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仪器设备管理的优化途径

2014-09-25 17:11韩海燕宣云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优化途径设备管理高职院校

韩海燕+宣云

【摘 要】仪器设备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分析高职院校仪器设备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建立科学、有效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优化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设备清查 设备管理 优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116-03

伴随高职院校向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转化,投入了大量的仪器设备,设备管理工作也将愈加复杂和繁重,问题也会不断增加。因此,需规范仪器设备的管理,优化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收集了解同类院校仪器设备管理情况,结合仪器设备清查工作现状,就仪器设备全过程管理进行剖析,探讨仪器设备管理优化途径。

一、高职院校仪器设备清查中发现的问题

(一)仪器设备管理机制不协调

在仪器设备采购、入库、使用、调拨、处置等日常管理工作衔接中,有些高职院校仪器设备管理体制存在多部门分块管理的格局,如把仪器设备管理归属于现代教育技术部门、教务处、财务处、后勤处、科研处,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或统一管理权限以统筹管理院校仪器设备的院校不多。

(二)缺乏科学的采购论证、重购轻用

教学仪器设备采购不是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而是单纯地追求仪器设备的高尖精、多而全;存在纯粹为特定比赛而临时性购买的仪器设备、因缺少配套辅助材料或是未经科学论证要求采购一些贵重仪器设备,配置不尽合理等原因,最终造成部分教学仪器设备长期闲置,利用效率不高,从而导致教学资源浪费。

(三)重用轻管,管理不善

仪器设备管理意识缺乏、重用轻管。一些设备使用部门的仪器设备工作管理思想意识淡薄,责任意识不强。如未办理调拨手续,设备使用部门之间随意调换;有些新仪器设备(含受赠和利用科研经费购买的仪器设备)或经改装、拼装、自制而进行教学使用;不及时办理入库手续;还有些仪器设备因损坏老化未及时报废,随意乱放、丢弃仪器设备,未做好仪器设备保管和爱护工作,甚至出现自行处置仪器设备,给仪器设备的后续管理造成紊乱,产生仪器设备清查无效的工作量。

仪器设备的账、物、卡、牌不对应。院校仪器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设备管理人员有限,加上设备使用部门不同程度有“重用轻管”思想,造成仪器设备账上的信息不及时更新,新购置的仪器设备不办理入库和完成粘贴标签条码而投入使用,导致在开展仪器设备清查存在许多困难,造成有账无物、有物无账、账实不符的现象。

一些教学仪器设备存在难入账管理的现象。为降低办学成本,满足专业训练教学特殊性,通过自制、组装、拼装、拆装仪器设备。基于这些仪器设备采购的特殊性,难以确定价格和其他信息,不入库管理。在仪器设备清查中发现有物无账的现象。

(四)陈旧、无形损耗的仪器设备较多,维修费用相对较高

仪器设备有的已陈旧、已损坏,有些因满足不了教学需要或长期使用达到了报废期,但不及时进行报废,盲目采购利用率不高的仪器设备等常年搁置或露天堆砌,有的甚至已不见踪迹。

仪器设备在使用期间会发生多次维修。由于院校的设备管理人员并非专业维修保养人员,他们只具备看管职能,维修时只能求助厂商,费用都由厂家说了算,维修费用相对较高。

(五)分工不明确,人员管理不到位

有些院校受到人员编制以及资金成本等方面的制约,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高职院校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和实训室管理人员受重视度低,待遇偏低,导致部分人员工作缺乏积极性,管理职责缺失,人员流动性大、不稳定。兼职设备管理员除完成本职工作外,还要兼职管理部门仪器设备,工作量大,缺乏责任心,对仪器设备的胡乱使用导致仪器设备的贬值,甚至过早报废。

目前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使用单机版的仪器设备管理软件,有些院校使用的还是简单的Excel表格,甚至是利用纸质方式进行仪器设备管理,由于是单机管理,设备职能部门主要精力集中于仪器设备账面管理,难深入到仪器设备的实际管理中,而二级管理部门的兼职管理员无法参与到仪器设备信息的管理中去,双方沟通不及时、信息的不及时更新也造成仪器设备账零乱、无法真正反映该院校的仪器设备真实情况。

二、高职院校仪器设备管理优化途径

(一)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体系建设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理顺仪器设备管理关系,成立院级专职的设备管理部门,整合仪器设备采购、调拨、维修、报废处置等管理工作。院校仪器设备管理要推行三级管理,配备精干高效的三大类设备管理人员:一是院级专职设备管理职能部门人员;二是各系部设备全面管理人员;三是系部下设的实训中心(室)具体管理的专兼职设备人员。造就一支由院、系、(实验)室三级部门组成的专兼职设备管理队伍。要形成以设备职能部门为主的各级专业管理人员,对仪器设备进行分级管理制度。强化分级管理的责任意识,逐级落实责任,切实建立分管领导全面负责,部门主要负责人负总责,设备管理员具体管理的责任体系。

2.职权分工,明确职责。院校设备职能部门代表院校,行使以“供、控”为主管理职权,履行管理义务。制定各类管理制度;建立仪器设备一级总台账;进行实物验收、入库;开展清产核资,办理报废仪器设备的内部审批手续,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鉴定;对仪器设备安全使用情况不定期检查;指导二级部门的管理工作,全面行使实物形态管理职权。

系部的二级管理,以“管”为主,负责本系部的仪器设备全面管理。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拟定本系部仪器设备配置计划,做好系部仪器设备的建账和仪器设备档案管理,配备工作人员,明确管理责任。同时要加强三级管理员的建设,强化他们的管理职能和辐射功能,带动全员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并不定期检查操作、使用、维护以及保养情况; 同时负责本部门闲置仪器设备的开发利用。

实训中心(室)作为三级管理,以“理”为主,建立三级管理分户台账,对本实训中心(室)使用的仪器设备具体日常管理,负责对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记录。

3.专管与群管相结合。动员所有设备管理及使用的相关人员和部门或岗位都参与进来,建立自上而下的全员仪器设备管理体系,落实管理责任制,形成仪器设备管理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严控采购源头

1.完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根据相关的政策规定,通过建立和完善仪器设备管理的制度机制,理顺仪器设备的管理程序,为院校全过程的仪器设备管理提供制度保障,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加强仪器设备的预算管理和仪器设备购置的审批程序。为了防止仪器设备无效购置或重复购置,应加强对仪器设备申报计划的调研和可行性论证。第一,仪器设备的购置应严格按规定和审批请购,按需采购,尤其是对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要做到心中有数。第二,要打破教学仪器设备条块分割、封闭管理的格局,搭建院内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的平台,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避免出现“大而全、小而全”的仪器设备占有局面。

(三)重视仪器设备日常管理,规范仪器设备使用管理

应进一步规范仪器设备管理基础工作,防止仪器设备管理的“前清后乱”,巩固仪器设备清查成果,明确责任,加强仪器设备监管。

1.做好仪器设备入库管理工作。设备职能部门严格按规定和程序办事,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把好验收、入账关,仪器设备粘贴标签工作反复认真核对,仪器设备信息清楚无误,手续齐全,数据准确。

针对院校自制教学仪器设备等,不宜再继续采用“有物无账”的管理方式,可采取另外建账的方式,对这些仪器设备进行细化管理,确保在购置仪器设备的原材料或配件时,严格按照相关采购制度,规范采购流程,自制、组装等性质的仪器设备应及时到设备职能部门做好登记和备案工作,使设备职能部门及财务处等相关部门做好账账、账物和账实相符工作。

2.做好仪器设备对接管理工作。各使用部门对于赠送、科研项目的仪器设备,需调拨、报废,或发生外借、丢失、被盗等,应在设备职能部门进行备案,办理相关手续,及时做好对接工作,避免仪器设备管理脱节,出现盘亏盘盈现象。

3.做好闲置仪器设备的调剂,共享实训建设工作。设备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做好闲置仪器设备的调剂工作,应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桥梁作用,收集仪器设备余缺方面的信息,针对实训的需求情况,做好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调剂余缺,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购置,减轻管理上的负担和维护上的压力,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4.做好仪器设备的报废管理工作。符合报废条件的仪器设备,应由设备职能部门组织技术鉴定,不能修复的要履行报废审批手续后处理。

设备职能部门应最大化地利用仪器设备的功用,对报废仪器设备可利用的零部件要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做到物尽其用。对高职院校而言,可通过以下途径对仪器设备报废的再开发利用:一是供学生拆装实习,提升学生的认知和实践能力;二是由专业教师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利用仪器设备在科研的剩余价值;三是将尚有使用价值的仪器设备捐献,提升拟淘汰仪器设备的社会效益。

(四)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仪器设备管理队伍的建设

1.加强政策法规宣传,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意识。院校中不论设备管理部门,还是使用部门,都要加强管理政策法规和制度的学习宣传,强化教职工管理意识,改变过去“重购置、轻管理、轻效益”的认识,从部门做起,从自身做起,自觉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工作。

2.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培训,增强仪器设备管理责任。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政策性、业务性较强。设备职能部门要定期组织对各部门设备管理人员培训,普及仪器设备管理政策法规和制度,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意识、提高管理人员政策水平、业务能力和办事效率。强化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成本意识、效率意识、效益意识、安全意识和资源共享意识及仪器设备档案管理意识,这是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设备使用部门和设备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激励措施,增强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心。

(五)积极推行基于网络版的仪器设备管理系统

高职院校仪器设备管理使用日趋成熟的网络版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可让二级管理部门兼职管理员真正参与到仪器设备信息的管理中去,强化院校设备管理队伍的服务建设,依靠兼职设备管理员及时输入详细的仪器设备信息,对仪器设备的变动可以第一时间进行修改,提高了仪器设备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工作效率,增强了管理的透明度,真正的实现对仪器设备的全面管理和有效利用,加强仪器设备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

(六)定期或不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盘存

在做好日常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下,还需定期或不定期对院校的仪器设备进行盘存,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加强仪器设备的宏观管理。各部门都要协同做好仪器设备的清查工作,统计未贴标签、盘亏盘盈、待报废仪器设备情况等。完善仪器设备清查后的工作,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查明具体原因进行处理,促进院校仪器资源合理有效配置,提高使用效率,切实做到账物相符、账账相符。

仪器设备管理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工作。高职院校在走内涵发展道路上,应建立健全设备管理规章制度,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优化仪器设备管理体系,通过以人为本来加强仪器设备管理人才队伍。下真功夫去抓仪器设备管理基础工作建设和仪器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改革提升仪器设备管理水平,促进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尹红梅,李峰.论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改革和创新[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2)

[2]周丽.转变设备管理思想 提升实验室设备管理水平[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7)

[3]王战琦.更新设备管理观念,拓展设备管理模式[J].仪器设备管理与维修,2012(6)

[4]臧寿鸿,孙铭媚.探索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方法[J].高校讲坛,2012(19)

[5]叶祥盛,宗虹.加强仪器设备管理,提高仪器利用率[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2)

【作者简介】韩海燕(1965-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经济师,研究方向:技术经济与管理。宣 云(1984-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责编 丁 梦)

猜你喜欢
优化途径设备管理高职院校
高校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及其优化途径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优化途径分析
市场经济下的城乡规划资源配置优化途径
当前铁路工务线路设备管理对安全生产的作用分析
铁路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