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直肠癌患者膀胱截石位术后下肢不同摆放法的护理体会

2014-09-24 02:33蓝闹群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22期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护理

蓝闹群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直肠癌患者膀胱截石位术后下肢不同摆放法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84例老年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术后单腿慢放)和对照组(两腿同时慢放),每组各42例,观察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变化,以及体位改为膀胱截石位后1、3、5、10 min,两组上述参数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的HR、SBP、DBP、CVP变化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对照组HR明显增高,SBP、DBP、CVP均明显减少(P<0.05),且两组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位改为膀胱截石位后1、3、5、10 min时,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直肠癌患者膀胱截石位术后下肢单腿慢放能够明显减少血压和心率的波动幅度,确保围术期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膀胱截石位; 下肢摆放法; 血流动力学; 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n the hemodynamic parameters and nursing experience of the difference placement methods of lower extremity after by bladder lithotomy position operat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Method:84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4 were select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 group (single leg slow down) and the control group (legs slow down at the same time)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42 cases in each group.The hemodynamic parameters such as hear rate (HR),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DP),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and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 on the pre-and post-operation in the two groups,and the mentioned parameters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1,3,5,10 min of the position change into the bladder lithotomy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Compared with the pre-operation,the changes of HR,SBP,DBP and CVP on post-operation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were no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However the HR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the SBP,DBP and CVP were obviously decreased on post-opera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n post-operation in the experiment group(P<0.05).After 1,3,5,10 min of the position change into the bladder lithotomy,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of mentioned hemodynamic parameters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experiment group(P<0.05).Conclusion:The single leg slow down after bladder lithotomy position operatio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fluctuation of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ensure the safety of peri-operative period,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Lithotomy position; Lower limb placement method; Hemodynamics;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Dabu Peoples Hospital of Meizhou City,Dabu 514299,Chinaendprint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2.044

膀胱截石位作为直肠癌手术的常用体位,麻醉状态下体位变化可以引起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生理功能的变化,表现为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从而影响脏器的血流供应[1-2]。术后突然放平双下肢,可能造成循环血量的骤减,引发“截石位体位变化性低血压”[3]。本研究中,笔者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42例老年直肠癌患者,膀胱截石位术后采用单腿慢放,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84例老年直肠癌患者,美国麻醉医生协会(ASA)疾病分级Ⅱ级,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术后单腿慢放)和对照组(两腿同时慢放),每组各42例。所有护理方法均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组42例患者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38.0~73.0岁,平均(61.0±5.0)岁,体重44.0~63.0 kg,平均体重(53.5±4.0)kg,手术时间2.0~3.5 h,平均手术时间(3.0±0.6)h;对照组42例患者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37.0~75.0岁,平均(62.0±5.5)岁,体重43.0~62.0 kg,平均体重(53.0±5.0)kg,手术时间1.8~4.0 h,平均手术时间(3.0±0.5)h。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试验组于膀胱截石位手术结束后,缓慢放平一侧下肢,轻拍其小腿肌肉,随后进行屈膝等被动运动,待3~5 min后,同样方法缓慢放平另外一侧下肢。对照组于膀胱截石位手术结束后,同时放平两侧下肢。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变化,以及体位改为膀胱截石位后1、3、5、10 min,两组上述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情况的比较 试验组术后的HR、SBP、DBP、CVP变化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对照组HR明显增高,SBP、DBP、CVP均明显减少(P<0.05),且两组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HR、SBP、DBP、CV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体位改为膀胱截石位后1、3、5、10 min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情况的比较 在体位改为膀胱截石位后1、3、5、10 min时,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体位变化后,机体通过组织间的血流重分布等机制,尽可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确保重要脏器组织的血流供应[4-5]。膀胱截石位患者由于双腿高于心脏平面,大量血回流至心脏,心脏负荷突然增加,当患者体位在平卧位、截石位之间突然转换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更为明显[6-7]。

同时放平两侧下肢时,大量血流急剧回流至下肢,导致心脏有效循环血量骤减,血压下降,而心率反射性增快[8]。本研究中,与术前相比,对照组术后HR明显升高,SBP、DBP、CVP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充分证实上述理论观点,表明同时放下两侧下肢时血流动力学参数发生明显波动,存在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可能性。而单腿缓慢平放时,心血管系统有一定时间的缓冲和代偿,血压不至于明显降低,心率也不会出现明显的放射性加快[9-10]。本研究中,与术前相比,术后试验组HR、SBP、DBP、CVP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果表明单腿缓慢平放对血流动力学参数影响较小。

老年患者膀胱截石位手术时间越长,下肢抬高时间就相应增长,局部血管张力就会减退。麻醉状态下,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骨骼肌张力、心肌收缩力、生理反射等,当患者体位发生变化时,极易引起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大幅波动[11-12]。同时配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的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住院时间[13-15]。本研究中,在体位改为膀胱截石位后1、3、5、10 min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波动幅度相对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充分证实,单腿缓慢平放能够为机体代偿提供缓冲时间,有利于机体调节体位变化所致的影响。

总而言之,老年直肠癌患者膀胱截石位术后下肢单腿慢放能够明显减少血压和心率的波动幅度,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围术期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熊英,魏佳岩.全身麻醉患者截石位摆放时机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2):2681-2682.

[2]孙萍,刘俊如,张宇星,等.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手术中体位改变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480-482.

[3]魏红,张锦秀,赵月英,等.截石位手术病人体位摆放的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4689-4690.

[4]张丽君,彭爱红,林泳.术后体位干预对膀胱截石位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J].当代护士,2009,2(12):60-61.

[5]彭娟.改良截石位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与推广[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2):925-926.

[6]齐立温,康荣,刘永超.改良截石位在直肠癌手术中的摆放及护理[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4):567-568.

[7]戴小良.全麻的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不同术中护理方法效果对比[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4):67-68.

[8]宋爱胜,孙艳.循证护理在改良截石位安置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1):2540-2541.

[9]张雪艳,胡军.手术室截石位患者术后体位改变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7):9-11.

[10]吴萌芽,林文霞,符鸿飞,等.老年患者截石位术后下肢不同放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1,11(3):28-30.

[11]陈风云.两种方法对老年截石位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3):218-219.

[12]张宗莲,胡延霞,高晓霞.低位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3):78-79.

[13]邢小玲.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腹腔镜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6):63-64.

[14]陈松,皮生明,袁婷婷,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并发膀胱结石[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2):115-116.

[15]马静,谷巧月.膀胱截石位术后下肢摆放方法对老年直肠癌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48-849.

(收稿日期:2014-06-26) (本文编辑:欧丽)endprint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2.044

膀胱截石位作为直肠癌手术的常用体位,麻醉状态下体位变化可以引起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生理功能的变化,表现为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从而影响脏器的血流供应[1-2]。术后突然放平双下肢,可能造成循环血量的骤减,引发“截石位体位变化性低血压”[3]。本研究中,笔者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42例老年直肠癌患者,膀胱截石位术后采用单腿慢放,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84例老年直肠癌患者,美国麻醉医生协会(ASA)疾病分级Ⅱ级,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术后单腿慢放)和对照组(两腿同时慢放),每组各42例。所有护理方法均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组42例患者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38.0~73.0岁,平均(61.0±5.0)岁,体重44.0~63.0 kg,平均体重(53.5±4.0)kg,手术时间2.0~3.5 h,平均手术时间(3.0±0.6)h;对照组42例患者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37.0~75.0岁,平均(62.0±5.5)岁,体重43.0~62.0 kg,平均体重(53.0±5.0)kg,手术时间1.8~4.0 h,平均手术时间(3.0±0.5)h。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试验组于膀胱截石位手术结束后,缓慢放平一侧下肢,轻拍其小腿肌肉,随后进行屈膝等被动运动,待3~5 min后,同样方法缓慢放平另外一侧下肢。对照组于膀胱截石位手术结束后,同时放平两侧下肢。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变化,以及体位改为膀胱截石位后1、3、5、10 min,两组上述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情况的比较 试验组术后的HR、SBP、DBP、CVP变化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对照组HR明显增高,SBP、DBP、CVP均明显减少(P<0.05),且两组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HR、SBP、DBP、CV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体位改为膀胱截石位后1、3、5、10 min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情况的比较 在体位改为膀胱截石位后1、3、5、10 min时,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体位变化后,机体通过组织间的血流重分布等机制,尽可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确保重要脏器组织的血流供应[4-5]。膀胱截石位患者由于双腿高于心脏平面,大量血回流至心脏,心脏负荷突然增加,当患者体位在平卧位、截石位之间突然转换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更为明显[6-7]。

同时放平两侧下肢时,大量血流急剧回流至下肢,导致心脏有效循环血量骤减,血压下降,而心率反射性增快[8]。本研究中,与术前相比,对照组术后HR明显升高,SBP、DBP、CVP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充分证实上述理论观点,表明同时放下两侧下肢时血流动力学参数发生明显波动,存在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可能性。而单腿缓慢平放时,心血管系统有一定时间的缓冲和代偿,血压不至于明显降低,心率也不会出现明显的放射性加快[9-10]。本研究中,与术前相比,术后试验组HR、SBP、DBP、CVP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果表明单腿缓慢平放对血流动力学参数影响较小。

老年患者膀胱截石位手术时间越长,下肢抬高时间就相应增长,局部血管张力就会减退。麻醉状态下,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骨骼肌张力、心肌收缩力、生理反射等,当患者体位发生变化时,极易引起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大幅波动[11-12]。同时配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的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住院时间[13-15]。本研究中,在体位改为膀胱截石位后1、3、5、10 min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波动幅度相对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充分证实,单腿缓慢平放能够为机体代偿提供缓冲时间,有利于机体调节体位变化所致的影响。

总而言之,老年直肠癌患者膀胱截石位术后下肢单腿慢放能够明显减少血压和心率的波动幅度,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围术期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熊英,魏佳岩.全身麻醉患者截石位摆放时机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2):2681-2682.

[2]孙萍,刘俊如,张宇星,等.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手术中体位改变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480-482.

[3]魏红,张锦秀,赵月英,等.截石位手术病人体位摆放的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4689-4690.

[4]张丽君,彭爱红,林泳.术后体位干预对膀胱截石位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J].当代护士,2009,2(12):60-61.

[5]彭娟.改良截石位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与推广[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2):925-926.

[6]齐立温,康荣,刘永超.改良截石位在直肠癌手术中的摆放及护理[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4):567-568.

[7]戴小良.全麻的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不同术中护理方法效果对比[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4):67-68.

[8]宋爱胜,孙艳.循证护理在改良截石位安置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1):2540-2541.

[9]张雪艳,胡军.手术室截石位患者术后体位改变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7):9-11.

[10]吴萌芽,林文霞,符鸿飞,等.老年患者截石位术后下肢不同放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1,11(3):28-30.

[11]陈风云.两种方法对老年截石位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3):218-219.

[12]张宗莲,胡延霞,高晓霞.低位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3):78-79.

[13]邢小玲.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腹腔镜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6):63-64.

[14]陈松,皮生明,袁婷婷,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并发膀胱结石[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2):115-116.

[15]马静,谷巧月.膀胱截石位术后下肢摆放方法对老年直肠癌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48-849.

(收稿日期:2014-06-26) (本文编辑:欧丽)endprint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2.044

膀胱截石位作为直肠癌手术的常用体位,麻醉状态下体位变化可以引起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生理功能的变化,表现为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从而影响脏器的血流供应[1-2]。术后突然放平双下肢,可能造成循环血量的骤减,引发“截石位体位变化性低血压”[3]。本研究中,笔者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42例老年直肠癌患者,膀胱截石位术后采用单腿慢放,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84例老年直肠癌患者,美国麻醉医生协会(ASA)疾病分级Ⅱ级,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术后单腿慢放)和对照组(两腿同时慢放),每组各42例。所有护理方法均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组42例患者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38.0~73.0岁,平均(61.0±5.0)岁,体重44.0~63.0 kg,平均体重(53.5±4.0)kg,手术时间2.0~3.5 h,平均手术时间(3.0±0.6)h;对照组42例患者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37.0~75.0岁,平均(62.0±5.5)岁,体重43.0~62.0 kg,平均体重(53.0±5.0)kg,手术时间1.8~4.0 h,平均手术时间(3.0±0.5)h。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试验组于膀胱截石位手术结束后,缓慢放平一侧下肢,轻拍其小腿肌肉,随后进行屈膝等被动运动,待3~5 min后,同样方法缓慢放平另外一侧下肢。对照组于膀胱截石位手术结束后,同时放平两侧下肢。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变化,以及体位改为膀胱截石位后1、3、5、10 min,两组上述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情况的比较 试验组术后的HR、SBP、DBP、CVP变化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对照组HR明显增高,SBP、DBP、CVP均明显减少(P<0.05),且两组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HR、SBP、DBP、CV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体位改为膀胱截石位后1、3、5、10 min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情况的比较 在体位改为膀胱截石位后1、3、5、10 min时,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体位变化后,机体通过组织间的血流重分布等机制,尽可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确保重要脏器组织的血流供应[4-5]。膀胱截石位患者由于双腿高于心脏平面,大量血回流至心脏,心脏负荷突然增加,当患者体位在平卧位、截石位之间突然转换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更为明显[6-7]。

同时放平两侧下肢时,大量血流急剧回流至下肢,导致心脏有效循环血量骤减,血压下降,而心率反射性增快[8]。本研究中,与术前相比,对照组术后HR明显升高,SBP、DBP、CVP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充分证实上述理论观点,表明同时放下两侧下肢时血流动力学参数发生明显波动,存在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可能性。而单腿缓慢平放时,心血管系统有一定时间的缓冲和代偿,血压不至于明显降低,心率也不会出现明显的放射性加快[9-10]。本研究中,与术前相比,术后试验组HR、SBP、DBP、CVP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果表明单腿缓慢平放对血流动力学参数影响较小。

老年患者膀胱截石位手术时间越长,下肢抬高时间就相应增长,局部血管张力就会减退。麻醉状态下,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骨骼肌张力、心肌收缩力、生理反射等,当患者体位发生变化时,极易引起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大幅波动[11-12]。同时配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的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住院时间[13-15]。本研究中,在体位改为膀胱截石位后1、3、5、10 min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波动幅度相对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充分证实,单腿缓慢平放能够为机体代偿提供缓冲时间,有利于机体调节体位变化所致的影响。

总而言之,老年直肠癌患者膀胱截石位术后下肢单腿慢放能够明显减少血压和心率的波动幅度,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围术期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熊英,魏佳岩.全身麻醉患者截石位摆放时机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2):2681-2682.

[2]孙萍,刘俊如,张宇星,等.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手术中体位改变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480-482.

[3]魏红,张锦秀,赵月英,等.截石位手术病人体位摆放的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4689-4690.

[4]张丽君,彭爱红,林泳.术后体位干预对膀胱截石位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J].当代护士,2009,2(12):60-61.

[5]彭娟.改良截石位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与推广[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2):925-926.

[6]齐立温,康荣,刘永超.改良截石位在直肠癌手术中的摆放及护理[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4):567-568.

[7]戴小良.全麻的俯卧位腰椎手术患者不同术中护理方法效果对比[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4):67-68.

[8]宋爱胜,孙艳.循证护理在改良截石位安置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1):2540-2541.

[9]张雪艳,胡军.手术室截石位患者术后体位改变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7):9-11.

[10]吴萌芽,林文霞,符鸿飞,等.老年患者截石位术后下肢不同放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1,11(3):28-30.

[11]陈风云.两种方法对老年截石位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3):218-219.

[12]张宗莲,胡延霞,高晓霞.低位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3):78-79.

[13]邢小玲.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腹腔镜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6):63-64.

[14]陈松,皮生明,袁婷婷,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并发膀胱结石[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2):115-116.

[15]马静,谷巧月.膀胱截石位术后下肢摆放方法对老年直肠癌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48-849.

(收稿日期:2014-06-26) (本文编辑:欧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血流动力学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全麻下腹腔手术时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南葶苈子提取液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椎管内麻醉下妇科开腹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糖变化研究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