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秀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腰背部等速肌力测试分析

2014-09-22 01:35
山东体育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健将肌群肌力

(河南工业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我国优秀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腰背部等速肌力测试分析

殷翔

(河南工业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通过ISOMED 2000肌力测试系统完成了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健将运动员13名,优秀运动员11名,一般运动员17名)腰背部屈、伸与回旋运动的测试与分析。结果:1)自由跤运动员腰背部伸肌的各肌力指标优于屈肌(Plt;0.05),而回旋肌群的左右侧并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gt;0.05);2)不同速度下(0o/s和180o/s )腰背部稳定性力量肌力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lt;0.05);3)不同水平运动员腰背部的PT/BW0°/s、APT/BW0°/s 、AP180°/s 、WF180°/s 、F/E0°/s以及L/R180°/s等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Plt;0.05、Plt;0.01、Plt;0.001)。结论:1)该项目运回旋肌群的稳定性力量在静力状态下较好,而动态状态下较易被打破;2)最大力量仍然作为该部位的一种基础性力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运动水平的提升,快速力量、力量耐力和稳定性力量也逐渐体现了更为紧密的线性对应关系。

肌力;最大力量;力量耐力;快速力量

对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不同部位来说,关键部位的肌力大小对运动技术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自由跤运动员的提抱、滚桥以及翻转等技术的主要用力肌群便是躯干伸肌的背阔肌和竖脊肌,该肌群均位于人体的腰背部。由于该部位在动力的传递、脊柱的维持与稳定中占据了主动构件的作用,因此,对控制并保持身体平衡,甚至对协调其他关节部位综合发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同时,Iwai等人的研究也表示,摔跤运动员的躯干部位力量可以作为区分不同水平运动员的重要预测变量[1],后来,这一观点得到了国内外的验证[2-3],由此看来,腰背部可以作为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关键关节来进行针对性研究。因此,本研究以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腰背部为测试关节,采用ISOMED 2000肌力测试系统对男子自由跤运动员的腰背部屈、伸与回旋进行了两种速度(0°/s和180°/s)下的肌力测试,并进一步对该项目运动员腰背部肌群的各力量素质展开论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41名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中健将运动员13名(年龄:25.82±5.19岁;训练年限:11.61±2.49岁)、一级11名(年龄:23.92±5.19岁;训练年限:7.95±2.58岁)、二级17名(年龄:23.01±2.38岁;训练年限:4.97±2.08岁),对应分为健将组、优秀组和一般组。

1.2 研究方法

1.2.1 测试法

1.2.1.1 测试仪器

由仪器专职人员采用ISOMED 2000 肌力测试系统对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进行肌力测试,测试速度包括0°/s和180°/s,测试基本参数见表1,测试结果由专职人员提供,并打印。

表1 本研究测试肌群及测试参数一览表

1.2.1.2 测试指标

本研究各肌力代表指标见表2,其中,最大力量的肌力代表指标采用0°/s速度下的相对峰力矩(PT/BW0°/s)和相对平均峰力矩(APT/BW0°/s);快速力量的肌力代表指标采用180°/s速度下的相对峰力矩(PT/BW180°/s)和相对平均功率(AP180°/s);力量耐力的肌力代表指标采用180°/s速度下功疲劳指数(WF180°/s);稳定性力量的肌力代表指标采用0°/s 与180°/s速度下的屈伸力矩比(F/E0°/s 或180°/s)和腰背部回旋的异侧同名肌群比(L/R0°/s 或180°/s)

表2 各力量素质代表性指标及依据

1.2.1.3 测试方案

1)调查男子自由跤运动员基本情况,主要排除腰背部伤病的运动员。2)安排具体测试时间,并做准备活动10~15 min,提高适应,防止测试拉伤。3)带领运动员到实验室,由专职人员调试机器及参数的设定,同时讲解注意事项。4)本研究采用0°/s和180°/s的速度进行测试,为了掌握发力要领,每名运动员在各速度下进行3次亚极量的练习,避免测试数值低于实际值[9],在实际施测中,测试人员给以鼓励,需要指出的是0°/s下的测试所获得的指标结果为持续5s所得,而180°/s下的测试则运动20次,便于代表指标的计算。5)测试完立即将数据存盘,记录每名运动员的测试数值。6)解绑、打印测试报告。

1.2.2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 13.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录入、整理与分析,描述性统计中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腰背部的屈伸对比、左右回旋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分析,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对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腰背部肌群(屈、伸与回旋)不同肌力特征

表3 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腰背部各力量素质(屈、伸)分析一览表

表4 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腰背部各力量素质(回旋)分析一览表

由表3、表4中可以看出,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腰背部屈、伸各力量素质肌力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Plt;0.01或Plt;0.001),而回旋肌群各肌力指标差异较少。就腰背部屈、伸运动而言,不同速度下的PT/BW、APT/BW以及AP等指标均为伸肌大于屈肌,而代表力量耐力的WF肌力指标则为屈肌大于伸肌,但是,由于该指标为低优指标,即数值越小说明力量耐力水平越高。由此看来,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腰背部具有伸肌肌群优于屈肌肌群的肌力特征,即伸肌肌群的力量素质水平优于屈肌肌群的力量素质水平。从F/E指标上可以看出,该项目男子运动员腰背部在静力下的比值为56.115%,在动力下的比值为66.961%,两种状态下存在显著性差异(Plt;0.05),表明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在应对不同速度时自身稳定力量出现差异现象。从腰背部回旋运动来看,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表现出右旋肌群大于左旋的特征,但是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gt;0.05),仅PT/BW180°/s表现出了临界显著性(P=0.053)。同时,从稳定性力量肌力指标的对比中还发现,在不同速度测试下的F/E肌力指标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lt;0.05),在静力速度下的L/R为99.061%,接近于1,而动力速度下的比值仅为93.671%,由此看来,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动力速度下的稳定性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

2.2 不同水平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腰背部肌力比较

2.2.1 不同水平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腰背部最大力量肌力比较

由表5可知,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在不同级别的比较中,无论是腰背部屈、伸肌群还是回旋肌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Plt;0.05或Plt;0.01)。其中,在健将运动员与优秀运动员腰背部屈、伸肌群的对比中发现,健将运动员腰背部伸肌的PT/BW0°/s 和APT/BW0°/s肌力指标显著大于优秀运动员(Plt;0.05),而屈肌的PT/BW0°/s 和APT/BW0°/s肌力指标却小于优秀运动员(Plt;0.05)。同时,两个级别在与一般运动员的对比时,具有显著性的肌力指标均高于一般运动员(Plt;0.05或Plt;0.01)。从运动员腰背部回旋肌群的肌力对比中可知,健将运动员腰背部右回旋的PT/BW0°/s 和APT/BW0°/s肌力指标显著优于优秀运动员(Plt;0.05),优秀运动员的PT/BW0°/s优于一般运动员(Plt;0.05)。

表5 不同水平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腰背部肌群最大力量肌力分析一览表

2.2.2 不同水平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腰背部快速力量肌力比较

从表6可知,健将运动员与优秀运动员的腰背部屈、伸肌群的部分肌力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腰背部屈的AP180°/s肌力指标为优秀大于健将(Plt;0.05),但是,从伸肌的AP180°/s中可以看出,我国健将运动员腰背部伸肌肌群的快速力量明显优于优秀运动员(Plt;0.05)。而从健将、优秀与一般运动员的对比中可知,出现差异的肌力指标均优于一般运动员(Plt;0.05),健将运动员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伸肌肌群的PT/BW180°/s和AP180°/s指标中,而优秀运动员则体现在伸肌的PT/BW180°/s 和屈肌的AP180°/s指标中。从不同级别运动员的腰背部回旋各肌力指标的对比中发现,不同水平的运动员腰背部回旋肌群各肌力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Plt;0.05)。其中,健将运动员腰背部在右回旋的PT/BW180°/s肌力指标上显著大于优秀运动员,但是在左回旋的PT/BW180°/s、AP180°/s上却劣于一般运动员,同时,优秀运动员也存在劣于一般运动员的肌力指标(右回旋的PT/BW180°/s)。

表6 不同水平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腰背部肌群快速力量肌力分析一览表

2.2.3 不同水平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腰背部力量耐力肌力比较

从不同水平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腰背部屈、伸以及回旋肌群力量耐力的WF180°/s指标对比中可知(见表7),无论是何种运动,整体趋势为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肌力指标数值变小,力量耐力水平提升,其中不同水平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指标为腰背部伸肌群的WF180°/s和左回旋肌群的WF180°/s(Plt;0.05或Plt;0.01),而腰背部屈与右回旋在不同水平之间并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gt;0.05)。

表7 不同水平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腰背部力量耐力肌力分析一览表

2.2.4 不同水平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腰背部稳定性力量肌力比较

表8 不同水平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腰背部稳定性力量肌力分析一览表

从表8中可知,在我国男子健将运动员与优秀运动员的对比中,仅腰背部屈、伸动作的F/E0°/s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lt;0.01)。健将运动员与一般运动员的对比中,则腰背部屈、伸动作的F/E0°/s和回旋动作的L/R180°/s指标均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lt;0.05)。在优秀与一般的对比中,则各指标均未发现显著性(Pgt;0.05)。

2.3 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腰背部肌群各力量素质与运动水平的相关分析

采用百分位法对各力量素质的肌力代表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公式1),使各指标单位统一,进而探索各力量素质与运动水平的相关性。图1-4显示了腰背部屈、伸和回旋肌群的各力量素质标准分变化。从各图中发现,其一:无论是运动员腰背部哪种动作形式,腰背部最大力量均较其他力量素质标准分得分较高;其二:健将运动员腰背部的各力量素质标准分均较其他级别运动员得分高;其三:随运动水平提高,部分力量素质标准分的线性关系降低,部分则呈升高特征,其中,图1显示了运动员腰背部屈伸肌群的最大力量与运动水平随运动水平的提高,关系加强,图2显示了运动员腰背部屈伸和回旋的快速力量与运动水平的关系均随运动水平的提高而提升,而图3和图4分别表明了屈伸肌群的力量耐力和回旋肌群的稳定性力量与运动水平关系的加强。

图1 不同水平运动员腰背部屈伸、回旋的最大力量标准分变化示意图

图2 不同水平运动员腰背部屈伸、回旋的快速力量标准分变化示意图

图3 不同水平运动员腰背部屈伸、回旋的力量耐力标准分变化示意图

图4 不同水平运动员腰背部屈伸、回旋的稳定性力量标准分变化示意图

3 分析与讨论

3.1 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腰背部肌力分析

研究表明,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腰背部屈、伸与回旋肌群的各力量素质肌力代表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Plt;0.01或Plt;0.001)。从屈、伸肌群来看,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腰背部伸肌肌群的各力量素质明显优于屈肌,这一结果与我国女子摔跤运动员肌力特征相似[11]。本研究还显示,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腰背部稳定性力量的F/E0°/s 和F/E180°/s指标数值分别为56%和67%左右,且不同速度下存在显著性差异(Plt;0.05)。相关研究指出,运动员腰背部的F/E在63%~132%范围内是较为合理的[12],由此看来,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腰背部的屈伸力矩比值较低,这容易造成该项目运动员该部位的拮抗肌群失衡,警示力量的不均衡发展会降低运动员的稳定性力量水平,增加运动员的运动损伤风险。

就腰背部回旋动作各肌力指标对比而言,除不同速度之间稳定性力量的肌力指标外(Plt;0.05),其他指标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gt;0.05),Roger指出,两侧肌群力矩差异保持在15%以内不易造成运动损伤[13],本研究结果说明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腰背部左右回旋肌群相差不大,符合本项目的专项特征。但是,从不同速度之间的稳定性力量肌力指标的差异中发现,在0°/s速度下的L/R为99.061%,而180°/s时的L/R仅为93.671%。由此看来,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腰背部回旋肌群在静力状态下的稳定与平衡能力较强,而在动力下的这种稳定能力较易被打破,这可能预示着该项目运动员应对对手不同速度的用力变化能力较弱,这不仅不利于其他力量形式的有效发挥,更甚至可能导致运动损伤。

3.2 不同水平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腰背部肌群肌力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就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腰背部屈、伸肌群的最大力量而言,健将、优秀运动员腰背部屈、伸肌群的肌肉力量优于一般运动员,其中健将运动员主要体现在腰背部的伸肌肌群,从而得知该项目运动员腰背部伸肌肌群最大力量可能是一个关键性力量,同时,健将运动员在与优秀运动员的对比中,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发现健将运动员腰背部屈肌肌群的力量较为薄弱。因此,在今后的训练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运动员腰背部回旋动作的肌力中可以看出,左右侧回旋的各肌力指标均随运动等级的提高而提高,且各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Plt;0.05或Plt;0.01),这证明了该项目对运动员腰背部回旋肌群具有较高的要求。综合来看,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对腰背部屈、伸与回旋肌群的最大力量具有极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伸肌肌群的最大力量要求更高。

从不同水平运动员腰背部肌群快速力量肌力指标的比较中发现,我国健将、优秀运动员的快速力量优于一般运动员,从而说明了运动员腰背部的快速力量是该项目的一个关键力量素质。但是,从健将运动员与优秀运动员的对比中进一步发现,健将运动员腰背部肌力存在劣于优秀运动员的指标,这似乎又告诉我们该部位的快速力量尽管是一个关键力量素质,但又不能在力量训练中对其一味的追求,而应该突出该部位最大力量的特点,在最大力量的基础上进行快速力量训练。就不同水平运动员腰背部的力量耐力而言,从表7中得知,无论运动员腰背部做何种动作,其WF180°/s指标(低优指标)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因此,整体来看,力量耐力随运动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其中存在显著性差异的为运动员腰背部伸肌肌群和左回旋肌群(Plt;0.05或Plt;0.01)。由此看来,我国高水平自由跤运动员的屈肌肌群的力量耐力也是训练中应关注的一个力量要素。

在稳定性力量的比较中发现,稳定性力量的差异性肌力指标主要表现在屈、伸的F/E0°/s和回旋的L/R180°/s。腰背肌群的稳定性力量对维持脊柱的稳定与平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该部位肌群的屈伸力矩比是反映该部位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从该指标的数值来看,健将运动员的屈伸力矩比为51%左右,优秀运动员与一般运动员的屈伸力矩比在64%~72%之间。而运动员腰背部F/E的合理范围应该在63%~132%之间[12],因此,我国优秀运动员与一般运动员的屈伸力矩比在合理范围之内,但是健将运动员的屈伸力矩比值较低,腰背部屈、伸肌群的稳定性力量较差。由此看来,发展自由跤运动员腰背部的伸肌肌群(斜方肌、竖脊肌)力量素质固然重要,但是,也要对屈肌肌群引起足够的重视,保持运动员腰背部肌群肌肉力量的平衡发展,尤其是对健将运动员。就腰背部回旋肌群而言,在静力速度下各运动水平的运动员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动力速度下健将运动员显著优于一般运动员,健将运动员腰背部回旋肌群的L/R180°/s肌力指标为99.127%,接近于1,说明健将运动员的腰背回旋肌群的稳定性力量较好,但一般运动员的腰背部回旋肌群L/R180°/s肌力指标仅为90%,动态稳定性力量一般,有待进一步提高。

3.3 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腰背部各力量素质与运动水平的关系

通过探讨各力量素质与运动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该部位最大力量与运动水平之相关系数最高(P=0.796,P=0.727),从而进一步验证了该项目对运动员腰背部最大力量的需求,即腰背部要体现出最大力量的特性,这在图1-图4中也得以验证(最大力量标准分最高)。运动员腰背部各运动形式的力量耐力、快速力量与运动水平均具有相似的相关系数,表明两种力量素质对运动员该部位同等重要,力量耐力有利于运动员在长时间对抗中保持较低的力量递减率,而快速力量则有助于运动员在强大的对抗中抓住机会快速爆发致胜。稳定性力量与运动水平的显著性相关也证实了该部位对其均具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运动员在高速运动过程中对稳定性力量的要求极高。通过绘制腰背部各力量素质随运动水平的变化示意图发现,各力量素质随运动水平的提升,与运动水平的关系紧密程度有所变化。其中,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员腰背部屈伸、回旋肌群的快速力量均提升较高,而屈伸肌群的最大力量、力量耐力以及回旋肌群的稳定性力量逐渐表现出更为紧密线性对应关系。

4 结论

4.1 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腰背部伸肌肌群的最大力量、快速力量以及力量耐力优于屈肌肌群(Plt;0.05),而回旋肌群的左右侧并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gt;0.05)。同时,该项目男子运动员腰背部屈、伸肌群的支持和保护性力量有待提高,回旋肌群的稳定性力量在静力状态下较好,而动态状态下较易被打破。

4.2 就不同水平运动员来说,尽管该项目对腰背部伸肌肌群的最大力量要求较高,但是高水平运动员腰背部屈、伸肌肌群存在明显的失衡问题,且快速动态(180°/s)条件下的稳定性力量急需解决。

4.3 研究显示,最大力量仍然作为该部位的一种基础性力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图1-图4),但是随运动水平的提升,运动员腰背部屈伸、回旋肌群的快速力量、力量耐力以及稳定性力量也逐渐表现出了与运动水平紧密的线性对应关系,其中腰背部屈伸肌群侧重于快速力量、力量耐力,而回旋肌群侧重于稳定性力量。

[1]Iwai K, Okada T, Nakazato K,etal.Sport-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trunk muscles in collegiate wrestlers and judokas[J]. The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 2008,22(2):350-358.

[2]方方,李顶.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主要关节的肌力特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6):70-76.

[3]Kubo J, Ohta A, Takahashi H,etal.The development of trunk muscles in male wrestles access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 J Strength Cond Res,2007,21(4):1251-1254.

[4]Ryser DK, Erickson RP, Cahalan T. Isometric and isokinetic hip abductor strength in persons with above-knee amputations[J]. Arch Phys Med Rehabil,1988,69(10):840-845.

[5]王清.我国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诊断和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建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Isokinetic analysis of back muscle strength of male freestyle wrestlers in China

YIN Xiang

(P.E. College,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01, Henan, China)

Through the ISOMED 2000 muscle testing system, the flexion, extension motion of the back for male free wrestling athletes (master level n=13, good level n=11, general level n=17) were analyzed. Research shows that 1) The extensor is better than flexor muscle strength for back of freestyle wrestlers (Plt;0.05), while the left and right side of the rotator muscle group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gt;0.05); 2)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stability muscle strength index of the back between different speeds. 3) PT/BW0?/s, APT/BW0?/s, AP180?/s, WF180?/s, F/E0?/s and L/R180?/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level athletes (Plt;0.05, Plt;0.01, Plt;0.001). Conclusion: 1) The supporting and protective force of the back need to be improved, and the balance and stability strength of the back in the static state is good, but the stability in the dynamic state is easy to be broken. 2) Maximum power is still a basic strength to the back area, bu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ctivity level, other strength quality shows closer relations.

muscle strength; maximal force; speed force; endurance strength

2014-07-16

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编号:1412400410699)。

殷翔(1978- ),男,河南信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训练。

A

1009-9840(2014)06-0076-05

猜你喜欢
健将肌群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无量山的精灵『体操健将』长臂猿
锻炼核心肌群 这四种方式可以事半功倍
红领巾小健将
游泳健将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延熙小肌群力量训练的负荷变化特征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