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产后个体化护理分析

2014-09-24 02:27郭爱云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22期
关键词:妇产科产后护理

郭爱云

【摘要】 目的:探讨妇产科产妇分娩后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9-12月在本本院产科分娩的60例产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产后个体化护理,对照组给予产后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产后心理状况、肛门排气时间和泌乳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抑郁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肛门排气时间<24 h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泌乳时间<24 h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产妇在产后如采取心理指导、饮食指导、泌乳和母乳喂养方式宣教以及并发症防治等一系列产后个体化护理,可促使产妇身体机能和器官功能早日恢复,能以积极心态投入母亲角色照顾婴儿。

【关键词】 妇产科; 产后; 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nursing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after childbirth. Method: 60 patients with maternal hospital deliv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ostpartum individualized nursing,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postpartum nursing,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postpartum mental state, anal exhaust time and lactation time. Result: The rate of de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number of cases of postpartum anal exhaust time less than 24 hour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Maternal lactation time several cases in less than 24 hour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in the post natal maternal such as psychological guidance, diet guidance, education of lactation and breast feeding and the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and a series of postpartum individualized nursing, can promote the early resumption of maternal body function and organ function, with positive attitude into the role of mother to take care of the baby.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Postpartum;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 Juancheng Coun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Juancheng 2746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2.039

产妇分娩后从生理和心理上均产生一系列的变化,胎儿分娩后无论是顺产或剖腹产对产妇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科学、合理的个体化护理能调适产妇的心理状态,避免产后忧郁症的出现,促进产妇产后身体机能和器官功能的恢复,从而能使产妇安全度过产褥期,并能辅助产妇更好适应母亲身份,以更好的状态照顾婴儿。本组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产科60例产妇的产后心理状况、肛门排气时间和泌乳时间,以期指导产科产妇在分娩后直至出院期间的临床护理措施,促使产妇身体早日康复,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积极投入母亲角色照顾婴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2年9-12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60例产妇,年龄25~39岁,平均(28.3±6.7)岁;孕周39~43周,平均(40.0±2.1)周;其中顺产25例,占41.7%,剖腹产35例,占58.3%;初产妇45例,经产妇15例。60例产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年龄25~39岁,平均(26.9±9.4)岁,孕周39~43周,平均(39±1.4)周,所有产妇均为足月单胎;观察组30例,年龄25~39岁,平均(29.1±1.3)岁,孕周39~43周,平均(41.0±0.3)周。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除给予常规一般护理外,还给予心理指导、饮食指导、泌乳和母乳喂养方式宣教以及并发症防治等一系列产后个体化护理;对照组给予产后常规护理。记录全部产妇产后的心理状态(采用SDS量表来评定两组产妇产后的心理状态,抑郁值大于53则提示产妇为抑郁状态)、肛门排气时间和泌乳时间。

1.2.1 心理行为指导 由于生理、个人、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也因术后切口疼痛、肥胖等因素,产妇在产后易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2],更易诱发产后忧郁症的产生,产后抑郁是产褥期妇女较常见的情绪异常,是以哭泣、忧愁、不安和情绪抑郁、易激惹、焦虑、失眠,对小宝贝过于担心为特征,通常发生在产后2~7 d[3],因此护理人员在术前就应和产妇进行良好沟通,确保产妇了解顺产和剖腹产的基本常识和产后的基本护理,消除产妇对分娩的恐惧,减轻产妇的精神压力。对于早产儿母亲更要加强这方面的关注和护理,在母婴分离期间为母亲提供信息支持,可以有效减轻早产儿母亲由于早产儿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造成的产后6周焦虑[4]。在产妇分娩后,要密切观察产妇的精神和心理状态,教导产妇自我放松,减轻产妇因关注产后疼痛和切口愈合而产生的消极心理,如产妇有出现产后抑郁症的趋势,要及时给予产妇科学的心理开导和医学处理。

1.2.2 饮食护理 被实施剖腹产的产妇在术后6 h后才能给予流质饮食,此前产妇如感觉口渴护理人员可用棉签蘸温开水湿润产妇口唇,这样的护理措施有利于产妇产后积气积液肠道的肠蠕动的恢复。及时进食还能促进肛门排气,缩短术后肛门排气的时间。所有病例均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以及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利于产妇产后身体机能的恢复,但要避免太过油腻和难消化的食物,也要防止产妇因饥饿而暴饮暴食,少食多餐才是产妇产后应提倡的最佳饮食方式。

1.2.3 疼痛护理 对于腹部切口疼痛剧烈的产妇,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镇痛药,以减轻产妇的疼痛,除此之外,还要密切观察产妇腹部切口有无出现红肿、渗脓的现象,以排除是否是因感染导致的疼痛,如有感染应立即进行相关处理。产后指导产妇向无切口侧侧卧,坐时应坐在专为产妇制作的会阴坐垫上[5],这样可有效避免会阴切口疼痛。宫缩痛通常会在产后3~4 d自动缓解,因此无需服药治疗和做特殊处理,如疼痛剧烈者可通过按摩子宫减轻宫缩痛。

1.2.4 针对产后剩余尿的护理 护理人员应重视产妇产后和拔除尿管后的首次排尿,及早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导[6]。产前如需插导尿管者,插管动作要轻柔,严格掌握插管前的消毒步骤和插管的深度,避免尿道损伤。产后护理人员既要积极和产妇沟通,解除产妇因惧怕疼痛而不敢排尿的紧张心理,又要通过热敷、针灸等方法诱导产妇排尿。同时,对于插导尿管者,护理人员还要密切观察导出尿液的容量、颜色和性质,如有异常应及时予以相关处理。

1.2.5 产后泌乳和母乳喂养指导 乳房按摩是一种无创的护理技术,在产妇分娩后给予乳房人工按摩可减轻乳房胀痛,促进乳汁分泌[7]。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乳房按摩有人工按摩、吸奶器和乳房修复治疗仪等方式,一可以刺激乳腺,使泌乳充分,二可以使乳汁排出彻底,防止乳汁淤积,避免乳房胀痛和各种乳腺疾病。母乳喂养是最适合新生儿的喂养方式,因此应向产妇广泛宣传母乳喂养的知识,强化母乳喂养的有益面,将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地强化宣教,不仅使产妇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也使产妇能够正确进行母乳喂养[8]。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型,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后心理状态的比较 观察组良好26例,抑郁状态4例,抑郁率13.3%;对照组良好14例,抑郁状态16例,抑郁率53.3%,观察组的抑郁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产妇产后肛门排气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产后肛门排气时间<24 h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48 h和>48 h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产妇在妊娠期间直至产后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如得不到重视和排解,很容易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产妇日后的工作、生活和婴儿的养育。

产后抑郁症是女性分娩后,由于性激素、社会角色及心理变化所带来的身体、心理、情绪等一系列变化[9],因此应高度重视对产妇产后心理的护理。产妇产后的心理行为会受到生理、个人、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生理方面,由于产妇在妊娠前后体内激素发生剧烈变化,导致脑部生理活动易受到影响而产生抑郁心理;个人因素方面,如产妇性格较神经质、顽固,有强迫性行为,更易发生产后抑郁[10],而初产妇产生抑郁心理的可能性也较经产妇更大;社会因素方面,部分产妇无法适应母亲角色的突然产生,妊娠期间对生产过程和胎儿情况过于担心从而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压力,因此容易在产后发生较大的情绪波动;家庭方面,产妇在妊娠期间会对家人的依赖感增加,如此时家人对产妇的照顾关心不够,则易使产妇产生强烈失落,而产后家人的照顾和态度也会直接影响产妇产后的心理状态[11]。

本研究结果表明,给予产后个体化护理的观察组产妇产后的抑郁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产后个体化护理中的产前宣教产程知识和产后心理行为指导对产妇产后的心理状态起良性调整作用,通过培训、从医务人员处获得育儿知识会更具有科学性和专业性[12],从而能保证产妇产后心理状态的稳定,避免产后抑郁症的出现[13]。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产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泌乳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提示产后个体化护理的各项护理,包括饮食护理、乳房按摩、泌乳方式指导等对产妇肠道功能及身体各方面机能的恢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在此基础上,产妇能更好地投入母亲角色,完成哺育和教养婴儿的任务[14]。endprint

综上所述,产后个体化护理能针对产妇具体情况实施一系列身心方面的护理,较之常规护理,更能促进产妇产后身体机能和器官功能的恢复,帮助产妇顺利度过产褥期,因而在妇产科,针对产后妇女的个体化护理可广泛推广和实行,在保障妇女隐私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建立一个一对一的有效的评估机制,在产妇分娩后充分评估其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因素[15],减少产妇产后并发症和不良情绪,促进产妇身心状态的早日恢复。

参考文献

[1]卢娇.连续性护理对初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1):49-50.

[2]耍春枝.剖宫产50例产后个体化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2):56-57.

[3]李贤,刘俊兰.产后抑郁的发生原因及护理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2):4497-4498.

[4]吴丽萍,何仲,韩冬韧,等.信息支持对减轻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产后焦虑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297-300.

[5]陈俊霞.产后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0):31-32.

[6]章文君.产后剩余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7):58,60.

[7]车晓蕙.三种方法在产后乳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012,23(23):10-11.

[8]高爱荣.初产妇产后育儿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5):10-12.

[9]蒋林平,韩威婷.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8):49-50.

[10]臧少敏,绳宇.初产妇产后育儿效能状况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5):2980-2982.

[11]赵缨,夏海鸥,丁焱.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改善初产妇产后性问题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3):26-29.

[12]陈红,刘建.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及防治进展[J].重庆医学,2009,38(6):655-656.

[13]沈海红.风险管理在产科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60-61.

[14]许树强,张铁山,韩鹏,等.健康医学模式与未来医院发展的新思路[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6):426-429.

[15]费安琼.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及预见性管理的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2):395-396.

(收稿日期:2014-04-15) (本文编辑:王宇)endprint

综上所述,产后个体化护理能针对产妇具体情况实施一系列身心方面的护理,较之常规护理,更能促进产妇产后身体机能和器官功能的恢复,帮助产妇顺利度过产褥期,因而在妇产科,针对产后妇女的个体化护理可广泛推广和实行,在保障妇女隐私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建立一个一对一的有效的评估机制,在产妇分娩后充分评估其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因素[15],减少产妇产后并发症和不良情绪,促进产妇身心状态的早日恢复。

参考文献

[1]卢娇.连续性护理对初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1):49-50.

[2]耍春枝.剖宫产50例产后个体化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2):56-57.

[3]李贤,刘俊兰.产后抑郁的发生原因及护理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2):4497-4498.

[4]吴丽萍,何仲,韩冬韧,等.信息支持对减轻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产后焦虑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297-300.

[5]陈俊霞.产后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0):31-32.

[6]章文君.产后剩余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7):58,60.

[7]车晓蕙.三种方法在产后乳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012,23(23):10-11.

[8]高爱荣.初产妇产后育儿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5):10-12.

[9]蒋林平,韩威婷.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8):49-50.

[10]臧少敏,绳宇.初产妇产后育儿效能状况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5):2980-2982.

[11]赵缨,夏海鸥,丁焱.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改善初产妇产后性问题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3):26-29.

[12]陈红,刘建.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及防治进展[J].重庆医学,2009,38(6):655-656.

[13]沈海红.风险管理在产科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60-61.

[14]许树强,张铁山,韩鹏,等.健康医学模式与未来医院发展的新思路[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6):426-429.

[15]费安琼.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及预见性管理的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2):395-396.

(收稿日期:2014-04-15) (本文编辑:王宇)endprint

综上所述,产后个体化护理能针对产妇具体情况实施一系列身心方面的护理,较之常规护理,更能促进产妇产后身体机能和器官功能的恢复,帮助产妇顺利度过产褥期,因而在妇产科,针对产后妇女的个体化护理可广泛推广和实行,在保障妇女隐私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建立一个一对一的有效的评估机制,在产妇分娩后充分评估其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因素[15],减少产妇产后并发症和不良情绪,促进产妇身心状态的早日恢复。

参考文献

[1]卢娇.连续性护理对初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1):49-50.

[2]耍春枝.剖宫产50例产后个体化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2):56-57.

[3]李贤,刘俊兰.产后抑郁的发生原因及护理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2):4497-4498.

[4]吴丽萍,何仲,韩冬韧,等.信息支持对减轻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产后焦虑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297-300.

[5]陈俊霞.产后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0):31-32.

[6]章文君.产后剩余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7):58,60.

[7]车晓蕙.三种方法在产后乳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012,23(23):10-11.

[8]高爱荣.初产妇产后育儿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5):10-12.

[9]蒋林平,韩威婷.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8):49-50.

[10]臧少敏,绳宇.初产妇产后育儿效能状况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5):2980-2982.

[11]赵缨,夏海鸥,丁焱.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改善初产妇产后性问题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3):26-29.

[12]陈红,刘建.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及防治进展[J].重庆医学,2009,38(6):655-656.

[13]沈海红.风险管理在产科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60-61.

[14]许树强,张铁山,韩鹏,等.健康医学模式与未来医院发展的新思路[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6):426-429.

[15]费安琼.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及预见性管理的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2):395-396.

(收稿日期:2014-04-15) (本文编辑:王宇)endprint

猜你喜欢
妇产科产后护理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如何避免产后大出血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要看妇产科医生了 我要准备些什么?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