐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