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点燃老区富民燎原星火
——访江西省遂川县委书记张平亮

2014-09-15 06:51闵勤勤
时事报告 2014年4期
关键词:遂川茶文化茶叶

本刊记者 闵勤勤 颜 牛

茶产业点燃老区富民燎原星火
——访江西省遂川县委书记张平亮

本刊记者 闵勤勤 颜 牛

县委书记张平亮(中)在茶园调研。

在遂川县汤湖镇,有一座形如公狗头的大山,被当地客家百姓称为狗牯脑山。相传在清朝嘉庆年间,山下一位名叫梁为镒的木材商人在沿河运输木材的途中,突遇洪水,流落南京,万幸的是被一名杨姓女子收留得以活下来,并跟随杨氏学习种茶制茶技艺。后来,二人结为夫妻,带上茶种返乡,在狗牯脑山上种茶制茶,狗牯脑茶由此得名。他们的狗牯脑茶制作精巧,色、香、味超群,加上梁杨二人的传奇故事,让狗牯脑茶的名声也传扬四方。1915年,狗牯脑茶斩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从此蜚声四海。

近年来,遂川县委、县政府将发展茶产业作为革命老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突破口,着力扩大种植规模、提升加工能力、构建营销网络、打造统一品牌、培育茶文化,取得了良好成效。在狗牯脑茶香环绕中,我们对遂川县委书记张平亮进行了专访,请他谈谈小小茶叶如何点燃老区实现小康富民的“燎原星火”。

红色故土 绿色家园 资源富县

时事报告:空气清新、绿树环绕、环境优美,是我们初到遂川的第一感受,但对其他方面了解不多,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遂川。

张平亮:在我看来,用“红色故土、绿色家园、资源富县”最能概括遂川的特点。

首先,遂川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陈正人、王佐等有志青年点燃了遂川的革命火种。毛泽东同志曾多次在遂川境内指挥战斗,领导革命斗争,并亲手创建了第一个红色政权——遂川县工农兵政府,开辟了第一个红色圩场——草林红色圩场。红军在这里开展革命斗争时期第一次颁布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发展成为共产党军队贯彻至今的优良传统和行为准则。

遂川名片

遂川地处江西省西南边陲,位于革命圣地——井冈山脚下,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始发地,经典歌曲《十送红军》的颂扬地,毛泽东在这里亲手创建了第一个红色政权——遂川县工农兵政府。遂川现有23个乡镇、2个国有林场、309个行政村,总面积3144平方公里,总人口60万,是吉安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也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并已列入原中央苏区县和国家罗霄山脉集中连片开发特殊困难地区。

其次,遂川的森林覆盖率高,达到了78%,有370多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达1100多万立方米,是中国生态旅游大县、江西省首批生态县、江西十佳绿色生态县。全县除了耕地以外,几乎全是森林,生态环境非常好!

最后,遂川物产资源非常丰富。我们有句老话叫“遂川有三宝,金橘、板鸭、狗牯脑”。此外,我们还有40万亩毛竹、60万亩油茶,被誉为“中国油茶之乡”“中国毛竹之乡”“中国板鸭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像楠木就是其中一种十分名贵的树种。

优势所在 群众所愿 小康所望

时事报告:“红色故土、绿色家园、资源富县”凸显了遂川的特点和优势,但红色故土也意味着长期以来相对贫困,绿色家园说明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对于遂川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那么您准备如何带领老区群众奔小康呢?

张平亮:革命老区、贫困县奔小康是我们的责任所系,也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吉安市委王萍书记对遂川发展茶产业极为关注,叮嘱我说:“茶业兴,则遂川兴;茶业名,则遂川名;茶业强,则百姓富。”王书记的话,为遂川茶产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认为,全国奔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县;贫困县奔小康,重点在农民,难点在贫困农民。围绕这个问题,我们经过认真考虑,从实际出发,不好高骛远,切实解决农村农民奔小康的问题。

前面讲了我们有优势,特别是狗牯脑茶,从开始种植到现在,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客户基础,茶农也有种植习惯,这比另起炉灶凭空搞一个产业要现实得多。加之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我们就因势利导,发展茶产业。当然,奔小康光靠茶叶肯定不行,所以我们结合优势,提出了大力发展“五大富民产业”,即金橘、板鸭、狗牯脑茶,加上油茶、蜜柚。在这“五大富民产业”中,茶叶最有优势,我们重点先把茶产业做起来,起到带动作用。

我们有很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但没有形成气候,种植规模小、产量低、知名度不高。现在全国要找像遂川一样生态环境保护得这么好的茶产地很难。这里种植的茶叶没受到污染,是原生态无污染的绿色健康饮品,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正是看到了市场需求,我们首先引导农户在规模上把种植基地做大,让农民得到现实利益。规模扩大才能放大效益,农民得到实惠才愿意扩大规模,这是良性循环。2011年时,遂川的狗牯脑茶种植面积只有7万亩,我们规划按照每年新增3万亩的速度,逐年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到目前已经发展到16万亩,产量达2650吨,预计2015年就能达到20万亩,力争到2020年达到30万亩,产值可望达到30亿元。

从农民增收的角度来说,1840岁的农村劳动力很少待在家里种地,基本都出去务工了,所以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务工收入,相比留守的农民,收入还算不错。那么40岁以上留守农民要实现致富奔小康,主要就依靠农业收入了,富民产业重点解决这一问题。他们的体力完全可以胜任特色农业所需要的一定强度的种植劳作,加之特色农业的效益大大高于传统农业,因此,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农民增收是现实中的最优选择,也是希望和潜力所在。我们根据各区域实际情况对特色农业发展也做了总体规划,以茶产业为龙头,合理布局五大产业,让农户各家各户都有事做,力争实现农村人口人均有一亩茶、一亩果、一亩油茶和一亩毛竹,这样一来农民增收奔小康就有了保障。近年来,遂川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2013年年底已经达到5171元,比上一年增长18.3%,可谓“找准方向,小康有望”。

壮大产业 唱响品牌 弘扬文化

时事报告:遂川选择以茶叶这个竞争激烈的领域作为突破口,必然也会面临很多难题,那么遂川破题的思路是什么?

张平亮:我们对发展茶产业有一个由易到难的总体思路。

第一,做大规模。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600多万元,通过扶持种植大户、茶叶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引导和带动周边茶农发展茶产业。同时,抓深加工。深加工做不好,产品附加值就低,规模再大,效益也难以提高。我们引进吉贡茶业、台湾德昌等有较好资质的茶企,在各产茶乡镇建设茶叶加工厂,在工业园建设茶产业加工科技园,通过“加工厂+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收购农户的鲜叶集中统一加工,专业合作社兴办加工厂,以加工社员鲜叶为主,推进了茶叶产业的转型,推进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的专业化分工,促进了茶叶家庭作坊式生产向规模化生产的转变。2013年,全县实现茶叶总产值5亿元。

第二,延长产业链。一是做好狗牯脑茶树品种选育工作。我们引进的茶叶育苗客商,已经建立了狗牯脑茶良种繁育基地80余亩,育苗达3200万株,提供了苗木保障。二是开发茶叶下游产品。之前我们只做绿茶,但绿茶的缺点就是每年只生产一季,只有一两个月时间生产,而且生产绿茶只能用芽尖,资源浪费严重。现在,我们不仅做绿茶,还开发了红茶、青茶等品种。目前,我县已被授予“中国名茶之乡”称号,“狗牯脑”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并已形成高、中、低(普通)搭配,早、中、晚结合,绿、红、青接力的茶业发展新格局,调动了茶农、茶企种植茶叶发展茶业的积极性。

第三,唱响品牌。狗牯脑茶在品牌上有一定优势,但现在茶品牌竞争特别激烈,大多数消费者并不了解狗牯脑茶。品牌建设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我们一是举办了诸如国际茶文化节等活动,通过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报道,提高知名度。二是邀请唐国强作为狗牯脑茶品牌形象代言人,在央视、江西卫视新闻联播之前,播放狗牯脑茶广告,在高铁、高速公路上投放广告。现在可以说,狗牯脑茶不仅家喻户晓,而且在“北、上、广”这些大城市都有许多消费者。我们还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本县的一些客商通过网络销售茶叶,这是一个巨大进步。

狗牯脑茶山风光

第四,构建销售网络。销售和农民利益密切相关。农产品销售往往会出现“好卖就多种,多种就多收,多收就贱卖,贱卖就不种”的恶性循环。我们现在下大力气扩大种植规模,如果销售不能跟上,老百姓就会埋怨政府。我们目前已经在吉安、南昌、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建立了一批有统一标识的狗牯脑茶专卖店,就像肯德基一样,一看店面就知道是卖正宗狗牯脑茶的。与此同时,我们还在考虑五年之后的销售问题,我们要走向国际市场,现在有几家茶商正在通过各种手段尝试打开国际市场,今年就可以把茶叶出口到国外了。

第五,传承茶文化。茶叶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符号,做茶业不做文化,最终茶业也做不起来。我们致力于把遂川打造成中国茶都。一是把县城四条主要街道重点改造成茶文化特色街区,卖茶叶茶具,同时,饮茶品茶、茶道表演等应有尽有。二是把高速公路与县城的18公里连接线打造成一条茶文化走廊,让人一进遂川就能感觉到这里是茶都。三是建起了高达19.15米(以此纪念1915年狗牯脑茶获国际金奖)的茶圣陆羽的雕塑,使之成为遂川茶文化和“中国名茶之乡”的标志。四是依托县职业学校,把茶艺培训搞起来,培养出一批茶艺师。茶文化的培育和传承需要一个过程,但只要我们坚持做,“说茶事、唱茶歌、跳茶舞、论茶经、看茶电影”,茶文化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猜你喜欢
遂川茶文化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毛泽东四战遂川城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毛泽东四战遂川城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文化的“办案经”
遂川板鸭产业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香喷喷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