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评价要有“影响力”导向

2014-09-15 02:22诸大建
当代贵州 2014年4期
关键词:最大化生涯影响力

诸大建

做学者做研究,经常要评价他人或被他人评价。时下流行的一种情况,是把拿到研究课题的大小和多少作为学术绩效的衡量标准。于是,类似各种官位,研究课题也被分出大小尊贵各种等级。

在学术绩效的衡量和排序上,论文是否被高频次引用,应该重于论文是否在同行认可的高等级杂志上发表,而高等级杂志论文又应该重于课题的大小和多少。为此,我曾经提出过一个评价学术影响导向的公式,“学术绩效=引用/课题=(引用/论文产出)×(论文产出/课题)”。因为,在我看来,引用和论文对于评价“学术投入”和“学术产出”而言,都是重要的关键变量。而在中国目前的学术发展状况下,学术评估更应该强调产出最大化,而不是投入最大化。由这个公式,可以讨论三种不同的情况。

正常的情况是,既有一定数量、一定层次的课题,又有相匹配的论文产出以及一定的引用。拿到课题特别是国家级的课题,当然是有学术竞争力的证明。但课题只是经费投入,重要的是能否将课题经费投入转化为有新意、有质量的研究成果,发表被同行引用或者被社会采纳的论文。

低绩效的情况是,拿了课题甚至重大的课题经费,却没有拿得出手的论文产出,发表的论文在同行中影响寥寥。这就是所谓“课题投入最大化”。遗憾的是,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国内一些学术牛人甚至院士的身上。

高绩效的情况是,没有获得课题经费,却发表了高等级的论文并且被高频次地引用。如今,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学者学术生涯的初期或者学术生涯的后期,这一点不无发人深省。前者是资历不足或者积累不够还拿不到课题,后者则是课题不再需要成为自己学术实力的检验标准或者证明。我一直认为在没有课题资助的情况下,有好的论文和好的被引用量,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出最大化”,才是真正低成本、高效益的学术绩效。

猜你喜欢
最大化生涯影响力
我的教书生涯
16 Years in the Mines
手残党的厨艺生涯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udying Abroad
My Hobby
人本管理,发挥图书馆场所功能最大化
你凭什么影响别人
2015中国最具影响力10位商界领袖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奥巴马:总统生涯使我成为更好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