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职业培训助圆“就业梦”——新津县失地农民就业创业培训思考

2014-09-22 09:04
四川劳动保障 2014年5期
关键词:新津职业培训失地农民

王 莉

随着城乡一体化推进,新津县因耕地被征用而失去土地的农民大量涌现。在未来两年内,随着天府新区新津区域内项目陆续启动,还将新增3万左右的失地农民。面对当前新形势,需要通过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创业培训力度,才能更好、更快地圆失地农民“就业梦”。

失地农民数量多文化低

1990年至今,经国土部门确认新津县共有失地农民4.98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24.9%,其中男性2.2万人,女性2.7万人,主要以中老年为主,其中“4050”人员1余万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初中及以下文化占总人数的88.5%。

截至2013年6月,失地农民劳动力1.9万人,已实现就业1.5万人,未实现就业的约4000人。从职业分布情况来看,失地农民在县内企业就业占65%;政府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占1%;自主创业及灵活就业占9%;其它就业形式占19%;外出务工占6%。失地农民主要通过职介机构、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灵活就业、亲戚朋友推荐、新媒体等形式实现就业,工资区间在1500-8000元/月。

培训助推就业率

新津县高度重视失地农民培训工作,通过“六本台账”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准确掌握失地农民培训意愿、企业用工需求,通过政府购买劳动成果的方式,组织动员失地农民参加职业培训。2011年至2013年,全县共培训失地农民4635人,培训工种包括电工、焊工、叉车工、木工及家政服务等,经培训后实现就业的占81%,成功创业的占总人数3%,培训后成功就业率达84%,月收入可提高500-2000元不等。

培训实效有待提升

新津县失地农民培训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基层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六本台账”受服务平台建设局限,未实现全覆盖,弱化了在就业服务工作中的“平台”和“引导”作用,导致信息收集服务滞后。二是职业培训实效性有待提升。全县仅有12家培训机构,无法满足失地农民多样且零散的培训需求,需整合资源,实施统筹培训。部分失地农民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培训就业意愿,经济条件较差,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三是保障体系建设有待加强。缺乏鼓励失地农民参加培训的优惠政策;培训工作涉及人社、教育、农发等部门,缺乏组织协调机制;没有硬性的目标考核,镇乡对失地农民培训、就业工作缺乏重视。

进一步完善培训工作体系

构建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服务体系。依托县级“六本台账”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信息系统,以“建立一个平台、完善两个制度、创新三个机制”为重点,构建具有新津特色的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服务体系。在全县村(社区)建立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实现“服务向下延伸、网络到边到底、信息全县共享”的目标;完善定期发布信息制度和定期开展就业服务制度,建立数据管理库和就业培训绿色通道,实现精细化服务;创新建立企业培训需求对接机制、失地农民培训个性化服务机制和培训机构评估机制。

提升培训实效性。一是实施分类培训。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青壮年劳动力、妇女劳动力、在岗失地农民,采用校企合作、基地培训、订单培训的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就地就近培训。针对镇乡发展特点,开展分区域培训。二是实施提升培训。建立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新津失地农民培训基地,充分利用县校合作专项基金,培训产业高端人才。三是实施统筹培训。建立新津县职业培训中心,引进培训机构入驻,针对零散培训需求实现统筹培训。

出台促进就业培训的鼓励政策。对失地农民参加技能培训、特种作业培训、创业培训给予补贴。对新吸纳失地农民达到一定数量的用人单位,给予用工补贴和表彰。对管理规范、失地农民就业率高的优质培训机构给予鼓励和表彰。

健全组织强化目标管理。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相关部门、各镇乡负责人为成员的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全县失地农民就业促进工作,并将失地农民培训和就业工作纳入民生工程目标进行管理与考核。同时实施征地、培训、就业“三同步”,即引进企业与签订就业岗位同步,企业动工建设与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同步,企业建成投产与失地农民进厂就业同步。

猜你喜欢
新津职业培训失地农民
成都市新津区:“津英实习夏令营”助力“津津希望”选培计划
成都市新津区:谋篇布局 扎实推进人社工作
山西农谷农民职业培训学校
乡村社区公共空间景观更新改造设计——以新津黄林盘为例
新津区:倾力打造“四新” 竭力保民生促发展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请参加天津万里路职业培训学校的培训!
河南:推动职业培训步入法治轨道
西藏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
失地农民在土地征收中的救济失范及司法回应——以司法权的适度介入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