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自我丑化?

2014-09-22 14:40叶曙明
学习博览 2014年4期
关键词:仲尼丑化睁开眼

叶曙明

读世界历史,有一个感慨,没有一个国家会像我们那样,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历史,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全面的矮化、抹黑、否定,甚至为了贬低自己而捏造史实,以自我丑化为乐,真是一大奇观。

比如,历史书上把林则徐称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后来也许嫌他看早了,又改称容闳才是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甚至把郑观应等思想家称作是第一批从树上下到地面站起来走路的猴子。世界上有哪个民族会这么贬损、嘲弄自己?

事实上,中国看世界的眼睛从来没有闭上,只不过受条件所限,视野范围有一个慢慢扩展的过程而已。如果秦始皇不睜开眼,他会让徐福出海吗?如果汉武帝不睁开眼,他会派张骞出使西域吗?如果唐朝不睁开眼,世界上有那么多唐人街吗?如果宋朝不睁开眼,海外丝路可以一直通到欧洲吗?说清朝才出现第一个睁开眼睛的中国人,那清朝以前几千年的中国人,都成瞎子了;郑观应以前的中国人,都是猴子了。

当然,历史上确有那么几个皇帝和腐儒,死闭着眼睛不肯睁开,历史学家应该指着他们告诉大家:瞧,这是第一个不肯睁开眼睛的中国人。对那些自己不肯睁开眼睛,又不准别人睁开眼睛的,更要严加鞭挞,而不是因为有个皇帝不肯开眼,就说全体中国人都是瞎子。

在历史书上,这类似是而非的例子,俯拾皆是。比如“落后就要挨打”,听来很有道理,但逻辑上就站立不住,落后与挨打之间,没有任何必然关系。事实上,像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都非常先进,却挨了比它落后几个世纪的游牧民族的打。

细观世界的战争史,有因政治分歧而打,有因争资源、争市场而打,有因宗教原因而打,但仅仅因为落后就挨打,则少之又少。二战开始时,英国、美国这么“先进”,也一样挨德国、日本的打;中国这么“落后”,最后也能打赢。德国、日本先打别人,然后挨别人打,这一切与先进、落后扯得上什么关系?不认真研究挨打的原因,笼统地以“落后”一词而蔽之,不过是廉价的煽情手法。

我们的历史书,在丑化近代中国方面,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比如说慈禧动用海军经费修颐和园,使得海军没钱买军舰,没钱维修,以致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其实认真考究起来,修颐和园的这笔所谓“海军经费”,是几个封疆大吏报效的修园林专款,以海军经费名义存了起来而已,与海军买军舰和维修的钱根本是两码事。又比如说北洋海军在大炮上晾晒衣服,这个情节最初见于日本人一些经不起推敲的记述,被我们的史家发现,如获至宝,拿来大肆渲染,说得比日本人还起劲。

这些在教科书上我们耳熟能详的例子,不胜枚举。近代史上几乎每一件事,随手拈来,只要一较真,都能写上一篇博士论文。可惜,很多时候道德比真相更重要,所谓“道德”,包括了以不道德的方式去占领道德的高地。这让我想起那副对联:“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既然仲尼诞生之前,万古长如夜,既没有尧舜,也没有周公,那么仲尼从何而来?只能是从火星上来了。

(摘自《晶报》)

猜你喜欢
仲尼丑化睁开眼
择菜与洗菜
叠衣服
“仲尼”还是“仲泥”?
咏杏
不知道有多少水
近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变迁
辜鸿铭:被小丑化的国学大师
从高考模拟命题看两种“虚无”现象——“丑化中国”说与“西学中源”说之比较
天的眼睛
当我再次睁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