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解题障碍探究

2014-09-27 20:43王从兰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果味软糖应用题

王从兰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学生在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常见的解题障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题策略。

一、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常见的解题障碍

1.多余条件干扰

某些分数应用题有时会给出一些多余的已知条件,这些多余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会迷惑学生,造成学生出现错解。

【例1】某村庄要修建一条600米的公路,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30天,由乙工程队修建,则需要20天。请问,两队合修需要几天?

错解:600÷(■+■)=5(天)。

分析:出现这一错解的主要原因是受多余条件“600米”的干扰,在解题时应对其不作考虑,而应将其看成一个整体。

2.解题模式干扰

掌握了一种新知后,学生的头脑里就会形成一种解题模式,而当题型有所变化,需要转换思维时,学生由于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是以偏概全,盲目套用原来的解题模式,从而导致错解。

【例2】有一件商品,原价卖16元,提价■后又降价■,请问:现在售价多少元?

错解:16×(1+■-■)=16(元)。

分析:出现这一错解的原因是受解题模式的干扰。我们知道,在整数应用题中,增加了一个数量,要求增加后的数量是多少,通常用加法;减少了一个数量,要求减少后的数量是多少,通常用减法。在解该题时,学生直接套用了整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从而导致解题失误。

3.迂回眩惑干扰

在某些分数应用题中,有时会采用顺叙、倒叙的形式,甚至更加迂回曲折的方式来叙述数量关系,这样使得学生在分析题意时产生眩晕感,从而造成错解。

【例3】王东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比第二天多读了■,第二天比第一天少读20页,余下全书的■第三天读完。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错解:20÷■=80(页),(80+80-20)÷(1-■)=210(页)。

分析:该题已知条件在叙述数量关系时过于迂回,从而导致学生迷糊不清,胡猜乱碰,出现错解。

二、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突破解题障碍的主要策略

1.认真审题,找准标准量和对比量

认真审题,掌握问题的侧重点是解应用题的首要任务。在小学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对其中的数量关系进行仔细分析,理清题意,从而掌握解题要领。比如“小华买了30颗糖果,其中■是果味硬糖,其余均为牛奶软糖,共有牛奶软糖多少颗?”在该题中,“其中■是果味硬糖”的其中糖果量为标准量,即30颗糖果;果味硬糖为对比量,■是果味硬糖的对应分率。根据分析,可以得出牛奶软糖占总糖果数的(1-■),由此可算出牛奶软糖共有“30×(1-■)=20(颗)”。

2.加强指导,重视线段图的训练

在某些分数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会让学生感觉混乱,一时难以理清,而借助线段图的直观、形象、具体,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帮助学生理清有关数量与标准量的对应关系。如“甲乙两数的和是48,已知甲的■和乙的■相等。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画一条线段表示甲数,并将它平均分成7份,其中的■和乙数的■相等,则乙数有甲数7份中的5份。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7∶5,又由于甲乙两数的和是48,故可求出:甲:48×■=28,乙:48×■=20。

3.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去探讨解题途径,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以及创新性。如“某城市正在修建摩天大楼,其中一栋已修了15层,占总楼层楼的1 / 3,还剩多少层楼没有修?”该题有多种不同的解法:①15÷■-15=30(层);②15÷■=30(层);③15÷■×(1-■)=30(层)。

总之,在小学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总结和反思,提出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防错、纠错,排除干扰,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和能力。

(责编金铃)

endprint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学生在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常见的解题障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题策略。

一、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常见的解题障碍

1.多余条件干扰

某些分数应用题有时会给出一些多余的已知条件,这些多余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会迷惑学生,造成学生出现错解。

【例1】某村庄要修建一条600米的公路,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30天,由乙工程队修建,则需要20天。请问,两队合修需要几天?

错解:600÷(■+■)=5(天)。

分析:出现这一错解的主要原因是受多余条件“600米”的干扰,在解题时应对其不作考虑,而应将其看成一个整体。

2.解题模式干扰

掌握了一种新知后,学生的头脑里就会形成一种解题模式,而当题型有所变化,需要转换思维时,学生由于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是以偏概全,盲目套用原来的解题模式,从而导致错解。

【例2】有一件商品,原价卖16元,提价■后又降价■,请问:现在售价多少元?

错解:16×(1+■-■)=16(元)。

分析:出现这一错解的原因是受解题模式的干扰。我们知道,在整数应用题中,增加了一个数量,要求增加后的数量是多少,通常用加法;减少了一个数量,要求减少后的数量是多少,通常用减法。在解该题时,学生直接套用了整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从而导致解题失误。

3.迂回眩惑干扰

在某些分数应用题中,有时会采用顺叙、倒叙的形式,甚至更加迂回曲折的方式来叙述数量关系,这样使得学生在分析题意时产生眩晕感,从而造成错解。

【例3】王东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比第二天多读了■,第二天比第一天少读20页,余下全书的■第三天读完。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错解:20÷■=80(页),(80+80-20)÷(1-■)=210(页)。

分析:该题已知条件在叙述数量关系时过于迂回,从而导致学生迷糊不清,胡猜乱碰,出现错解。

二、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突破解题障碍的主要策略

1.认真审题,找准标准量和对比量

认真审题,掌握问题的侧重点是解应用题的首要任务。在小学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对其中的数量关系进行仔细分析,理清题意,从而掌握解题要领。比如“小华买了30颗糖果,其中■是果味硬糖,其余均为牛奶软糖,共有牛奶软糖多少颗?”在该题中,“其中■是果味硬糖”的其中糖果量为标准量,即30颗糖果;果味硬糖为对比量,■是果味硬糖的对应分率。根据分析,可以得出牛奶软糖占总糖果数的(1-■),由此可算出牛奶软糖共有“30×(1-■)=20(颗)”。

2.加强指导,重视线段图的训练

在某些分数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会让学生感觉混乱,一时难以理清,而借助线段图的直观、形象、具体,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帮助学生理清有关数量与标准量的对应关系。如“甲乙两数的和是48,已知甲的■和乙的■相等。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画一条线段表示甲数,并将它平均分成7份,其中的■和乙数的■相等,则乙数有甲数7份中的5份。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7∶5,又由于甲乙两数的和是48,故可求出:甲:48×■=28,乙:48×■=20。

3.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去探讨解题途径,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以及创新性。如“某城市正在修建摩天大楼,其中一栋已修了15层,占总楼层楼的1 / 3,还剩多少层楼没有修?”该题有多种不同的解法:①15÷■-15=30(层);②15÷■=30(层);③15÷■×(1-■)=30(层)。

总之,在小学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总结和反思,提出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防错、纠错,排除干扰,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和能力。

(责编金铃)

endprint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学生在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常见的解题障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题策略。

一、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常见的解题障碍

1.多余条件干扰

某些分数应用题有时会给出一些多余的已知条件,这些多余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会迷惑学生,造成学生出现错解。

【例1】某村庄要修建一条600米的公路,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30天,由乙工程队修建,则需要20天。请问,两队合修需要几天?

错解:600÷(■+■)=5(天)。

分析:出现这一错解的主要原因是受多余条件“600米”的干扰,在解题时应对其不作考虑,而应将其看成一个整体。

2.解题模式干扰

掌握了一种新知后,学生的头脑里就会形成一种解题模式,而当题型有所变化,需要转换思维时,学生由于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是以偏概全,盲目套用原来的解题模式,从而导致错解。

【例2】有一件商品,原价卖16元,提价■后又降价■,请问:现在售价多少元?

错解:16×(1+■-■)=16(元)。

分析:出现这一错解的原因是受解题模式的干扰。我们知道,在整数应用题中,增加了一个数量,要求增加后的数量是多少,通常用加法;减少了一个数量,要求减少后的数量是多少,通常用减法。在解该题时,学生直接套用了整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从而导致解题失误。

3.迂回眩惑干扰

在某些分数应用题中,有时会采用顺叙、倒叙的形式,甚至更加迂回曲折的方式来叙述数量关系,这样使得学生在分析题意时产生眩晕感,从而造成错解。

【例3】王东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比第二天多读了■,第二天比第一天少读20页,余下全书的■第三天读完。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错解:20÷■=80(页),(80+80-20)÷(1-■)=210(页)。

分析:该题已知条件在叙述数量关系时过于迂回,从而导致学生迷糊不清,胡猜乱碰,出现错解。

二、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突破解题障碍的主要策略

1.认真审题,找准标准量和对比量

认真审题,掌握问题的侧重点是解应用题的首要任务。在小学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对其中的数量关系进行仔细分析,理清题意,从而掌握解题要领。比如“小华买了30颗糖果,其中■是果味硬糖,其余均为牛奶软糖,共有牛奶软糖多少颗?”在该题中,“其中■是果味硬糖”的其中糖果量为标准量,即30颗糖果;果味硬糖为对比量,■是果味硬糖的对应分率。根据分析,可以得出牛奶软糖占总糖果数的(1-■),由此可算出牛奶软糖共有“30×(1-■)=20(颗)”。

2.加强指导,重视线段图的训练

在某些分数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会让学生感觉混乱,一时难以理清,而借助线段图的直观、形象、具体,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帮助学生理清有关数量与标准量的对应关系。如“甲乙两数的和是48,已知甲的■和乙的■相等。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画一条线段表示甲数,并将它平均分成7份,其中的■和乙数的■相等,则乙数有甲数7份中的5份。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7∶5,又由于甲乙两数的和是48,故可求出:甲:48×■=28,乙:48×■=20。

3.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去探讨解题途径,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以及创新性。如“某城市正在修建摩天大楼,其中一栋已修了15层,占总楼层楼的1 / 3,还剩多少层楼没有修?”该题有多种不同的解法:①15÷■-15=30(层);②15÷■=30(层);③15÷■×(1-■)=30(层)。

总之,在小学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总结和反思,提出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防错、纠错,排除干扰,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和能力。

(责编金铃)

endprint

猜你喜欢
果味软糖应用题
应用题
知识果味派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知识果味派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