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早期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2014-09-24 02:35高辉萍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22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早期小儿

高辉萍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早期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早期糖尿病患儿100例,按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使用诺和灵进行治疗,每2 g尿糖使用1 U胰岛素。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疗效以及患者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水平均下降,观察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显著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症状均得到缓解,观察组多食、口干、乏力等症状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早期糖尿病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缓解患者的症状,治疗效果显著,是小儿早期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疗法; 小儿; 早期; 糖尿病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ombine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children with early diabetes. Method: From 2011 January to 2013 January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of early diabetic 10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Novolin 1 U, every 2 G glucose insul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to compared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blood glucose level, clinical effect and patient symptoms. Result: After treatment, two groups of blood glucose decreased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ymptoms were alleviated, more food, dry mouth, fatigue the symptom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Conclusion: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blood glucose levels in children with early diabetic, alleviate symptoms, obvious treatment effect,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children with diabetes early, is worthy of clinical use.

【Key words】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rapy; Children; Early; Diabetes

First-authors address: Taoyu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oyuan 4157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2.046

糖尿病是营养代谢失常疾病,以成年患者多见,儿童患者亦较多,且儿童患者的病情往往更加严重,常并发营养不良等疾病,更不易根治[1]。小儿早期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类型多为1型糖尿病,即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小儿早期糖尿病口服胰岛素疗效不佳,其治疗一般采用胰岛素注射治疗[3]。国内已有学者研究糖尿病的中药治疗,且取得一定得治疗效果[4]。目前国内外对小儿早期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报道甚少,明确小儿早期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可为小儿早期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本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早期糖尿病对患者血糖水平及症状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早期糖尿病患儿100例,按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均符合WHO1997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消渴病阴虚证候诊断标准[5],且发病均在1年之内。观察组患者中男24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7.95±5.25)岁;女26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6.97±5.17)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7.14±4.85)岁;女25例,年龄1~13岁,平均年龄(7.68±5.39)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使用诺和灵进行治疗,每2 g尿糖使用1 U胰岛素。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具体如下:(1)具有口渴、尿频、腰酸乏力、脉沉细数表现的患者肾阴亏损患者采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砂仁5 g,熟地和生地各15 g以及山萸肉、丹皮、泽泻、茯苓和五味子各10 g。对于较为消瘦患者另加黄芪和人参治疗,脉弱患者加枸杞和菊花进行治疗,1剂/d,早晚各服用1次,20 d为1个疗程。(2)具有多饮、口干、舌边缘红、脉细数的患者采用石膏、生地和金银花各15 g、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和知母各10 g以及甘草、砂仁和黄连各5 g,便秘患者另加大黄5 g进行治疗。1剂/d,早晚各服用1次,20 d为1个疗程。每月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治疗12个月。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血糖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发生血糖波动较大患者和不良反应的患者均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相应治疗调整。

1.3 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定标准[6]。显著: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水平<7.2 mmol/L(130 mg/dL),餐后2 h血糖水平<8.3 mmol/L(150 mg/dL),或血糖水平较治疗前下降>30%。好转: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空腹血糖水平<8.3 mmol/L(150 mg/dL),餐后2 h血糖水平<

10 mmol/L(180 mg/dL),或血糖水平较治疗前下降10%~30%。无效:治疗前后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血糖下降未达上述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症状缓解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症状均得到缓解,观察组多食、口干、乏力等症状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显著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根据现代医学科学方法的原理,人们已从整体、细胞、亚细胞、分子生物学等水平对糖尿病的病因、病理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治疗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7-8]。目前儿童早期糖尿病的治疗以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为主[9],但长期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不但给患者带来身心的痛苦和生活上的不便,亦可增加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10],且抗体的产生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疗效[11-12]。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不但可从根本上提高临床疗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胰岛细胞的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3-14]。目前国内外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早期糖尿病的研究甚少,明确小儿早期糖尿病的中西医治疗效果可为小儿早期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提供临床依据[1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早期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得到良好控制,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控制小儿早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防止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发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早期糖尿病患儿疗效显著,总有效率和显著率均高于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是早期糖尿病患儿的有效治疗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小儿早期糖尿病患者多食、口干、乏力、尿频、便秘、舌红少津苔薄等症状出现明显缓解,中西医结合可有效缓解早期糖尿病患儿的各种临床症状,减少多食、口干、乏力等症状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然而本研究的样本量偏小,儿童早期糖尿病的个体差异较大,明确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早期糖尿病的效果需进一步大样本量的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早期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好,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并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是小儿早期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张文,刘丽,李秀珍,等.儿童糖尿病198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20):1573-1574.

[2]徐雅南,刘春妍,黄瑛,等.儿童Ⅰ型糖尿病的护理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422-1423.

[3]田飞.糖尿病儿童低血糖诊治与预防[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1(11):830-833.

[4]薄海美,田春雨,李继安.中药中有效成分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7):1340-1341.

[5]谷奕,巩纯秀.糖尿病专业教育和儿童糖尿病的治疗[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12):1101-1104.

[6]杨卫国.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6):458-460.

[7]古建平,付晓荣,卫海燕,等.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治疗儿童糖尿病的疗效及护理风险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18):2864-2866.

[8]高金玲,刘文英.儿童糖尿病发生情况及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4):5663-5665.

[9]张耀东,谭利娜,卫海燕.持续皮下输注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的meta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18):1508-1510.

[10]张卫,许金元.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6):3149-3150.

[11]辛颖.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治新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8):563-564.

[12]曾永红,陈凡,王育珊,等.中西医结合防治糖耐量异常及轻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结合脾胃杂志,2000,8(4):196-198.

[13]徐炜华.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9):929.

[14]王立人,黄祥兰.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诊断分期法的意义与应用[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3,11(5):17-18.

[15]郭瑞林,高辉远.治疗糖尿病经验[J].中医杂志,2001,42(4):203.

(收稿日期:2014-05-17) (本文编辑:王宇)endprint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使用诺和灵进行治疗,每2 g尿糖使用1 U胰岛素。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具体如下:(1)具有口渴、尿频、腰酸乏力、脉沉细数表现的患者肾阴亏损患者采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砂仁5 g,熟地和生地各15 g以及山萸肉、丹皮、泽泻、茯苓和五味子各10 g。对于较为消瘦患者另加黄芪和人参治疗,脉弱患者加枸杞和菊花进行治疗,1剂/d,早晚各服用1次,20 d为1个疗程。(2)具有多饮、口干、舌边缘红、脉细数的患者采用石膏、生地和金银花各15 g、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和知母各10 g以及甘草、砂仁和黄连各5 g,便秘患者另加大黄5 g进行治疗。1剂/d,早晚各服用1次,20 d为1个疗程。每月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治疗12个月。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血糖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发生血糖波动较大患者和不良反应的患者均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相应治疗调整。

1.3 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定标准[6]。显著: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水平<7.2 mmol/L(130 mg/dL),餐后2 h血糖水平<8.3 mmol/L(150 mg/dL),或血糖水平较治疗前下降>30%。好转: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空腹血糖水平<8.3 mmol/L(150 mg/dL),餐后2 h血糖水平<

10 mmol/L(180 mg/dL),或血糖水平较治疗前下降10%~30%。无效:治疗前后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血糖下降未达上述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症状缓解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症状均得到缓解,观察组多食、口干、乏力等症状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显著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根据现代医学科学方法的原理,人们已从整体、细胞、亚细胞、分子生物学等水平对糖尿病的病因、病理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治疗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7-8]。目前儿童早期糖尿病的治疗以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为主[9],但长期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不但给患者带来身心的痛苦和生活上的不便,亦可增加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10],且抗体的产生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疗效[11-12]。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不但可从根本上提高临床疗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胰岛细胞的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3-14]。目前国内外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早期糖尿病的研究甚少,明确小儿早期糖尿病的中西医治疗效果可为小儿早期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提供临床依据[1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早期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得到良好控制,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控制小儿早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防止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发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早期糖尿病患儿疗效显著,总有效率和显著率均高于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是早期糖尿病患儿的有效治疗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小儿早期糖尿病患者多食、口干、乏力、尿频、便秘、舌红少津苔薄等症状出现明显缓解,中西医结合可有效缓解早期糖尿病患儿的各种临床症状,减少多食、口干、乏力等症状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然而本研究的样本量偏小,儿童早期糖尿病的个体差异较大,明确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早期糖尿病的效果需进一步大样本量的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早期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好,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并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是小儿早期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张文,刘丽,李秀珍,等.儿童糖尿病198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20):1573-1574.

[2]徐雅南,刘春妍,黄瑛,等.儿童Ⅰ型糖尿病的护理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422-1423.

[3]田飞.糖尿病儿童低血糖诊治与预防[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1(11):830-833.

[4]薄海美,田春雨,李继安.中药中有效成分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7):1340-1341.

[5]谷奕,巩纯秀.糖尿病专业教育和儿童糖尿病的治疗[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12):1101-1104.

[6]杨卫国.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6):458-460.

[7]古建平,付晓荣,卫海燕,等.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治疗儿童糖尿病的疗效及护理风险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18):2864-2866.

[8]高金玲,刘文英.儿童糖尿病发生情况及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4):5663-5665.

[9]张耀东,谭利娜,卫海燕.持续皮下输注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的meta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18):1508-1510.

[10]张卫,许金元.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6):3149-3150.

[11]辛颖.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治新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8):563-564.

[12]曾永红,陈凡,王育珊,等.中西医结合防治糖耐量异常及轻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结合脾胃杂志,2000,8(4):196-198.

[13]徐炜华.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9):929.

[14]王立人,黄祥兰.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诊断分期法的意义与应用[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3,11(5):17-18.

[15]郭瑞林,高辉远.治疗糖尿病经验[J].中医杂志,2001,42(4):203.

(收稿日期:2014-05-17) (本文编辑:王宇)endprint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使用诺和灵进行治疗,每2 g尿糖使用1 U胰岛素。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具体如下:(1)具有口渴、尿频、腰酸乏力、脉沉细数表现的患者肾阴亏损患者采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砂仁5 g,熟地和生地各15 g以及山萸肉、丹皮、泽泻、茯苓和五味子各10 g。对于较为消瘦患者另加黄芪和人参治疗,脉弱患者加枸杞和菊花进行治疗,1剂/d,早晚各服用1次,20 d为1个疗程。(2)具有多饮、口干、舌边缘红、脉细数的患者采用石膏、生地和金银花各15 g、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和知母各10 g以及甘草、砂仁和黄连各5 g,便秘患者另加大黄5 g进行治疗。1剂/d,早晚各服用1次,20 d为1个疗程。每月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治疗12个月。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血糖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发生血糖波动较大患者和不良反应的患者均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相应治疗调整。

1.3 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定标准[6]。显著: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水平<7.2 mmol/L(130 mg/dL),餐后2 h血糖水平<8.3 mmol/L(150 mg/dL),或血糖水平较治疗前下降>30%。好转: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空腹血糖水平<8.3 mmol/L(150 mg/dL),餐后2 h血糖水平<

10 mmol/L(180 mg/dL),或血糖水平较治疗前下降10%~30%。无效:治疗前后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血糖下降未达上述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症状缓解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症状均得到缓解,观察组多食、口干、乏力等症状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显著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根据现代医学科学方法的原理,人们已从整体、细胞、亚细胞、分子生物学等水平对糖尿病的病因、病理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治疗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7-8]。目前儿童早期糖尿病的治疗以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为主[9],但长期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不但给患者带来身心的痛苦和生活上的不便,亦可增加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10],且抗体的产生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疗效[11-12]。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不但可从根本上提高临床疗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胰岛细胞的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3-14]。目前国内外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早期糖尿病的研究甚少,明确小儿早期糖尿病的中西医治疗效果可为小儿早期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提供临床依据[1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早期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得到良好控制,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控制小儿早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防止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发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早期糖尿病患儿疗效显著,总有效率和显著率均高于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是早期糖尿病患儿的有效治疗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小儿早期糖尿病患者多食、口干、乏力、尿频、便秘、舌红少津苔薄等症状出现明显缓解,中西医结合可有效缓解早期糖尿病患儿的各种临床症状,减少多食、口干、乏力等症状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然而本研究的样本量偏小,儿童早期糖尿病的个体差异较大,明确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早期糖尿病的效果需进一步大样本量的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早期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好,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并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是小儿早期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张文,刘丽,李秀珍,等.儿童糖尿病198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20):1573-1574.

[2]徐雅南,刘春妍,黄瑛,等.儿童Ⅰ型糖尿病的护理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422-1423.

[3]田飞.糖尿病儿童低血糖诊治与预防[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1(11):830-833.

[4]薄海美,田春雨,李继安.中药中有效成分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7):1340-1341.

[5]谷奕,巩纯秀.糖尿病专业教育和儿童糖尿病的治疗[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12):1101-1104.

[6]杨卫国.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6):458-460.

[7]古建平,付晓荣,卫海燕,等.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治疗儿童糖尿病的疗效及护理风险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18):2864-2866.

[8]高金玲,刘文英.儿童糖尿病发生情况及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4):5663-5665.

[9]张耀东,谭利娜,卫海燕.持续皮下输注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的meta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18):1508-1510.

[10]张卫,许金元.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6):3149-3150.

[11]辛颖.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治新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8):563-564.

[12]曾永红,陈凡,王育珊,等.中西医结合防治糖耐量异常及轻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结合脾胃杂志,2000,8(4):196-198.

[13]徐炜华.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9):929.

[14]王立人,黄祥兰.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诊断分期法的意义与应用[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3,11(5):17-18.

[15]郭瑞林,高辉远.治疗糖尿病经验[J].中医杂志,2001,42(4):203.

(收稿日期:2014-05-17) (本文编辑:王宇)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疗法早期小儿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性包块30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益气活血法早期干预对冠心病陈旧心梗或支架术后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影响的研究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