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教育错位与回归

2014-09-23 10:07蒋召倩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国语错位汉语言

蒋召倩

【摘要】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错位表现在目标错位、方法错位、实质错位等方面。实现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回归,应明确汉语言文学教育目标;创新汉语言文学教育模式;完善文学课程设置。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育错位回归一、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错位的表现

1.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目标错位。

汉语言文学教育不仅要通过汉语文学叙事技巧的教学,让学生感知汉语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艺术性,更要通过对汉语经典文学篇章的文情文意鉴赏,唤醒学生对文学的渴望,点燃学生对文学的热情,让学生为文学而感动。从而热爱文学,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进而接受中华民族及外来民族优秀的引人向上的文化价值观。

由此观照,文学课堂的目标在于通过教学达到审美鉴赏和情感共鸣的双重目的。这一双重目的须通过教师指导和引导学生识解文学文本中存在的“双重形象”(一是显性的以语言构筑的艺术形象、人物形象、物像或意象; 另外是隐性的潜藏在艺术形象背后的作家自我形象)才能得以实现。

遗憾的是,众多的文学课堂却普遍存在着与文学的本质背道而驰的倾向:汉语言文学教师仍然无视文学作品中丰厚的精神意蕴及广阔的解读空间,习惯于单维度地关注教材中的语言现象或语法现象,千方百计地从不同的角度揭示语言的规律,研究语言的规则。教学课堂确实需要通过汉语语言(字、词、句、篇即文体等包含的语法规范)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汉语表达的准确性。但正如胡适所指出的: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有了国语的文学,方才可有文学的国语。有了文学的国语,我们的国语才算得真正的国语。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便不能发达。过分从语言的角度讲授汉语言文学,就会在教学中失去文学和美学的眼光,必然会丢失作品应有的韵味,丢失潜藏在作品中的内在意蕴和萦绕在字里行间的情趣、意趣、理趣。

2.汉语言文学教育方法错位。

我们阅读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关于文学的某种知识,而是为了获得某种人生体验。阅读的过程,就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生命情感和生命意识与文本背后潜藏着的生命对话的过程,汉语言文学教育也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借助文学语言和作品、作者进行言语对话。

然而在当前的文学教学中最缺乏的又恰恰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体验、领悟及交流的对话过程。拿起一篇文学作品,教师习惯于讲授作者的生平、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字、词、句的解释,也习惯于引导学生用固定的句式去概括主题,总结艺术特色。当然,今天的课堂确实不再是以往那种填鸭式的满堂灌了,形式上多了诸如问题讨论、小组活动、媒体演示等热闹华丽外衣,但教师的目光始终还是围绕在刻板地引导学生进行字词句的机械积累以及语法、修辞技法的阐述上,这与教师、学生、作者等个体生命之间真正的言语对话形式相去甚远。

3.汉语言文学教育实质错位。

针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质说法众多,事实上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本质主要涵盖了文字、文章、文学以及文化等诸多元素的教学,是以言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活动,工具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符号性以及人文性是其辅助的特征。尤其是在教学改革的情形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工具性就显得愈来愈重要,努力培养学生以语言作为工具,有效运用到实际生活以及工作过程中是其关键所在,而并非应试教育中通过考试、升学,唯分数论成败,所以,教师的首要职责是根据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基本特征,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法。

应试教育下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考试成绩,主要体现在考试分数的高低。教师教学的本质是为了学生能够取得好成绩,分数是根本,对学校而言升学率则是教学的根本目标。而通过教学改革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本质应当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思维能力等,由之前有形的表现形式转化为有着极为深刻内涵的内在无形的形式,按照这种本质上转变来制定科学可行教学法,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回归

1.明确汉语言文学教育目标。

具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文学作品创新能力、知识与理论的传承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是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围绕着这个教学目标去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不仅使得新的教学手段符合学生发展的个性特征,而且有助于推动汉语言文学在更加广阔的空间得以发展。

2.创新汉语言文学教育模式。

教师要具备高度的教学热情,用自己的激情去带动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上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适当的教学情境来深化教学主题,比如在某些作品的解读和欣赏时,教师可以事先带领学生参观和游览当地的名胜古迹,在参观中教师加以适当的言辞穿插,进而引出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及主要意义所在;教师要适时地培养学生在把握文学的基本内容和规律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和内涵,为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重要的基础。

3.完善文学课程设置。

首先,要把课程内容的编制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紧密地结合起来,找出其中的欠缺点并且加以完善,为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提供了催化剂的作用;其次,在教学课程内容的设计和确定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在阅读鉴赏、沟通交际、管理策划等因素的培养,让学生在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语错位汉语言
《左传》《国语》所见旧有繇辞及临时自撰繇辞考辨
有趣的错位摄影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国语·周语》“奉礼义成”辨析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国语》故训与古文字
论“国语骑射”政策在清朝教育中的推行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