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战略性薪酬管理的内涵

2014-09-27 03:14李正海
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理论基础概念

李正海

摘要:文章主要从基本概念、理论基础、与传统型薪酬体系的区别、与组织战略的匹配性等四个方面来阐明战略性薪酬管理的内涵。

关键词:战略性薪酬,概念,理论基础,匹配性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4)17-0145-03

战略性薪酬管理与传统的薪酬管理相比,拓展了传统薪酬管理中薪酬的内涵,着眼于组织全局和长远来进行综合考虑,并非像传统薪酬那样只是从技术层面来对薪酬进行设计,而是从组织战略发展的高度来设计薪酬,使薪酬管理能更好地与组织战略融合,促进组织战略的达成。

1战略性薪酬管理的概念

本文认为战略性薪酬管理是指围绕组织的战略目标,通过有重点、有区别的薪酬体系与薪酬政策,来引导员工尤其是核心优秀员工奋斗目标,使之与组织的目标、理念、文化相符合,从而推动组织战略目标实现。它的着眼点是组织长远目标的实现,更加关注与员工绩效的紧密结合,强调薪酬体系对组织战略的支撑。

2战略性薪酬的理论基础

2.1管理激励理论

激励在管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组织中人的激励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作绩效的优劣。激励理论主要研究人动机激发的因素、机制与途径等问题。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一些著名理论。这些理论大致可划分为两大类:内容型激励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

2.1.1需要层次理论

这是内容型激励理论之一,最早由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在经过长期对人的需求结构进行研究之后,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五个层次。这些需要的满足情况也是依次递进的,即是说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才会去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在一定的时期总有未满足的某一层次的需要在发挥主要的作用,影响人的行为去满足需要。马斯洛将人类的各种需要划分为五类,并指出人的需要是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这基本符合人的心理发展过程。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物质在激励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认为通过薪酬可以满足员工的需求。因此,为了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趋于一致,制订薪酬体系时要注意分析不同員工的不同心理需求,并作出科学合理的引导。

2.1.2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也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该理论由美国学者赫兹伯格于1959年提出,又称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其主要内容有:满意的对立面并非就是不满意,而是没有满意,反之亦然。能够让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属于激励因素,与工作本身的特点和工作内容或内在因素有关;而物质工作条件、工资等仅是能够维持员工不产生“不满意”,即没有不满意,属于保健因素。因此,要调动人的积极性要从激励因素着手,见表1。

2.1.3公平理论

这是过程型激励理论的代表性理论之一,由Stacy Adams于1956年提出。该理论认为:员工工作积极与否,不仅与自己所得的绝对报酬有关,更与相对报酬有关。员工会通过报酬的比较来感受公平与否,见表2、表3。

当员工感觉公平时,就会心情舒畅,努力工作;感觉不公平时,就会采取改变所得报酬或付出、有意无意曲解自己或他人的报酬或付出、竭力改变他人的报酬、离职等措施,减少不公平感。因此,薪酬体系既要注重过程公平,也要注重结果公平。

2.1.4强化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外部环境刺激作出的反应,只要通过改变外部环境刺激,就可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强化可分为正强化、惩罚、负强化、消除(自然消退)四种类型。在强化时,要遵循目标强化的原则;不能以同样的方式奖励所有的人;要多用不定期奖酬,少用定期奖酬;要让员工知道怎样做才能获得期望的奖酬;奖惩结合,以奖为主;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因此,应通过薪酬体系的构建来强化对组织有益的积极的行为。

2.2权变理论

这是一种研究情境因素对领导效力影响的管理理论。它的发展基础是20世纪60年代前流行的经验主义。权变理论强调企业情景因素的变化性以及管理方法的适应性问题,它认为在情景因素不断变化情况下,企图使用不变的方法和原则来管理企业是不现实的,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经验,见图1。因此,管理手段和方式应当随着环境条件、管理对象和管理目标的变化而变化,以便适应不同的组织行为需要。

3战略性薪酬体系与传统型薪酬体系的区别

与传统的薪酬体系比较起来,战略性薪酬更加关注组织的总体战略,力图通过薪酬与战略相匹配来支持组织的经营发展,并能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进行动态调整,满足组织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需求,并关注如何提高激励效果,追求在支撑组织战略和实现员工有效激励之间达成平衡,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实现双赢。战略性薪酬体系与传统型薪酬体系的区别尤其体现在出发点、对薪酬认识本质、对薪酬和员工关系的看法、对绩效的关注度、薪酬动态调整等六个方面,见表4。

4战略性薪酬体系与组织战略的匹配性

战略性薪酬与组织战略的匹配问题有两层含义:一是不同组织战略下,应当分别采取什么样的薪酬管理体系,才能达到最优化的激励效果,使员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趋于一致?二是组织战略实现的不同阶段,应当如何对薪酬管理体系进行动态调整,使之满足组织战略变化的需要?

4.1与组织战略的匹配性

尽管关于组织战略,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但一般来说,组织战略可以分为进攻类型的战略、稳定类型的战略、收缩类型的战略。不同的战略,具有不同的特征,也必然要求不同的薪酬战略进行匹配,见表5。

4.2与组织不同发展阶段的匹配性

一般来说,在不同的阶段,因为所处发展环境、内部需求、拥有资源等的不同,对薪酬在市场中的竞争性、薪酬的动态调整性、薪酬各构成要素的比例等要求也不同,见表6。

参考文献:

[1] Wahba,M.A.,Bridwell,L.G.Maslow reconsidered:A re-

view of research on the need hierarchy theory[D].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1976.

[2] 王凌云.刘洪,张龙.论企业薪酬战略与经营战略的匹配[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11).

[3] 詹秋月.西方激励理论的演进与发展[J].商业经济,2007,(2).

[4] 王凌云,周晓艳.薪酬战略和多元化战略的匹配[J].江苏社会科学,2004,(5).

[5] 约瑟夫.J.马尔托奇奥(美),周眉(译).战略薪酬[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理论基础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
论间接正犯概念之消解
概念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