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打造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

2014-09-21 19:25刘凡林
当代贵州 2014年10期
关键词:景区旅游文化

刘凡林

晴隆县结合区位和资源条件,因势而谋、顺势而动、借势而为,提出“1334”工作思路,倾力打造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

近年来,晴隆县抢抓国发[2012]二号文件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结合区位和资源条件,因势而谋,顺势而动,借势而为,提出“1334”工作思路,倾力打造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

明确一个定位

得益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晴隆由历代军事要塞转身成为西南大交通网络的小枢纽。随着沪昆高速公路镇胜段、汕昆高速公路、晴兴高速公路的开通营运和长昆快铁、毕水兴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晴隆成为联结滇黔桂的一个重要交通节点,交通区位优势凸显的同时,在中国西线旅游热区中的独特地位和优势也开始显露。

根据宏观政策环境、交通区位条件、独特资源禀赋和开发基础,晴隆县提出“建设旅游名县、打造品牌晴隆”的战略,在省长陈敏尔的调研指示下,近期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山地经济的意见》,把大力发展山地旅游业作为重中之重,明确打造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目标定位:到2015年,把晴隆“二十四道拐”初步打造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景区和西南重要旅游目的地”及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民间交流平台;到2020年,把晴隆建设成为贵州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滇黔桂渝旅游圈的游客重要集散地、中国西线旅游热区的重要节点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名县。

打造三张名片

2005年以来,晴隆县连续举办了七届“二十四道拐汽车爬坡赛”和“阿妹戚托”舞蹈大赛。创办了《翠华晴隆》政府门户网站、《二十四道拐文化旅游》网站和《二十四道拐》文艺刊物,制作了大量宣传画册和专题,并借助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主流媒体进行大力宣传推介,使晴隆“二十四道拐”、种草养羊“晴隆模式”、民族舞蹈“阿妹戚托”成为在省内外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名片。

目前,晴隆正以“晴山千峰翠、隆地万物华”(简称“翠华晴隆”)为区域外宣品牌,进一步打造以“二十四道拐”为龙头的历史文化名片、以“晴隆模式”为重点的喀斯特生态文化名片、以彝族舞蹈“阿妹戚托”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名片,按照宣传、文化、旅游、体育、农业、民族的“六位一体”思路,紧扣“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推进文化与旅游、文旅与科技深度融合,推进产旅互动、城旅互动。把大力发展羊茶果、开发金玉石,建设特色城镇、美丽乡村,挖掘苗族歌、布依戏、彝族舞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山地旅游综合体,以文化品位提升旅游平台,以旅游平台展示文化,提炼和打造文化演艺、风情领略、汽车运动、军事动漫、地质科考、岩溶探险、田园休憩、露营烧烤、品茶尝果等文化旅游创意产品,拓展文化旅游业态,满足不同层次消费人群的需求,提升晴隆文化旅游品牌的美誉度和吸引力。

推出三部片子

“二十四道拐”以其在二战和抗战中的特殊作用,被史学家称为史迪威公路形象标识和抗战生命线,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因其雄奇险峻的地势,入选中国汽车赛事挑战“六大极险经典路线”之一。

为提供平台、打造载体、扩大宣传、展示内涵,让这个曾经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动人故事的公路地标转身为国际性历史地标、文化地标,晴隆县投资上亿元修建安南古城影视城、美军加油站等景地,配合拍摄文艺精品大型电视剧《二十四道拐》、电影《二十四道拐》和大型纪录片《二十四道拐纪实》,并通过三大片的摄制、宣传、推介、播映,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二十四道拐”,让更多的人向往“二十四道拐”,走进晴隆。目前,三部片子的前期工作基本就绪,准备启动摄制,拟于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之际在高端媒体推出,以达到文化宣传拉动旅游品牌创建的实效。

建好四大景区

根据国发[2012]二号文件“把贵州建设成为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定位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晴隆县“史迪威·二十四道拐”遗址公园、沙子生态文化旅游区、光照湖湿地公园、大厂地质公园四大景区被列入《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其中,“二十四道拐”遗址公园被列为全省100个重点景区中的示范性景区,光照湖湿地公园获得国家林业局立项建设。

目前,晴隆已编制完成了《晴隆沙子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史迪威·二十四道拐遗址公园开发总体规划(升级版)》,并通过评审;“二十四道拐”遗址公园已投资1.4亿元,完成安南古城影视城一期等景地和设施建设,整个项目已成功招商,计划五年内投资20亿元,按照“市场化运作、项目化管理、品牌化发展”的思路进行运作和开发。

接下来,晴隆将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机制,优化投资环境,改善基础条件,加大招商合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加快以四大景区为重点,以厚重历史文化、浓郁民族风情为主要内涵,山、水、路、洞、园、林为主要载体,集体验、观光、休闲、度假、运动、娱乐为一体;创新和拓展与黄果树、万峰林等著名景区及周边省区的旅游协作,打造短线游、过境游、休闲游、自主游、体验游精品项目和线路,形成在大区域旅游格局中具有互补性、唯一性、权威性的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作者系晴隆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责任编辑/哈文丽)

晴隆县结合区位和资源条件,因势而谋、顺势而动、借势而为,提出“1334”工作思路,倾力打造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

近年来,晴隆县抢抓国发[2012]二号文件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结合区位和资源条件,因势而谋,顺势而动,借势而为,提出“1334”工作思路,倾力打造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

明确一个定位

得益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晴隆由历代军事要塞转身成为西南大交通网络的小枢纽。随着沪昆高速公路镇胜段、汕昆高速公路、晴兴高速公路的开通营运和长昆快铁、毕水兴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晴隆成为联结滇黔桂的一个重要交通节点,交通区位优势凸显的同时,在中国西线旅游热区中的独特地位和优势也开始显露。

根据宏观政策环境、交通区位条件、独特资源禀赋和开发基础,晴隆县提出“建设旅游名县、打造品牌晴隆”的战略,在省长陈敏尔的调研指示下,近期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山地经济的意见》,把大力发展山地旅游业作为重中之重,明确打造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目标定位:到2015年,把晴隆“二十四道拐”初步打造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景区和西南重要旅游目的地”及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民间交流平台;到2020年,把晴隆建设成为贵州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滇黔桂渝旅游圈的游客重要集散地、中国西线旅游热区的重要节点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名县。

打造三张名片

2005年以来,晴隆县连续举办了七届“二十四道拐汽车爬坡赛”和“阿妹戚托”舞蹈大赛。创办了《翠华晴隆》政府门户网站、《二十四道拐文化旅游》网站和《二十四道拐》文艺刊物,制作了大量宣传画册和专题,并借助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主流媒体进行大力宣传推介,使晴隆“二十四道拐”、种草养羊“晴隆模式”、民族舞蹈“阿妹戚托”成为在省内外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名片。

目前,晴隆正以“晴山千峰翠、隆地万物华”(简称“翠华晴隆”)为区域外宣品牌,进一步打造以“二十四道拐”为龙头的历史文化名片、以“晴隆模式”为重点的喀斯特生态文化名片、以彝族舞蹈“阿妹戚托”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名片,按照宣传、文化、旅游、体育、农业、民族的“六位一体”思路,紧扣“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推进文化与旅游、文旅与科技深度融合,推进产旅互动、城旅互动。把大力发展羊茶果、开发金玉石,建设特色城镇、美丽乡村,挖掘苗族歌、布依戏、彝族舞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山地旅游综合体,以文化品位提升旅游平台,以旅游平台展示文化,提炼和打造文化演艺、风情领略、汽车运动、军事动漫、地质科考、岩溶探险、田园休憩、露营烧烤、品茶尝果等文化旅游创意产品,拓展文化旅游业态,满足不同层次消费人群的需求,提升晴隆文化旅游品牌的美誉度和吸引力。

推出三部片子

“二十四道拐”以其在二战和抗战中的特殊作用,被史学家称为史迪威公路形象标识和抗战生命线,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因其雄奇险峻的地势,入选中国汽车赛事挑战“六大极险经典路线”之一。

为提供平台、打造载体、扩大宣传、展示内涵,让这个曾经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动人故事的公路地标转身为国际性历史地标、文化地标,晴隆县投资上亿元修建安南古城影视城、美军加油站等景地,配合拍摄文艺精品大型电视剧《二十四道拐》、电影《二十四道拐》和大型纪录片《二十四道拐纪实》,并通过三大片的摄制、宣传、推介、播映,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二十四道拐”,让更多的人向往“二十四道拐”,走进晴隆。目前,三部片子的前期工作基本就绪,准备启动摄制,拟于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之际在高端媒体推出,以达到文化宣传拉动旅游品牌创建的实效。

建好四大景区

根据国发[2012]二号文件“把贵州建设成为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定位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晴隆县“史迪威·二十四道拐”遗址公园、沙子生态文化旅游区、光照湖湿地公园、大厂地质公园四大景区被列入《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其中,“二十四道拐”遗址公园被列为全省100个重点景区中的示范性景区,光照湖湿地公园获得国家林业局立项建设。

目前,晴隆已编制完成了《晴隆沙子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史迪威·二十四道拐遗址公园开发总体规划(升级版)》,并通过评审;“二十四道拐”遗址公园已投资1.4亿元,完成安南古城影视城一期等景地和设施建设,整个项目已成功招商,计划五年内投资20亿元,按照“市场化运作、项目化管理、品牌化发展”的思路进行运作和开发。

接下来,晴隆将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机制,优化投资环境,改善基础条件,加大招商合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加快以四大景区为重点,以厚重历史文化、浓郁民族风情为主要内涵,山、水、路、洞、园、林为主要载体,集体验、观光、休闲、度假、运动、娱乐为一体;创新和拓展与黄果树、万峰林等著名景区及周边省区的旅游协作,打造短线游、过境游、休闲游、自主游、体验游精品项目和线路,形成在大区域旅游格局中具有互补性、唯一性、权威性的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作者系晴隆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责任编辑/哈文丽)

晴隆县结合区位和资源条件,因势而谋、顺势而动、借势而为,提出“1334”工作思路,倾力打造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

近年来,晴隆县抢抓国发[2012]二号文件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结合区位和资源条件,因势而谋,顺势而动,借势而为,提出“1334”工作思路,倾力打造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

明确一个定位

得益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晴隆由历代军事要塞转身成为西南大交通网络的小枢纽。随着沪昆高速公路镇胜段、汕昆高速公路、晴兴高速公路的开通营运和长昆快铁、毕水兴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晴隆成为联结滇黔桂的一个重要交通节点,交通区位优势凸显的同时,在中国西线旅游热区中的独特地位和优势也开始显露。

根据宏观政策环境、交通区位条件、独特资源禀赋和开发基础,晴隆县提出“建设旅游名县、打造品牌晴隆”的战略,在省长陈敏尔的调研指示下,近期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山地经济的意见》,把大力发展山地旅游业作为重中之重,明确打造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目标定位:到2015年,把晴隆“二十四道拐”初步打造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景区和西南重要旅游目的地”及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民间交流平台;到2020年,把晴隆建设成为贵州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滇黔桂渝旅游圈的游客重要集散地、中国西线旅游热区的重要节点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名县。

打造三张名片

2005年以来,晴隆县连续举办了七届“二十四道拐汽车爬坡赛”和“阿妹戚托”舞蹈大赛。创办了《翠华晴隆》政府门户网站、《二十四道拐文化旅游》网站和《二十四道拐》文艺刊物,制作了大量宣传画册和专题,并借助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主流媒体进行大力宣传推介,使晴隆“二十四道拐”、种草养羊“晴隆模式”、民族舞蹈“阿妹戚托”成为在省内外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名片。

目前,晴隆正以“晴山千峰翠、隆地万物华”(简称“翠华晴隆”)为区域外宣品牌,进一步打造以“二十四道拐”为龙头的历史文化名片、以“晴隆模式”为重点的喀斯特生态文化名片、以彝族舞蹈“阿妹戚托”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名片,按照宣传、文化、旅游、体育、农业、民族的“六位一体”思路,紧扣“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推进文化与旅游、文旅与科技深度融合,推进产旅互动、城旅互动。把大力发展羊茶果、开发金玉石,建设特色城镇、美丽乡村,挖掘苗族歌、布依戏、彝族舞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山地旅游综合体,以文化品位提升旅游平台,以旅游平台展示文化,提炼和打造文化演艺、风情领略、汽车运动、军事动漫、地质科考、岩溶探险、田园休憩、露营烧烤、品茶尝果等文化旅游创意产品,拓展文化旅游业态,满足不同层次消费人群的需求,提升晴隆文化旅游品牌的美誉度和吸引力。

推出三部片子

“二十四道拐”以其在二战和抗战中的特殊作用,被史学家称为史迪威公路形象标识和抗战生命线,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因其雄奇险峻的地势,入选中国汽车赛事挑战“六大极险经典路线”之一。

为提供平台、打造载体、扩大宣传、展示内涵,让这个曾经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动人故事的公路地标转身为国际性历史地标、文化地标,晴隆县投资上亿元修建安南古城影视城、美军加油站等景地,配合拍摄文艺精品大型电视剧《二十四道拐》、电影《二十四道拐》和大型纪录片《二十四道拐纪实》,并通过三大片的摄制、宣传、推介、播映,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二十四道拐”,让更多的人向往“二十四道拐”,走进晴隆。目前,三部片子的前期工作基本就绪,准备启动摄制,拟于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之际在高端媒体推出,以达到文化宣传拉动旅游品牌创建的实效。

建好四大景区

根据国发[2012]二号文件“把贵州建设成为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定位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晴隆县“史迪威·二十四道拐”遗址公园、沙子生态文化旅游区、光照湖湿地公园、大厂地质公园四大景区被列入《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其中,“二十四道拐”遗址公园被列为全省100个重点景区中的示范性景区,光照湖湿地公园获得国家林业局立项建设。

目前,晴隆已编制完成了《晴隆沙子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史迪威·二十四道拐遗址公园开发总体规划(升级版)》,并通过评审;“二十四道拐”遗址公园已投资1.4亿元,完成安南古城影视城一期等景地和设施建设,整个项目已成功招商,计划五年内投资20亿元,按照“市场化运作、项目化管理、品牌化发展”的思路进行运作和开发。

接下来,晴隆将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机制,优化投资环境,改善基础条件,加大招商合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加快以四大景区为重点,以厚重历史文化、浓郁民族风情为主要内涵,山、水、路、洞、园、林为主要载体,集体验、观光、休闲、度假、运动、娱乐为一体;创新和拓展与黄果树、万峰林等著名景区及周边省区的旅游协作,打造短线游、过境游、休闲游、自主游、体验游精品项目和线路,形成在大区域旅游格局中具有互补性、唯一性、权威性的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作者系晴隆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景区旅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长假也救不回的景区破产
“摘牌”
谁远谁近?
国庆节前157个景区将迎来降价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