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2014-09-22 09:57郑美艳王雪峰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

郑美艳 王雪峰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类比论证方法,指出集群核心能力传统评价模型——钻石体系与GEM模型的局限之处,进而提出改进和借鉴原则,同时引入国际体育产业集群项目典范案例,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能力有效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体育产业集群;集群核心能力;评价体系;改进模型

中图分类号:G80-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4)04-0011-06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es on Chinas sports industrial cluster project, the author designed a core competence evaluation system for sports industrial cluster, including evaluation index, evaluation subject and evaluation data interpretation, an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the research focus. Through documentation and analogy, this article proposed the limitations of diamond system and GEM model, put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and reference principles, while introducing the model cases of projects of international sports industrial cluster, so as to build a new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s the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management and review of Chinese sports industrial cluster.

Key words:sports industrial cluster; core competence of industrial cluster; evaluation system; modified model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体育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将体育产业的发展纳入“十二五规划”。国家体育总局以发展体育产业集群作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导向,先后命名了广东深圳、温江、晋江、富阳、龙潭湖、乐陵及江苏昆山、江阴、溧阳三市共同建立的苏南(县域)等一批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出现体育产业区域化发展的良好势头[1]。现已初步形成以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为龙头,以省市级体育产业基地为骨干,以各地特色体育产业群为支撑的发展大格局。在该背景之下,我国体育产业集群发展要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就必须培育和构筑我国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能力评价体系,这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对提高我国体育产业集群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1国内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必要性

1.1激励与监管是国内体育产业集群发展的有力抓手

在我国体育产业集群化发展逐步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时,政府也开始逐渐让渡出一些服务管理职能,于是出现了体育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等机构,委托管理模式在体育产业集群发展中开始推广,由于处于发展初期,随之而来也会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生产和销售体育产品效率不高,提供体育服务的方式单一,创造不出较之于其他区域更多的体育财富增加值等。此时政府的激励机制、监管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浙江省在2012年就已经由省体育局牵头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体育产业工作年度评价考核工作;而江苏省从2011年开展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项目申报工作以来,一直将体育产业基地项目作为申报重点之一,同时江苏省于2011年颁布并开始实施《江苏省体育产业基地管理办法》;作为首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其管理委员会特别强调每年必须进行园区体育产业贡献指数评价,客观及时反映体育产业对园区、朝阳区乃至北京市的经济贡献。

可以看出,我国一些省份已经开始积极通过各种措施实现对该区域内体育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监督管理。本文认为无论是哪种政府行为,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体育产业集群是否真正具有核心竞争优势,即集群内企业是否难以为竞争对手模仿,集群是否存在为企业和客户可感知的价值,是否为进入者提供了大量的市场机会等等是摆在我国体育产业集群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问题[2],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1.2我国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能力评价管理系统顶层设计

首先,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是推进上述问题解决的有力途径,而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就成为这项工作的起点。其次,设置组织健全、职责明确的考评机构是保证该方法体系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而评价主体的选择是决定这项工作性质的关键所在。再次,组织专家团队对评价结果进行深入解读与研讨,以形成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能力体系化建设的重要依据和参考,而这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内容。

上述三点措施将成为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能力体系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本文也将按照建立指标体系——选择评价主体——评价后数据解读逐一探讨,而评价体系的构建是本文重点。

2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2.1产业集群核心能力评价的传统模型

2.1.1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

该模型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提出的,用于分析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为何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波特认为决定产业竞争力的四大因素分别为要素(投入)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商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上述四个要素相互作用形成钻石体系[3]。该模型没有特别强调政府与机会两个要素,波特认为政府本身并不是竞争力的来源,而机会又是无法控制的。

2.1.2GEM模型

在钻石模型基础上,两位加拿大学者(TimPadmore,HerveyGibson)总结了多年研究产业集群的经验,于1998年提出了一种分析产业集群核心能力的“基础(Groungings)—企业(Enterprises)—市场(Markets)”模型,简称GEM模型。该模型中,区域产业核心能力主要取决于三对六大因素:基础要素是因素对Ⅰ,包括“资源”和“设施”;企业要素被称为因素对Ⅱ,包括“供应商和相关辅助产业”和“公司的结构、战略和竞争”;市场要素是因素对Ⅲ,由“本地市场”和“外地市场”两个因素构成。

2.1.3产业集群核心能力评价传统模型的局限与启示

钻石体系与GEM模型均存在着一定的局限,现分析如下:

1)钻石模型能有效地分析竞争力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但无法预测未来的竞争力趋势。而对产集群核心能力的识别评价不能仅停留在事后追溯分析上,要从集群的成长历程出发,寻找识别途径[4]。在这一点上,钻石模型存在评价滞后性。

2)钻石模型中认为政府只能在钻石体系其他要素的基础上加以引导才能产生竞争力,视政府为辅助要素;而GEM模型中政府的影响所占比重也很小。但是面对国情,国内政府不论是在管理还是政策层面对体育产业集群发展都起到较大的引导作用,因此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应考虑到政府这一主体因素。

3)钻石模型基于国家竞争力层面的分析体系,作为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能力分析的理论依据确有不妥之处。GEM模型是基于一般产业集群视角的核心能力评价模型,而体育产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产业,它既是一个独立新兴产业,又是一个与其他产业关联性较强的产业,所以在评价中应加入更多的影响因子。

因此,笔者认为构建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不能完全参考钻石模型或者GEM模型,正确的态度是在借鉴和区别的基础上展开对评价指标的分析,设计出适用于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能力评价的崭新模型。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第一,应针对体育产业集群的特征和实际发展情况,不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价体系;第二,具有预见性,不停留在事后评价,评价体系应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预见性,也要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有一定的总结性,评价内容能囊括该产业集群发展的整个过程。第三,评价指标的选取要有代表性,需要说明的是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具有模糊性,因而在指标含义清晰的前提下评价上可以保持一定的模糊性。前两点可通过国际典范案例与中国实际情况的结合论证,以达到针对性强及突出评价过程性的改进效果。

2.2国际视野下体育产业集群化发展典范案例的核心要素

本研究首先将视线聚焦体育产业发源地英国,重点分析该国两大著名体育产业集群。第一个是曼彻斯特体育产业集聚区:曼彻斯特以2002年英联邦运动会为契机,在联邦政府的支持下构筑了大型体育产业集聚区,主要体现在:数量巨多、品质一流的体育赛事,大量世界顶级的体育设施,快捷便利的交通运输网络,住宿资源充足,体育俱乐部较多,城市安全系数高,公众体育基础良好[5]。除此之外,曼彻斯特还拥有世界上超一流的足球队——曼联足球队,成为该区域体育产业的品牌标志。

第二个是谢菲尔德体育产业集群。谢菲尔德作为英国老牌重工业城市,20个世纪80年代初,谢市政府开始大量投资兴建世界一流的体育休闲设施,如Don Valley Stadium、Graves Tennis & Leisure Centre、Concord Sports Centre、Springs Leisure Centre、Ponds Forge等,吸引了世界超一流的赛事落户谢市,成功打造“体育产业城”的全新城市形象。1988年,谢菲尔德国际设施管理集团(Sheffield International Venues)入驻谢菲尔德市,管理该市18座大型公共体育休闲设施。在S.I.V.的规划、设计之下,谢菲尔德的各类活动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挖掘,场馆资源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开发运用[6]。同时,谢菲尔德哈雷姆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所提供的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和咨询极大推动该市体育产业市场开发机制的创新。

再将视线转移到当今体育产业高度发达的美国,关注该国特色鲜明的两大体育产业集群。第一个是美国亚斯平体育产业集聚区。美国的亚斯平是一个面积仅有9.8平方公里的小镇,位于科罗拉多州的洛矶山脉上,这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完美雪况,开发了四座滑雪场,成功带来许多滑雪度假的观光客,成为全美最有名的滑雪胜地之一,政府又将其进一步整合为一个成熟的体育产业园区,园区内除了较为成熟的滑雪场外,还建设了1个高尔夫球场、8个网球场、2个滑冰场。政府又通过体育产业与会展、文化、音乐等产业的融合进一步提升其吸引力,每年各种国际论坛、音乐会接踵而至。同时亚斯平努力完善交通设施,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从旧金山、洛杉矶、芝加哥和休斯顿均有直飞亚斯平的航线,机场有免费公车到滑雪场,另外大部分旅馆都会有机场接送服务[7]。

3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能力评价主体的选择

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能力评价工作的开展必须明确评价主体——谁应该成为评价信息的提供者。我国评价工作的传统做法是上级主管部门对被评价者开展评估,对体育产业集群评价工作而言,即所属区域的体育局或者相关政府机构对体育产业集群(基地)进行考评。如此容易出现政府主管部门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的状况,造成考核不公平,最终沦为地方政府的面子工程。还有一种情况是政府直接委托第三方进行项目评估,而在实施过程中削弱第三方的评估自主权。因此为了避免出现上述现象引入多元评估主体格局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认为以下5个主体都应纳入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能力评价工作的评价主体范畴,具体包括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同级体育产业集群(基地)、体育产业集群内企业代表、被评价体育产业集群(基地)的管理机构以及体育产业集群(基地)所在地市民代表(见图1)。这样就形成了多元化评估主体,通过制定出考核主体评分结果的权重比例,以此来相互牵制,以避免绩效夸大化(或责任减小化)倾向,如被评价体育产业集群项目的自评结果只作参考或只赋以相当少(如10%)的权重。本文提出了评价主体选择的一种思路,目的就是希望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能力总体评价工作相对客观、公正、科学,对体育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有能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为下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4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能力评价数据的解读

我们正处于大数据时代的早期,从数据本身中挖掘价值,并认真理解、严肃决策才是对待评价数据的正确态度。目前,对待很多评价数据,我们习惯停留在格式化的文字报告、形式化的口头汇报等一些流于形式的工作上,数据的深层价值一再被忽略,因此对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能力评价数据的有效解读才是此项评价工作的根本。那么如何有效解读,本文认为有两点需要明确:一是解读的主体,二是解读的方式。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能力评价数据的解读不仅仅只是统计人员的计算,而应组建体育产业以及相关产业领域专家、学者智囊团,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一起参与到数据解读的工作中来。对于解读方式也应该是多样化的,而不是几位工作人员闭门造车。具体可以通过主题座谈会形式展开,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政府官员及民众代表都参与到数据解读的工作中来。本文建议对于评价结果除了整体解读外,还应考虑从主体因素、环境因素、资源因素、制度要素、市场绩效多个要素出发进行分析,解析被评价项目的因素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体育产业集群分类,进而提出该体育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导向的政策建议。

5结束语

我国体育产业集群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培育提升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能力,是摆在体育产业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有效的监督评价系统会从另一个角度推动其科学发展。而我们又正处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挖掘也将成为产业竞争力的支撑,因此对我国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脉搏(能力)的把握需要真实的数据来源,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能力评价系统就显得意义重大。本研究也试图在这方面做出努力。本研究不局限于产业集群核心能力传统评价模型的藩篱,首先创新构建了我国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能力评价模型,其次给出了评价主体选择的中肯建议,最后指出实际工作中容易被忽视的评价数据有效解读的问题,以崭新的思路抓住历史赋予中国体育产业集群发展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邓宇.苏南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成立[N].中国体育报,2013-08-27.

[2]尤振来,龙应宗.产业集群的概念综述及辨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10):262-264.

[3]刘国新,阎俊周. 评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GEMS模型构建研究[J].科学进步与对策, 2010,27 (2):105-108..

[4]宁向东.国家竞争优势:解析波特的钻石模型[N].第一财经日报:2012-09-07(C01).

[5] Mike Keegan.Manchester hailed as 'Best Sports City' in the world by industry experts[EB/OL]. http://www.manchestereveningnews.co.uk/news/greater-manchester-news,2012-05-22.

[6] Sean Nolan. Sheffield International Venues Awards[EB/OL].http://www.sivltd.com/siv/awards.

[7] Kelly Peters. Great Nightly Ski Storage Tip [EB/OL]. http://www.virtualtourist.com/travel/North_America/United_States_of_America/Colorado/Aspen.

[8] Sanela Porca, J.Ralph Byington. Economic Impact of Equestrians on Aiken, South Carolina[J]. The Sport Journal, 2010,13(1):3-11.

[9]赵东成.基于“ser-M模型”的竞争力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81-82.

[10]杜栋,庞庆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147-148.

4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能力评价数据的解读

我们正处于大数据时代的早期,从数据本身中挖掘价值,并认真理解、严肃决策才是对待评价数据的正确态度。目前,对待很多评价数据,我们习惯停留在格式化的文字报告、形式化的口头汇报等一些流于形式的工作上,数据的深层价值一再被忽略,因此对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能力评价数据的有效解读才是此项评价工作的根本。那么如何有效解读,本文认为有两点需要明确:一是解读的主体,二是解读的方式。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能力评价数据的解读不仅仅只是统计人员的计算,而应组建体育产业以及相关产业领域专家、学者智囊团,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一起参与到数据解读的工作中来。对于解读方式也应该是多样化的,而不是几位工作人员闭门造车。具体可以通过主题座谈会形式展开,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政府官员及民众代表都参与到数据解读的工作中来。本文建议对于评价结果除了整体解读外,还应考虑从主体因素、环境因素、资源因素、制度要素、市场绩效多个要素出发进行分析,解析被评价项目的因素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体育产业集群分类,进而提出该体育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导向的政策建议。

5结束语

我国体育产业集群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培育提升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能力,是摆在体育产业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有效的监督评价系统会从另一个角度推动其科学发展。而我们又正处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挖掘也将成为产业竞争力的支撑,因此对我国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脉搏(能力)的把握需要真实的数据来源,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能力评价系统就显得意义重大。本研究也试图在这方面做出努力。本研究不局限于产业集群核心能力传统评价模型的藩篱,首先创新构建了我国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能力评价模型,其次给出了评价主体选择的中肯建议,最后指出实际工作中容易被忽视的评价数据有效解读的问题,以崭新的思路抓住历史赋予中国体育产业集群发展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邓宇.苏南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成立[N].中国体育报,2013-08-27.

[2]尤振来,龙应宗.产业集群的概念综述及辨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10):262-264.

[3]刘国新,阎俊周. 评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GEMS模型构建研究[J].科学进步与对策, 2010,27 (2):105-108..

[4]宁向东.国家竞争优势:解析波特的钻石模型[N].第一财经日报:2012-09-07(C01).

[5] Mike Keegan.Manchester hailed as 'Best Sports City' in the world by industry experts[EB/OL]. http://www.manchestereveningnews.co.uk/news/greater-manchester-news,2012-05-22.

[6] Sean Nolan. Sheffield International Venues Awards[EB/OL].http://www.sivltd.com/siv/awards.

[7] Kelly Peters. Great Nightly Ski Storage Tip [EB/OL]. http://www.virtualtourist.com/travel/North_America/United_States_of_America/Colorado/Aspen.

[8] Sanela Porca, J.Ralph Byington. Economic Impact of Equestrians on Aiken, South Carolina[J]. The Sport Journal, 2010,13(1):3-11.

[9]赵东成.基于“ser-M模型”的竞争力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81-82.

[10]杜栋,庞庆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147-148.

4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能力评价数据的解读

我们正处于大数据时代的早期,从数据本身中挖掘价值,并认真理解、严肃决策才是对待评价数据的正确态度。目前,对待很多评价数据,我们习惯停留在格式化的文字报告、形式化的口头汇报等一些流于形式的工作上,数据的深层价值一再被忽略,因此对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能力评价数据的有效解读才是此项评价工作的根本。那么如何有效解读,本文认为有两点需要明确:一是解读的主体,二是解读的方式。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能力评价数据的解读不仅仅只是统计人员的计算,而应组建体育产业以及相关产业领域专家、学者智囊团,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一起参与到数据解读的工作中来。对于解读方式也应该是多样化的,而不是几位工作人员闭门造车。具体可以通过主题座谈会形式展开,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政府官员及民众代表都参与到数据解读的工作中来。本文建议对于评价结果除了整体解读外,还应考虑从主体因素、环境因素、资源因素、制度要素、市场绩效多个要素出发进行分析,解析被评价项目的因素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体育产业集群分类,进而提出该体育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导向的政策建议。

5结束语

我国体育产业集群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培育提升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能力,是摆在体育产业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有效的监督评价系统会从另一个角度推动其科学发展。而我们又正处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挖掘也将成为产业竞争力的支撑,因此对我国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脉搏(能力)的把握需要真实的数据来源,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能力评价系统就显得意义重大。本研究也试图在这方面做出努力。本研究不局限于产业集群核心能力传统评价模型的藩篱,首先创新构建了我国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能力评价模型,其次给出了评价主体选择的中肯建议,最后指出实际工作中容易被忽视的评价数据有效解读的问题,以崭新的思路抓住历史赋予中国体育产业集群发展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邓宇.苏南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成立[N].中国体育报,2013-08-27.

[2]尤振来,龙应宗.产业集群的概念综述及辨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10):262-264.

[3]刘国新,阎俊周. 评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GEMS模型构建研究[J].科学进步与对策, 2010,27 (2):105-108..

[4]宁向东.国家竞争优势:解析波特的钻石模型[N].第一财经日报:2012-09-07(C01).

[5] Mike Keegan.Manchester hailed as 'Best Sports City' in the world by industry experts[EB/OL]. http://www.manchestereveningnews.co.uk/news/greater-manchester-news,2012-05-22.

[6] Sean Nolan. Sheffield International Venues Awards[EB/OL].http://www.sivltd.com/siv/awards.

[7] Kelly Peters. Great Nightly Ski Storage Tip [EB/OL]. http://www.virtualtourist.com/travel/North_America/United_States_of_America/Colorado/Aspen.

[8] Sanela Porca, J.Ralph Byington. Economic Impact of Equestrians on Aiken, South Carolina[J]. The Sport Journal, 2010,13(1):3-11.

[9]赵东成.基于“ser-M模型”的竞争力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81-82.

[10]杜栋,庞庆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147-148.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中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失地农民的城市融入评价体系
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课证岗赛”相融合下的教学方式探析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