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3枚一级勋章的47位开国上将功勋榜(二十)

2014-09-25 17:34欧阳青
党史纵览 2014年8期
关键词:杨勇司令员纵队

欧阳青

陈再道:突破六路围攻开辟冀南厮杀羊山集

兵团级的河南军区司令员陈再道和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俩同是在红四方面军成长起来的开国上将,都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陈再道比许世友小4岁,但指挥作战,与许世友一样勇敢、刚猛、顽强、铁血。

1930年7月,陈再道在鄂豫皖红一军第一师三团三营九连二排当班长,先后参加了攻击花园镇,进占云梦城,奔袭四姑墩等战斗。因攻打国民党军钱大钧部教导师第五团时勇猛顽强,带领全班完成任务出色,陈再道被提升为第九连第二排排长。

12月上旬,在鄂豫皖苏区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中,陈再道随部队参加了金家寨歼灭战、六安城围困战、东西香火岭战斗,打击了皖籍军阀陈调元的嚣张气焰,进一步得到了锻炼。

1931年二三月间,时任鄂豫皖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三营九连二排排长的陈再道,随部队参加了围攻磨角楼、攻打新集、西出平汉铁路和双桥镇战斗。在双桥镇战斗中,第三十一团担任正面突击国民党军第三十四师第一〇一旅的任务。发起冲锋时,陈再道以弯腰起步的战术动作,勇猛地冲在最前面,几个班长也模仿他的动作,带领战士们往前冲,一举夺取敌军前沿阵地。

4月,在鄂豫皖苏区第二次反“围剿”作战中,陈再道率全排随主力参加了独山围攻战、浒湾反击战、桃花店歼灭战。6月,他升任第九连连长。

8月,陈再道带连队随军南下参加蕲(春)黄(梅)广(济)作战,先后参与了攻占英山县城、奔袭蕲春漕河镇、进占广济县城等战斗,打得国民党军徐源泉第十军溃不成军。9月,陈再道升任第三十二团第三营营长。

就这样,陈再道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打一仗,进一步,屡屡获得晋升,实现了5级跨越。

1931年11月至1932年6月,陈再道率全营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作战。11月中旬,在“围点打援”的黄安战役中,陈再道率部参与从正面阻击宋埠、黄陂、麻城来援之国民党军,保障了整个战役的胜利。1932年1月下旬,参加商(城)潢(川)战役,在豆腐店战斗中,陈再道率全营随师主力从左翼迂回包围敌指挥部,表现出色。3月下旬,参加苏家埠战役,先在平头岗阻击援敌,后从六安城南向敌右侧迂回,全营缴获众多。6月中旬,参加潢(川)光(山)战役,在璞塔集战斗中,陈再道身先士卒,带伤指挥,率领全营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在这4场大战中,陈再道越战越勇敢,基层指挥经验日益丰富,为他日后的名将之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1932年7月,在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陈再道率全营参加了麻城进攻战。在突击陡坡山时,陈再道指挥营突击分队冒着枪林弹雨,在师、团火力掩护下,迅速接近守军前沿,发起猛烈攻击,一举突破敌阵地。

10月中旬,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苏区,西征转移。在枣阳新集阻击战中,陈再道率领全营占领有利地形,与国民党追兵第八十三师展开激战,坚守阵地,顽强战斗,保证了师主力安全转移。之后,在土桥铺突围战中,陈再道指挥全营随团担任全军前卫,左攻右突,勇猛拼杀,为后续部队打开一条通路,保证了全军顺利突出合围。在鄂陕边界的漫川关突围战中,陈再道率营坚守阵地,打退了从北面扑来的国民党军第四十四师无数次疯狂冲击,一直坚持到方面军总部和主力部队从北山垭口突出重围。陈再道因3次完成任务出色,受到上级表扬。

1933年1月,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地区后,陈再道升任红四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一团团长。2月中旬,川陕边“剿匪”督办田颂尧以38个团近6万余人对红军川陕苏区实施“三路围攻”。在反击战中,陈再道指挥第三十一团先在木门、长池一线,与兄弟团一起依托险要阵地,顶住了国民党军的凌厉攻势,并予以重大杀伤。接着,又与兄弟团在大明垭与国民党军8个团反复拼杀、肉搏,坚守阵地两天一夜。6月底,红四方面军将4个师扩编为4个军,陈再道升任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

11月中旬,四川军阀刘湘集中110个团约20万人,向红军川陕苏区发起“六路围攻”,陈再道指挥第十一师奋起反击,他们与兄弟部队一起,在东线采取“收紧阵地、诱敌深入”的战术,大量消耗、疲惫国民党军,经5个月艰苦作战,挫败了刘湘发起的三期总攻。1934年7月中旬,在反击刘湘以夺取万源为主要目标的第四期总攻中,陈再道指挥第十一师坚守玄祖殿一线阵地20余天,既顽强顶住敌人的炮火袭击和重兵冲击,又战胜酷暑和暴雨的侵袭,创造了在整个战役防守阶段未丢失一寸阵地的优异战绩。

1935年1月到3月,陈再道率部先后参加了广(元)昭(化)战役、陕南战役和强渡嘉陵江战役。渡江前,陈再道率第十一师作为后卫,负责掩护整个方面军安全渡江。渡江后,第十一师又作为第四军的先锋,先克梓潼,再占江油外围的塔子山,并阻击国民党援军的进犯。

10月上旬,陈再道率部参加了绥(靖)崇(化)丹(巴)懋(功)战役,在左纵队的编成内,从党坝出动,强渡大金川,沿右岸疾进南下,先克绥靖,再占丹巴,顺利完成战役任务。

10月下旬,陈再道率部又参加了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战役,在右纵队的编成内,翻越夹金山,攻克金汤镇,夺取天全城,再迂回芦山,直下名山,一路所向披靡,势不可当。但在名山东北的重镇百丈关,红四方面军的15个团遭遇刘湘的80多个团围攻。陈再道率部和兄弟部队陷入与国民党军苦战,双方恶战7昼夜,最终,红军因寡不敌众,撤出战斗。

1935年8月初,陈再道从红军大学毕业,任红四军副军长,不久,升任军长,原军长王宏坤改任军政治委员。接着,陈再道和王宏坤率红四军突袭并占领了洮州。随后,从洮州向渭源、通渭北进。10月8日,红四军到达陇东会宁,与红一方面军第一师胜利会师,陈再道策马飞快赶到,与老战友、红一师师长陈赓重逢。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再道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副旅长,作为旅长陈赓的副手,参与指挥了长生口战斗、两次七亘村伏击战和黄崖底伏击战。

1937年底,第一二九师组建八路军东进纵队,开赴冀南创建平原抗日根据地,陈再道任纵队司令员。

1940年8月,冀南军区与东进纵队的领导机构合并,陈再道任冀南军区司令员。8月,率所辖4个野战旅参加了百团大战,将冀南的铁路、公路破坏得支离破碎,并毙伤俘敌2000余人。

解放战争中,陈再道作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率部驰骋中原,先后参加了上党、邯郸、定陶、巨野、鄄城、巨金鱼、豫皖边、豫北、鲁西南、挺进大别山、高山铺、宛西、宛东、淮海等重要战役,屡建战功,使他在抗战时期赢得的“再道之勇”继续发扬光大。

上党战役中,时任晋冀鲁豫军区冀南纵队司令员的陈再道,率部先阻击由长治增援屯留的敌史泽波部,接着一举攻克潞城,围困孤城长治;随后,根据敌情变化,又以部分兵力围困长治,率主力火速北上,投入围歼援军的战斗。刘伯承生动形象地对陈再道说:“陈赓在老爷岭、陈锡联在磨盘垴已经按住了敌人的两条大腿,你赶快率部队从中间大道往北插,掏敌人的卵子!”于是,陈再道果断指挥部队勇猛向彭毓斌部冲去。最终,冀南纵队为我军在野外击毙彭毓斌,生擒史泽波,立下了功劳。

邯郸战役中,陈再道率部堵截邯郸南大门,从正面阻击国民党军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马法五所部第四十军。战斗中,我军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但敌人始终未能前进一步。接着,第二纵队担任北集团的总攻突击队之一,直接攻击突出于战场北端的敌第四十军第一〇六师和第三十军2个团。结果,原设想打2个月的邯郸战役,只打了10天就胜利结束。

巨野战役中,陈再道率部在龙固集阻击牵制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军,保障野战军主力在张凤集歼击整编第十一师。我军阻击主力第五旅采取多层次、大纵深防御部署顽强抵抗第五军,以强大炮火及飞机轰炸,掩护步兵反复冲锋达8天之久。在张凤集失败之后,第五军仓皇南撤,我第五、六旅立即从龙固集发起追击,截获其大量弹药、粮食。龙固集、张凤集的胜利被称为龙凤大战。刘伯承、邓小平在通令嘉奖中称,歼灭敌人2000余人的龙固集防御战是“模范防御战例”,“值得全野战军学习”。

鲁西南战役中,陈再道统一指挥第二、三纵队在羊山集围歼国民党军整编第六十六师。该师是蒋介石嫡系部队,全副美式装备,连以上干部均是军校毕业生。第六十六师凭借当年日军入侵时修筑的坚固工事,居高临下,以猛烈火力拼死抵抗,固守待援。我军多次攻击受阻。陈再道不顾危险进至前沿察看地形,研究进攻方案。最后总攻时,他下令集中兵力火力猛烈攻击第六十六师防线薄弱点,突击获得成功,再以纵深卷击手段解决战斗,一举歼敌3000余人,生俘敌中将师长宋瑞珂。

宛东战役中,陈再道指挥中原野战军第二纵队在南阳以东的马刘营地区围歼国民党军整编第五十八师。担任主攻的第六旅,在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配合下,经数小时激战,全歼老对头6000多人,活捉该师3名少将。

新中国成立后,陈再道任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河南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兼湖北省军区司令员等职。“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1967年,在林彪、江青集团一伙制造了轰动全国的武汉“七二〇事件”中,时任武汉军区司令员的陈再道被诬蔑为“带枪的刘、邓路线”在武汉搞“反革命兵变”,受到围攻和批斗,最终被撤销职务,成为“文化大革命”中第一个被公开打倒的大军区司令员。1972年6月,陈再道再度出山,出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1975年8月,陈再道退居二线,被任命为中央军委顾问。这是中央军委首次设立顾问,规格相当高,由罗瑞卿、谭政、王建安、陈士榘、陈再道等5位名将担任。1977年9月,陈再道再返一线,担任铁道兵司令员。1982年12月,陈再道坚决执行中央军委的决定,主持了铁道兵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的工作。1983年6月,陈再道与杨成武、萧华、董其武、陶峙岳、吕正操等6位开国上将一起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这在全国政协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杨勇:叫响平型关金城反击创辉煌

1933年,20岁的杨勇就成为红三军团头等主力第四师第十团的政治委员。两年半时间里,与他搭档的团长沈述清、杜中美、陈连华、黄珍先后牺牲,杨勇本人也是多次负伤,战功卓著,被称为红军中的“拼命三郎”。

在长征途中,杨勇两次负伤。一次是在1934年11月底的湘江战役中,在指挥战斗时,杨勇被一块炮弹片击中了右大腿,顿时血流如注。他一咬牙将弹片拔出,从残破的军装上撕下一块布片扎紧伤口,继续组织部队与冲上来的敌人进行白刃血战。经过一番殊死较量,终于打退了疯狂的敌人。另一次是在1935年1月底的土城战役中,杨勇又是带队冲锋在前。激战中,一发子弹从他的右腮穿入,从嘴唇钻出。一进一出,杨勇失去了6颗牙,最后昏倒在血泊中。这是他负伤最重的一次。

平型关大战中,杨勇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副团长,实际上是代理团政治委员。在分配战斗任务时,该团担任第一主攻,实施中间突击,分割歼灭沿公路开进之敌。

战斗打响后,杨勇率三营负责抢夺公路对面的制高点老爷庙,截住日军80多辆军用卡车。在厮杀搏斗中,杨勇拼掉了好几个鬼子。突然,一颗手榴弹在杨勇身边爆炸,他扑倒在地,弹片在他腰部犁出一道沟,鲜血浸透了军装。可他轻伤不下火线,让战士们架着自己冲上老爷庙阵地,继续指挥战斗。

1938年,杨勇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团长兼政治委员,率部在吕梁地区与日军连续作战。先是在大宁公路一线进行了夜袭午城、伏击井沟、激战白儿里等战斗。接着,又在汾离公路连续三次伏击日军,三战全胜,歼敌逾千,毙敌师团长山口少将,缴获颇丰,粉碎了日军西渡黄河威逼西北的狂妄计划。在吕梁山区召开的祝捷大会上,朱德总司令特别表扬了杨勇率六八六团这一仗打得漂亮,为保卫延安立下了功劳。从此,杨勇与六八六团更加声威大震。

解放战争时期,杨勇先后担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第七纵队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了刘邓大军的几乎所有战役,骁勇无比,战功卓著。

邯郸战役时,杨勇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率部担任助攻,配合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作战,先抗击国民党军第四十军等3个军。总攻阶段,杨勇率冀鲁豫军区部队加入北集团作战,参与攻击国民党军第四十军第一〇六师。

郓城战役中,杨勇指挥晋冀鲁豫军区第七纵队在4天之内连克郓城、巨野、嘉祥3城,歼国民党军6000余人。刘伯承、邓小平得知这一喜讯,当即向第七纵队发出嘉奖通令,表扬他们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的作风。接着,杨勇指挥第七纵队乘胜再克济宁城,又歼灭国民党守军7000余人。

在陇海路战役第一阶段,杨勇和纵队政委张霖之奉命统一指挥由第七纵队和地方部队1个独立旅、2个军分区部队组成的左路军,在西起商丘,东迄黄口车站长约100公里地段上发起攻击,一举攻克砀山及砀山车站。在战役的第二阶段中,配合第三纵队在柳河集歼灭国民党军第一八一旅及第二十九旅1个团。

定陶战役中,杨勇指挥第七纵队和陈锡联的第三纵队组成左集团,以主力协同右集团攻击被诱至定陶以西大杨湖、大黄集地区的国民党军整编第三师,以少量兵力向南对整编第四十七师实行牵制。经4天4夜激战,我军歼灭敌整编第三师全部和整编第四十七师2个旅。

巨野战役时,杨勇指挥第七纵队作为三把攻坚尖刀之一,先后在曹垓、东西蒋庄、张凤集与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十一师激战,为我军歼敌1个加强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鄄城战役时,杨勇指挥第七纵队作为盾牌,在郓城西南水堡集、红船口至皇姑庵一线,阻击企图增援的国民党军整编第十一师,保障野战军主力侧翼安全。一天多时间里,杨勇指挥部队顽强抗击敌人的10多次进攻,最终取得毙伤整编第十一师3000余人的胜利。

巨金鱼战役时,杨勇指挥第七纵队与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军抗衡斗法。先在巨野歼敌暂编第四纵队一部,接着,又在金乡以西歼灭敌1个团。

豫皖边战役时,杨勇指挥第七纵队作为北路作战集团攻坚的尖刀攻克曹县,接着,向进攻民权以西地区的敌整编第八十五师发起突袭,并重创该敌。

豫北战役中,杨勇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一路势如破竹,占封丘,克延津,夺原武,进原阳,直抵平汉铁路郑州北段。接着,作为攻坚的四把尖刀之一,为全歼第二快速纵队做出应有贡献。

鲁西南战役中,杨勇指挥第一纵队,受命与第六纵队等执行刘伯承提出的“攻击一点(郓城),吸其来援(金乡),啃其一边(定陶),各个击破”的战法,强攻郓城,全歼整编第五十五师师部及2个旅1.5万余人,俘中将副师长理明亚。第一纵队及第一旅被各记大功1次,刘邓首长给第一纵队的嘉奖令指出:收复郓城,创造了一个纵队单独攻坚和歼敌2个旅的先例,夺取了大反攻中第一个光荣胜利。后来,第一纵队又在六营集设伏,与第六纵队联手,取得歼灭国民党杂牌军2个师部和2个半旅,俘整编第七十师中将师长陈颐鼎、少将副师长罗哲东的重大战果。

千里跃进大别山时,杨勇统一指挥第一、第六纵队进行高山铺战役,以伏击手段歼敌于运动中。最终,我军以极少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四十师和整编第五十二师第八十二旅,计1.2万余人,击落国民党军飞机一架。刘邓首长给第一纵队又记大功1次。毛泽东高度评价这次大捷时说,刘邓已经能够在大别山进行大兵团作战,在那里站住了脚。高山铺战役是第一纵队重新建组后最辉煌的战绩之一。

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作为中原野战军的主力,杨勇指挥第一纵队先是在商丘以东的张公店地区歼灭敌第五十五军第一八一师,俘获该师中将师长米文和;接着,火速南下至蒙城、板桥地区,配合兄弟纵队顽强阻击国民党军黄维兵团北援徐州。第二阶段,作为攻坚主力,在西线集团方向攻占了马围子、小马庄、周庄等据点,歼灭敌第十、第八十五军各一部,生俘国民党军兵团副司令吴绍周等将官9人。

1949年2月,杨勇升任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司令员,下辖第十六、十七和十八军。

渡江战役中,杨勇指挥第五兵团在西突击集团编成内,由安庆以西至望江段的吉阳至阜康圩一线突破长江天堑;接着,向东南方向追击,截断浙赣线衢州至上饶段,先后攻占景德镇、上饶、衢州、江山等城镇,歼国民党溃军2.8万余人,俘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主席、中将保安司令张义纯等。

贵阳战役中,杨勇指挥第五兵团主力和配属的第三兵团第十军,分别从湘中和湘北出发,采取南端大迂回兜击战术,长驱直入,进展神速,10日之内连克天柱、玉屏、岑巩、镇远、三穗、黄平等城镇,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黔东大防线”。接着,第十六军解放贵阳,而后急速直插西北的黔西、毕节;第十七军一部沿黔桂公路南下,另一部截断川黔公路;右翼第十军进占遵义城。随后,杨勇命令第十七军留置贵州担负接管任务,他自己亲率兵团主力及第十军日夜兼程,向川南疾进,连克叙永、赤水、泸州、宜宾、自贡、内江、资中等城镇,为解放贵州全境和川南地区做出了突出贡献。

成都战役中,杨勇和杜义德统一指挥第三、第五兵团共5个军,从南面步步紧缩包围成都。其中,第十一军逼近双流、新津,第十二军直插邛崃、大邑。殿后支援的第十军位于彭山,第十六军位于蒲江,第十八军集结眉山。战役打响后,第十一军迫使国民党军第十八兵团司令李振残部投降。第十二军则歼灭顽抗的国民党军第五兵团第九十军,俘虏军长黄仁以下2万余人,最终促使第五兵团司令李文率残部5万余人放下武器。第十六军则在峨眉金口河俘国民党军川湘鄂绥靖公署中将主任宋希濂。

1953年4月,中央军委决定由杨勇接替杨成武赴朝鲜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他随即参与指挥了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在这次历时2个半月的反击战役中,以杨勇指挥第二十兵团为主的6个军进行的第三次反击作战,即金城反击战役最为著名。金城反击战是志愿军对敌坚固阵地进行的最后一次较大规模的进攻战。在战略上,创造了打与谈结合、军事斗争为政治斗争服务、有力配合停战谈判的成功战例。在战术上,通过选择主攻方向,争取战役的突然性,确定对敌阵地突破与纵深作战,丰富了夜间进攻战的经验,检验了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能力,充分显示了杨勇等指挥员的卓越才华。

1954年2月,杨勇任志愿军第三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4月,任志愿军最后一任司令员,直至1958年10月率志愿军全部撤回祖国。

1959年4月,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杨勇担任了国庆十周年大阅兵总指挥。1960年5月26日,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的杨勇,陪同来访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到北京军区某部参观射击表演。杨勇举枪连续射击,9发子弹发发中靶。后来,蒙哥马利在香港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我要告诫我的同行,不要和中国军队在地面上交手。1965年1月,杨勇担任北京地铁筹建领导小组组长,为修建中国的第一条地铁做出了重要贡献。1967年1月21日,林彪下令将杨勇秘密关押,非法囚禁。1969年4月,党的九大召开时,毛泽东问,北京的杨勇是怎么回事?……这些人总还是有功劳吧!1972年7月中旬,在周恩来亲自过问下,杨勇被任命为沈阳军区副司令员,不到一年,又担任新疆军区司令员。从1977年8月党的十一大起,杨勇的军事生涯走向了辉煌阶段。先是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列席常委,紧接着,再度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开始协助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兼总参谋长邓小平主持总参日常工作,成为改革开放后最早辅佐邓小平领导全军拨乱反正的开国上将。10月,中央军委战略委员会成立,杨勇任第二主任,辅佐主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徐向前研究全军战略问题。1979年2月4日,杨勇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参与组织我军广西、云南两个方向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1980年1月,杨勇又被增补为中央军委常委,在第一线参与全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方针政策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1982年9月,他当选中共第十二届中央书记处书记,1983年1月6日不幸逝世。杨勇为党和军队的崇高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责任编辑:胡北)

猜你喜欢
杨勇司令员纵队
大型房企违约对金融部门的影响
动画IP《海底小纵队》推出大电影
珠江纵队在中山成立
《粤中纵队之歌》情景歌舞剧牵动阳春观众心
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纪实
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纪实
为什么企鹅以一列纵队行走?
传奇上将杨成武
解放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