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尚难翻转基础教育课堂

2014-09-25 20:01郑楚彬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条件学习者资源

郑楚彬

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条件下,应当将慕课更多地定位为一种教育技术或者手段,在推广过程中要注意研究其与教育实际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发挥慕课的积极作用,在实践中不断检验这种教学手段的发展之路。

慕课基础教育翻转课堂慕课即大规模网络开发课程的简称。2012年慕课在国际教育界引发一场“海啸”,2013年它在中国教育界刮起阵阵“飓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高校相继与美国慕课平台签约,面向全球免费开放了15门在线课程,慕课这种以短视频方式学习的在线课程广受学习者青睐。

在此背景下,基础教育领域的人们也在观察、思考慕课可能给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甚至有先行者已经组织了中、小学慕课联盟,期待着慕课能带来教育教学的革命、能翻转基础教育课堂。

但经过仔细分析国内外的慕课实践和国内基础教育现状,笔者认为,现阶段慕课翻转基础教育课堂的条件尚不具备,我们应转而研究慕课在当前基础教育课堂可能发挥的补充性、辅助性作用。

一、慕课在基础教育中的定位

慕课是大规模网络开发课程,考察现有的慕课形式,主要就是学习者通过在线观看授课视频,完成教师留的作业,最后通过网络考试完成课程。从这个角度出发,慕课更多地可以看成是一种技术和教育手段。

在教育事业中,教育技术的推广和教育手段的应用应以促进教育发展为目的。慕课能否翻转基础教育课堂,主要是看它能给基础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主要是看它是否比现行的教育形式更为有效和实用。从我们当前基础教育的现实条件、发展需要考虑,慕课在基础教育中应定位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教育技术手段,而不是颠覆性的教学模式革命。

二、慕课在基础教育中的不适症

慕课的流行,现在来看,主要在外国高等教育领域内,国内比较多实践的也是在高校。如果拿基础教育领域现实条件和慕课实施要求比较,我们会发现,其中有诸多不适症。

1.物质技术条件的需要与现实条件的矛盾

慕课的推行要求基本具备学生人手一台电脑连接上网络,并且由于是在线观看教育视频和完成学习任务,电脑和网络的性能要求都比较高。

而中国幅员辽阔,教育条件千差万别,尤其是在一些较为偏僻的乡村,学生就学条件还相当简陋,学校经费十分有限,如何去提供符合慕课要求的物质条件存疑。即使是笔者所在的经济发达省份,省内较落后地区教学条件也很差,有些学校一个班就十来个学生,往往一个老师要兼上好几门的课程。在这里,学校是否能具备从课程准备、录制、资源上网、学生学习辅导等过程的物质条件,确实还有疑问。

2.优质资源的定义和现状与现实需要矛盾

慕课得以受到热烈欢迎并迅速推广的原因之一是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的开放性,使得全球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网络来学习名校名师视频资源。所以作为成熟、主动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搜索名师课程并展开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在理论上是很完美的,即在慕课环境下,谁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资源,大家在学习资源上完全实现了平等。

但理论上完美是一回事,要把这个模式嫁接到基础教育课堂中,就面临着现实的考验。这方面我们教育界是有过经验教训的,例如我们国家推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10年来在共建共享实效上不尽人意;近几年大规模录制的视频公开课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这就值得我们思考了,把“精品”、把“视频公开课”录出来,共享出来,本来是极好的事情,为什么达不到预期的比较好的效果呢?

所谓的优质资源,往往是指那就些水平高的名师、质量好的名课,但是对于学习者而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网络统一的优质资源可能适合于部分学生,但不会是适合全部学生。就我们教师而言,我们每一年的学生都不一样、同一年级不同班的学生、甚至是同一个班不同的学生,条件相差都很远,教师往往需要不断地个别辅导、提不同的要求。有时故意设置合适的问题由合适的学生来回答,都体现了教育的适切性和有效性。

这些年我们推行的网上课程面临问题主要是资源少、能造成广泛影响的课也不多。即使是面向教师的所谓网上培训,也经常找个专家录像,放在网上供被培训者观看,其实很多人都是开着网页做别的事情,因为确实看了没啥收获。

3.慕课面临制度保障、学习监督难题

我国基础教育课堂的显著特点是强有力的教育制度保障,学生通过法定的形式入学,学校依照制度的规定按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和考核,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合力,来督促学生学习。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不利于学习的因素常常在我们有力的帮助下得以解决,从而保证了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可持续性。

但是,慕课模式下,这些合力会受到削弱,学习者的学习更不容易被真实观察、分析。慕课观察者就提出了如何避免学习者作业抄袭、保证学习者本人在线学习或考试等顾虑。到时候,我们看到的学生作业,有可能就是“复制——粘贴”而来的。

4.慕课条件下教师作用如何发挥的问题

乌拉圭国际观察所主任DeniseVaillant博士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将电脑接入教室,连上wifi,每个学生人手一台,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在学习和阅读上并没有什么改善。DeniseVaillant博士认为问题在于教师没有接受相关的培训,无法指导学生有目标地学习。

在他们看来,教师不仅是每个学生平等获取知识的保障,面对面的贴近教学,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慕课条件下,学生将面对着冷冰冰的电子产品、面对没有人情味的程序与软件,教师如何去真正发挥教育作用,还没有较深入的可行性研究。

5.学生兴趣保持和自控力需求与现实的矛盾

从慕课实施的经验来看,学习者学习兴趣的保持以及学习过程的可持续性是一个大问题。“慕课”课程中,注册学习者虽然很多,但是坚持到底并且参加测评的比率很低。2012年,“课程时代”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软件工程课程的通过率只有注册学习学生数的7%。

这还是在学习气氛向来比较开放、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较强的美国。放在我国基础教育的具体背景下,我们如何保证学生学习有兴趣、学习可持续、监督学生是利用电脑在学习而不是上网玩游戏、保证教学质量进而使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都将是巨大的挑战。

三、慕课在当前基础教育的应用

1.作为课堂的有益补充

我国基础教育课堂典型和常规的模式为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形式有利于运用较少的资源使大量的学生受到优质统一教育,因而为世界各国所普遍采用。

但是每种教育形式都有其优缺点。就班级授课制而言,面向的是全班的学生。这就使得部分兴趣较广、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课堂教学内容满足不了其学习需求的情况,即所谓优生“吃不饱”现象。

另外,在一些条件一般的学校,由于师资缺乏等原因,一个教师兼任数门功课的现象并不鲜见。这样的工作压力下,教师的专业水平可能不高、业余时间和精力不足,难以对学生的学科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优质辅导。

在上述情形下,慕课可以比较有效地满足这部分学生的需要。以奥数为例,不少教师由于接触不多、研究不透,碰到奥数试题自身都觉得无从着手做题,更不要说辅导学生了。而通过慕课的形式,把优质的奥数课程,以视频形式呈现于网络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以兴趣为导向,能较好地得到学习资源的满足。

2.作为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动力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时代潮流,作为一个口号近十几年更是在教育界面流传,似乎大家都在追求信息化。而实际上,考察基础教育实践,我们发现很多教育信息化其实是“伪信息化”。

主要表现在:重视信息化教学硬件和软件的购置,而缺乏合理利用;把教育信息化异化成课件等教学资源的便捷获取途径而缺乏个性化研究;教学网站只注重搭框架而缺实质内容,资源更新缓慢。

这些,都不符合教育信息化的应有之义,没有真正发挥好信息化在推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甚至使得教育面临信息化条件下的某种倒退,如教师千篇一律地下载、使用相同的课件与资源上课而没有根据实际学情进行适应化研究和修改。

慕课推行条件下,由于课程资源的开放多样,可以使得有需要、可开放的课程资源实现互换、共享。这进一步要求教育为这种学习提供合适的硬件和软件,从而提升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慕课模板化的课程结构,有助于规范课程建设,使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课程生存空间变小,倒逼课程实施者追求高质量优质课;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能促使教师改进教学、帮助学生调整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基于兴趣的课程资源选择自主性强,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

3.开眼望世界,鼓励基础教育教师积极内省、不断进步

慕课不仅是提供给学生学习的形式,教师也可以从中得到借鉴的机会,把慕课变成自己进步的资源。学生的学习,主要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上,即学知识长能力。而教师对同行慕课的观看,更多的是一种比较、借鉴、思考、批判的眼光。

如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观看别人怎么组织教学内容、思考如果是自己上课会如何组织,这样的对比其实就是真实的教研活动。只是这种活动方便、灵活,教师可以自由、自主进行。

如教师对同行优质课程资源的参考与借鉴、对同行辅导学生的真实数据分析,通过对同行资源选择,可以打开自己的思路——原来这个地方用这个资源效果好,原来这种资源可以这样用,原来这样的教学学生有这样的反应,那自己改进的空间在哪?

更进一步而言,通过丰富的资源,了解他人的教学风格、理念乃至思想。所有教育教学行为都是在教学思想、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慕课其实也是教师思想理念的体现,通过慕课,了解并结合实际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风格,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良好途径。

总之,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条件下,应当将慕课定位为一种教育技术或者手段,在推广过程中注意研究其与教育实际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慕课的积极作用,在实践中不断检验这种教学手段的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关燕云】

猜你喜欢
条件学习者资源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我给资源分分类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