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血管内皮抑素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2014-09-24 02:41吴永勇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22期
关键词:胃癌

吴永勇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血管内皮抑素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来本院就诊的36例胃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患者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抑素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生淋巴结转移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其胃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抑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81.0%。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6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皮抑素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人胃癌组织肿瘤血管的生成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两者的消长关系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等生物学行为相关。

【关键词】 血管内皮抑素;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胃癌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expression of somatostatin and alkaline endothelial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in human gastric cancer.Method:36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they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P method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tissue endostatin and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Result: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endostatin in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no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rcinoma were 46.7%,81.0%,respectively.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rates were 93.3%,61.9%,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Somatostatin and alkaline endothelial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are the important regulator of tumor angiogenesis in human gastric cancer tissue generation process in the growth,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may be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iological behavior of gastric carcinoma.

【Key words】 Endostati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Gastric cancer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eyuan City,Heyuan 517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2.052

胃癌是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及致死率,对人类健康及生命造成严重的影响[1-2]。因此,胃癌的早期诊断以及监测其浸润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证实,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而血管生成的过程是被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的平衡所调控的[3-6]。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存在于胞质中的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可通过自分泌或者旁分泌的方式参与肿瘤血管生成的调节[7-8]。而血管内皮抑素是1997年发现的一种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可通过直接作用于VEGF受体Flt-1或KDR阻断VEGF受体及下游分子磷酸化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9-11]。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患者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抑素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旨在分析探讨两者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2013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胃癌患者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3~76岁,平均(56.50±3.15)岁;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15例,无淋巴结转移患者21例;高分化16例,低分化20例。

1.2 方法 对36例患者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用10%的福尔马林固定,用石蜡包埋,然后做4μm厚切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患者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抑素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具体步骤如下:(1)将切边脱蜡水化:将切片置于60 ℃烤箱中烤片60 min,用二甲苯及梯度酒精逐级脱蜡,然后置于双蒸水中中分水化5 min,用PBS冲洗切片3次,5 min/次。(2)每张切片滴加过氧化氢溶液50 μL,室温孵育10 min,用PBS冲洗切片3次,3 min/次。(3)将切片浸于柠檬酸缓冲溶液中,置于微波炉中,加热至沸腾后,关闭微波炉,10 min后,再次置于微波炉中加热至沸腾。然后取出,待冷却至室温后,用PBS冲洗切片3次,3 min/次。(4)甩弃切片上的PBS溶液,每张切片滴加羊血清50 μL,室温孵育15 min。(5)弃去多余血清,每张切片加相应一抗50 μL,

4 ℃孵育过夜。(6)弃去一抗,用PBS冲洗切片3次,5 min/次。甩弃PBS,每张切片加相应二抗50 μL,室温孵育30 min。用PBS冲洗切片3次,3 min/次。(7)甩弃PBS溶液,每张切片加链霉菌-亲和素50 μL,室温孵育30 min。用PBS冲洗切片3次,3 min/次。(8)DAB显色,水洗终止。(9)苏木精复染90 s~2 min。(10)梯度酒精脱水后,二甲苯透明,然后用中性树胶进行封片。endprint

1.3 观察指标 对于血管内皮抑素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采用半定量标准进行阳性判断,即依据细胞染色强度以及染色细胞所占的面积之和进行判断[12]。血管内皮抑素蛋白阳性判定:血管内皮抑素蛋白为胞浆着色。阳性细胞染色评分:无着色为0分,淡黄色为1分,棕褐色为3分。血管内皮抑素染色细胞面积评定:阴性为0分,<25%细胞着色为1分,25%~50%细胞着色为2分,>50%细胞着色为3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染色细胞面积评定:阴性为0分,10%细胞着色为1分,11%~50%细胞着色为2分,>50%细胞着色为3分。若细胞染色强度以及染色细胞所占的面积之和>2,则为阳性表达,≤2则为阴性表达[1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免疫组化染色发现,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抑素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发生淋巴结转移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其胃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抑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81.0%。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6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血管内皮抑素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胃癌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的调节因子[12-13]。本研究中发现,伴有淋巴结转移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其胃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抑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81.0%。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6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抑素的阳性表达率低(46.7%),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阳性表达率高(93.9%);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抑素的阳性表达率高(81.0%),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阳性表达率低(61.9%),这表明,两者的消长关系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等生物学行为相关。

参考文献

[1]邹小农,孙喜斌,陈万青,等.2003-2007年中国胃癌发病与死亡情况分析[J].肿瘤,2012,32(2):109-114.

[2]李春,梁昌景,潘日星.100例早期胃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3):156-157.

[3]常卫华,赵治国,张艳鸿,等.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抑素及微血管密度测定[J].郑州大学学报,2005,40(3):502-503.

[4]李慧,雒文彬.Endostatin、bFGF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6):859-861.

[5]黄亚平,余海英,张凌云,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190-3192.

[6]王胜,黄宣,徐笑红,等.胃癌患者血清水平与临床及预后的关系[J].实用肿瘤杂志,2006,21(6):549-550.

[7]贾宝辉,史成章,刘伟,等.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J].肿瘤防治杂志,2003,10(10):1062-1065.

[8] Riedel F,Gotte K,Oulmi Y,et al.Immunocytochemical localization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in squarrnous celt carcinomas of the head and neck[J].Anticancer Res,2001,21(3B):1873-1878.

[9]秦艳芳,向春俭,杨红宇,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肿瘤[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1,28(4):256-259.

[10]刘栋才,李永国,杨竹林,等.VEGFmRNA和bFGF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湖南医学,2001,18(6):410-412.

[11]Rieard-Blum S,Femud O,Lortat-Jacob H,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endostatin binding to heparin and heparan sulfate by surface plasmon rcsona_rlce and molecular modeling[J].Biol Chem,2004,279(4):2927-2936.

[12]丁旭青,韩玉培.食管鳞癌p53、TSP-1、VEGF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09,1(4):209-211.

[13]陈凛,李涛.胃癌综合治疗现状与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6):571-574.

(收稿日期:2014-05-17) (本文编辑:欧丽)endprint

1.3 观察指标 对于血管内皮抑素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采用半定量标准进行阳性判断,即依据细胞染色强度以及染色细胞所占的面积之和进行判断[12]。血管内皮抑素蛋白阳性判定:血管内皮抑素蛋白为胞浆着色。阳性细胞染色评分:无着色为0分,淡黄色为1分,棕褐色为3分。血管内皮抑素染色细胞面积评定:阴性为0分,<25%细胞着色为1分,25%~50%细胞着色为2分,>50%细胞着色为3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染色细胞面积评定:阴性为0分,10%细胞着色为1分,11%~50%细胞着色为2分,>50%细胞着色为3分。若细胞染色强度以及染色细胞所占的面积之和>2,则为阳性表达,≤2则为阴性表达[1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免疫组化染色发现,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抑素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发生淋巴结转移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其胃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抑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81.0%。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6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血管内皮抑素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胃癌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的调节因子[12-13]。本研究中发现,伴有淋巴结转移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其胃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抑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81.0%。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6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抑素的阳性表达率低(46.7%),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阳性表达率高(93.9%);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抑素的阳性表达率高(81.0%),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阳性表达率低(61.9%),这表明,两者的消长关系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等生物学行为相关。

参考文献

[1]邹小农,孙喜斌,陈万青,等.2003-2007年中国胃癌发病与死亡情况分析[J].肿瘤,2012,32(2):109-114.

[2]李春,梁昌景,潘日星.100例早期胃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3):156-157.

[3]常卫华,赵治国,张艳鸿,等.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抑素及微血管密度测定[J].郑州大学学报,2005,40(3):502-503.

[4]李慧,雒文彬.Endostatin、bFGF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6):859-861.

[5]黄亚平,余海英,张凌云,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190-3192.

[6]王胜,黄宣,徐笑红,等.胃癌患者血清水平与临床及预后的关系[J].实用肿瘤杂志,2006,21(6):549-550.

[7]贾宝辉,史成章,刘伟,等.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J].肿瘤防治杂志,2003,10(10):1062-1065.

[8] Riedel F,Gotte K,Oulmi Y,et al.Immunocytochemical localization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in squarrnous celt carcinomas of the head and neck[J].Anticancer Res,2001,21(3B):1873-1878.

[9]秦艳芳,向春俭,杨红宇,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肿瘤[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1,28(4):256-259.

[10]刘栋才,李永国,杨竹林,等.VEGFmRNA和bFGF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湖南医学,2001,18(6):410-412.

[11]Rieard-Blum S,Femud O,Lortat-Jacob H,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endostatin binding to heparin and heparan sulfate by surface plasmon rcsona_rlce and molecular modeling[J].Biol Chem,2004,279(4):2927-2936.

[12]丁旭青,韩玉培.食管鳞癌p53、TSP-1、VEGF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09,1(4):209-211.

[13]陈凛,李涛.胃癌综合治疗现状与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6):571-574.

(收稿日期:2014-05-17) (本文编辑:欧丽)endprint

1.3 观察指标 对于血管内皮抑素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采用半定量标准进行阳性判断,即依据细胞染色强度以及染色细胞所占的面积之和进行判断[12]。血管内皮抑素蛋白阳性判定:血管内皮抑素蛋白为胞浆着色。阳性细胞染色评分:无着色为0分,淡黄色为1分,棕褐色为3分。血管内皮抑素染色细胞面积评定:阴性为0分,<25%细胞着色为1分,25%~50%细胞着色为2分,>50%细胞着色为3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染色细胞面积评定:阴性为0分,10%细胞着色为1分,11%~50%细胞着色为2分,>50%细胞着色为3分。若细胞染色强度以及染色细胞所占的面积之和>2,则为阳性表达,≤2则为阴性表达[1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免疫组化染色发现,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抑素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发生淋巴结转移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其胃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抑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81.0%。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6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血管内皮抑素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胃癌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的调节因子[12-13]。本研究中发现,伴有淋巴结转移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其胃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抑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81.0%。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6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抑素的阳性表达率低(46.7%),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阳性表达率高(93.9%);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抑素的阳性表达率高(81.0%),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阳性表达率低(61.9%),这表明,两者的消长关系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等生物学行为相关。

参考文献

[1]邹小农,孙喜斌,陈万青,等.2003-2007年中国胃癌发病与死亡情况分析[J].肿瘤,2012,32(2):109-114.

[2]李春,梁昌景,潘日星.100例早期胃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3):156-157.

[3]常卫华,赵治国,张艳鸿,等.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抑素及微血管密度测定[J].郑州大学学报,2005,40(3):502-503.

[4]李慧,雒文彬.Endostatin、bFGF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6):859-861.

[5]黄亚平,余海英,张凌云,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190-3192.

[6]王胜,黄宣,徐笑红,等.胃癌患者血清水平与临床及预后的关系[J].实用肿瘤杂志,2006,21(6):549-550.

[7]贾宝辉,史成章,刘伟,等.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J].肿瘤防治杂志,2003,10(10):1062-1065.

[8] Riedel F,Gotte K,Oulmi Y,et al.Immunocytochemical localization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in squarrnous celt carcinomas of the head and neck[J].Anticancer Res,2001,21(3B):1873-1878.

[9]秦艳芳,向春俭,杨红宇,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肿瘤[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1,28(4):256-259.

[10]刘栋才,李永国,杨竹林,等.VEGFmRNA和bFGF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湖南医学,2001,18(6):410-412.

[11]Rieard-Blum S,Femud O,Lortat-Jacob H,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endostatin binding to heparin and heparan sulfate by surface plasmon rcsona_rlce and molecular modeling[J].Biol Chem,2004,279(4):2927-2936.

[12]丁旭青,韩玉培.食管鳞癌p53、TSP-1、VEGF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09,1(4):209-211.

[13]陈凛,李涛.胃癌综合治疗现状与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6):571-574.

(收稿日期:2014-05-17) (本文编辑:欧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胃癌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胃癌前病变治疗重点是什么?
胃癌组织中PGRN和Ki-67免疫反应性增强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S100钙结合蛋白P在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Her-2、VEGF-C的表达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