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市总工会针对农民工的一系列劳动政策的实施状况调研

2014-09-21 19:50陈熙乔姚子瀚周婷婷张祚诚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农民工工会政策

陈熙乔+姚子瀚+周婷婷+张祚诚

摘 要:农民工作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建设力量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关注的背后,农民工的生活现状有没有得到切实的改善?工会作为维护工人利益的组织团体,在对农民工的工作中他们的职能有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工会与农民工,相互碰撞又相互交融,他们的前方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工会;农民工;政策

一、政策颁布实施背景

近年来,随着北京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民工涌向北京,他们的到来又大大促进了北京经济的发展,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双向互动作用。目前,北京市大约有300万农民工在从事着建筑和服务等诸行业,为北京经济的持续发展发挥着他们这一特殊群体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群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来源地广泛,涉及20多个省、自治区。但主要集中来自于河北、河南、安徽、山东、四川等农业大省。从年龄结构上看,主要是15到49岁之间的青壮年劳动力,他们选择那些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北京本地人不愿干的工作岗位;这群农民工主要以男性劳动力为主,并且大部分是具有初中学历的人,这样才可以较为适应北京工作的需要。[1]北京市的农民工人口基数比较大,而且大部分农民工自身文化程度不够高,因此在职业选择方面选择渠道比较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部分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已经不适应社会的需要,但是自身并没有条件接受学习。而北京市总工会针对农民工颁发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可以满足农民工需要学习却苦于没有学习机会的需要,增强农民工的幸福感,更有利于城市的包容,社会的发展,并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我国城市的运作发展离不开农民工,他们数量庞大但组织松散。工会组织应该紧紧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加强工会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工作,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中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国务院也发布了相关政策要求各地“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落实农民工培训责任”。北京市总工会在2004年联合多个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了一项庞大的针对北京职工的素质提速计划——首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这项以职工素质教育体系、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成果应用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工程,旨在通过对职工开展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再培训来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以适应首都经济发展的需要。《北京市总工会关于推进首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实施方案(试行)》(以下均简称《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要“完善开放式职工学习模式,健全菜单式课程选择机制”和“依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具备高超技术技能水平的先进模范人物”,并提出了“到2013年,全市建立50个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和30个市级高技能人才示范基地”的目标。北京市总工会的人才助推计划中以农民工群体为受惠对象的内容正在逐步施行。北京市总工会针对农民工的一系列劳动政策是借政府以及北京市总工会的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政策春风而施行的针对特定群体的劳动政策。

二、政策实施问题

自2011年以来,相关劳动政策在不断地进行完善,通过多层次、全方面的政策组合来提升农民工群体的职业素养,以实现帮助农民工群体提升职业空间的目标。但是,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依然发现一些问题。

(一)农民工对工会存在认识偏差

现实中农民工似乎并不认为工会是自己的一种利益表达机制,他们更倾向于认为工会是政府的一个准职能部门或者说是企业负责后勤工作的一个职能部门。

其实这一点并不能将责任归咎到农民工身上,归根究底还是工会自身组织运行的问题。按照我国宪法,工会的性质应该定义为人民团体,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但在目前现实的操作中,工会更多的还是作为政府与职工之间的纽带存在,而这样的存在势必会引起一些误解。

现实的操作中,工会在政府引导下先搭起了架子再来招纳职工加入。可以说,从开始,职工就已经不是处于一个主导或者是说主动的地位了。对于农民工或者说对于职工来讲,他们被加入,然后被代表,然后被维权,对于被存在的工会,农民工是没有什么归属感的。所以在现实的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农民工相比较于工会,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工头。原因是显而易见的,相比较于外部组织,他们更信赖内部组织。在内部组织里,他们不仅有发言权,并且意见会被听取,有回应,而这些都是工会目前没能做到的。

(二)工会自身组织架构存在问题

在我们最初的电话采访中,我们发现区工会部门政策的执行并没有明确的分工与责任承担。

横向来看各部门之间职能分工并不明确,有职能交叉的现象。这很容易导致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诿责任。应该说自从大部制改革推行后,政府机构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并取得了一些成就。我们认为这种积极意义的改革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政府机构层面上,像工会这样的人民团体也应该有所吸收从来进一步完善自身职能。

纵向来看,上下级缺乏沟通,信息传达不畅通,整体效率差。区工会与总工会之间没有一个有效益的联动机制,这直接导致了总工会的政策主张很可能在地方工会的执行中得不到理想的落实效果,更不必说到了企业工会或者说社区工会层级上时有什么实际的效用了。而这样一个低效率的运作组织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就可想而知了。

另外一个层面,透过我们调查,基层工会应当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基层工会作为整个工会组织最直接的政策执行者,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在现实的操作中,基层工会发挥的效用实在是有限。平时他们也只能给职工们提供一些小福利,比如说法律知识宣讲以及对一些困难职工进行帮扶等等。农民工们有了大的利益问题,基层工会是无力的。

我们采访的一些基层工会也向我们表达了他们的无奈。首先,工会的资金不能自给,只能依赖企业和社会,向来都是掌握了经济权就掌握了话语权,基层工会也表示了自身矛盾的处境:一方面自身的职责要求他们对职工负责,另一方面,他们的机构运转又不得不依赖于企业。其次,不光是农民工还有很多职工对工会都表示出一种不信任,也没有一种要依靠工会来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像农民工这样组织松散且流动性极大的群体,基层工会也做过一些努力想将工会概念融入农民工的意识里,但基层工会的努力极少得到应答,农民工一方面抱怨自己的权利没有得到维护,另一方面又不愿意依靠工会。endprint

(三)相关劳动政策宣传的效果并不理想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对于工会的这些政策表示毫不知情,甚至有人会询问工会是什么。所以说,对于相关劳动政策的宣传很不到位。当然也有农民工是知情的,这部分农民工基本上都是享受过这一政策的人员,并且这批人员大多数是有长期工作合同,并且工作单位以国有为主。所以,对于私营企业和并没有拥有长期工作合同的农民工来说,这些劳动政策,在现实情况中与似乎与他们是毫不相关的。

农民工相比较于城市职工来讲来说,还是很有特殊性的一个群体。他们的群体素质偏低,自身权利意识也不强。新生代农民工相比较于老一代的农民工维权意识是有进步了,但他们对于自身维权途径不清楚,有诉求却没有方向。基层工会也有一些维权知识宣讲,但大部分农民工还没有要去听听看的这种意识。很多农民工认定了这种宣讲是没有作用的因此也不愿花时间去学习,有人去听了也觉得恍恍惚惚,以他们的自身素质表达不出自身确切的利益诉求也理解不了具体的维权途径。

农民工这个群体因为整体素质不高,所以盲从现象也是挺突出的。一旦身边有人走工会维权的途径失败,周围的一群人甚至是一个地域的农民工都会下意识的感觉自己如果遇到问题找工会是没有作用的。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工会在这个群体中是没有什么口碑的。我们认为工会缺少一个鲜活的案例来赢得这个群体的信任。与其做很多细细碎碎却得不到回应的事,不如走进这个群体尽己之力来成功的做一件真正触动这个群体的事。用行动来证明自身的意义,这应该是工会应当去做的。

(四)接不接受优惠政策是个困难的选择

经过访问我们发现,接受过政策的农民工自身会去主动寻找政策的帮助,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往往带动不了周围的人。可以带动的范围非常小,往往是自己的亲朋好友,他们没有去带动一个企业的农民工或者去影响更多人的想法。而且,往往有一些农民工的自我意识比较强,不会去分享,往往抱着自我受益即可的心态,起不了一个宣传和带动作用。

当然不得不说,接受优惠政策也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尤其是对于这些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的农民工而言。农民工里面也是有划分的,相对于那些有固定工作的农民工,也有很大一部分农民工没有固定的工作。让他们投入自身的时间与精力去做一件不一定会得到理想回报的事,他们考虑的绝不仅仅是时间与精力问题,这背后要付出的相应的物质损失对于很多人来讲是承担不来的负担。补贴毕竟是很少的,难以弥补他们背后一个家庭的损失,所以他们选择了放弃。而相比较于那些拥有固定工作已经拥有良好工作技术的农民工而言,这部分满中国到处飘只为养家糊口的农民工才应该是优惠政策目标受益者,但他们没有得到。

(五)企业的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扮演着不积极的参与主体角色。

从现实来看,虽然在国务院的《若干意见》中表示“强化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岗位培训责任,对不履行培训义务的用人单位,应按国家规定强制提取职工教育培训费,用于政府组织的培训”,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着用人单位消极对待的情况。这一切原因可以归结为“源于培训费用”,因为对于追求经济效益的企业来说,组织职工参加培训将支付一笔不小的费用。如果考虑到农民工供职的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恐怕这种限制会更加明显。

虽然说企业培训职工可以说为是为了自身的长远发展添砖加瓦,但考虑到对象是农民工,企业就多了几分慎重。没有企业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即使是把企业培训农民工看做是一种投资,企业也不得不考虑这投资的投入与回报成不成正比。而出于农民工自身条件的限制,很明显,企业的这笔投资是有很大风险的。如果将农民工换做城市职工,那么所展现出来的优势几乎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说企业的顾虑也不是没有理由的。但我们确实也希望企业可以承担自身应该去承担的社会责任,而不仅仅是从自身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

结尾:从社会保障方面来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一直是国家一个比较重视的问题,而一旦能够提高农民工的群体素质,那么对于我国的社会保障方面也有极大地推进意义。在我们对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方面的研究中,发现其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没有能够以农民工为主设立的相关政策。那么在本次的研究之中,当我们拥有了相应的,针对农民工的政策以后,那么把它落实到实处就成为了最后一道关卡。所以本次调研不仅为农民工现实利益做出一定的贡献,也是为以后相应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实例,也为政策的出台提供了更多的现实依据,可以使农民工群体更好享受到社会主义国家的优惠政策,为我国的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注释:

[1]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1230/22/202378_ 257244418.shtml

参考文献: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1230/22/202378_ 257244418.shtml

[2] 肖香龙.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与创新工会工作思考[J].社会科学辑刊,2001,(6):51-54.

[3] 刘平青,姜长云.我国农民工培训需求调查[J].上海经济研究,2005,(9):77-89.

[4] 李国华,韩郦.开展农民工免费技能培训的实践和体会[J].职大学报,2010,(4):131-133.

作者简介:陈熙乔(1994-),女,广东广州人,职称:无,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学与行政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民工工会政策
数读·工会
政策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政策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助企政策
政策
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