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尾酒的滋味

2014-09-28 19:29周朝晖
书屋 2014年9期
关键词:大城琉球鸡尾酒

周朝晖

一个博识的冲绳朋友告诉我:要了解冲绳的历史、宗教、民俗与文化,就要读伊波普猷和东恩纳宽淳的书;而要解读当代冲绳的世态人心就不能不读大城立裕,因为他是在所有意义上最能代表当代冲绳的本土作家。

多年以前的事了。在朋友送我的大城立裕的代表作中就有《鸡尾酒会》及其他几部作品。几年过去了,书中部分内容、细节却还留在依稀的印象里,尤其记住了晚宴上觥筹交错的一杯杯鸡尾酒。近日久雨放晴曝晒旧书之际,从书橱翻出角川文库本的《鸡尾酒会》重读。

这部1967年斩获第五十七届芥川奖的小说《鸡尾酒会》,写的是美国托管下冲绳人的处境、矛盾与尊严。文库本不到一百页的小说,按照我国对小说作品的习惯性划分标准,也就介于长短篇和小中篇之间的篇幅,内容却很厚实,信息量密度大,艺术个性十分鲜明,读完后很难不回味再三。难怪大城凭这一篇章就奠定了在日本文学上的地位。

背景是返还日本前的冲绳。

“我”应邀到美军基地的高级住宅区参加美国朋友米勒举办的一个鸡尾酒会。同来还有从大陆辗转移居冲绳的中国人律师孙,日本本土的记者小川。基于学习中文的共同爱好这四人组成学习小组,经常在一起聚会交流。在这次聚会上,“我”作为一个冲绳人,尽情享受鸡尾酒宴上的美食美酒以及温情脉脉的交流所带来的优雅、浪漫与丰裕的时光:杯酒酬酢之间,逸兴遄飞论冲绳的语言、历史、文化,战争、归属与独立等热门话题,度过了轻松而快活的鸡尾酒夜宴。这是作品的前章部分,鸡尾酒宴上看似不着边际的话题和漫不经心的闲笔占了整部作品的一半篇幅。

接下来的《后章》直接切入的一场意外事件,使弥漫字里行间的浪漫、优雅的氛围戏剧性地发生剧变,急转直下,作品中的叙述者由第一人称的“我”突兀地换成了第二人称的“你”:

鸡尾酒宴期间,租住“你”家房子的美国兵罗伯特-哈里斯诱骗女儿外出,对其实施性暴力后被女儿推落悬崖摔成重伤,恶人先告状,第二天女儿被DID(美国陆军犯罪调查中心)人员告知涉嫌伤害美军要员并被逮捕。在当时美国托管下的冲绳社会,涉嫌侵害美军的刑事案件,将直接被美国军事法庭起诉。虽然有正当防卫的情节,但这部分只由美国管辖下的琉球政府警察署处置,由于案件涉及基地美军,按照基地法律,琉球政府的司法部门无权传唤美军涉案人员,除非肇事者哈里斯愿意出庭接受查证,否则真相无法澄清,等待女儿及一家的将是无法洗涮的耻辱和悲惨的结局。

情急之下,想起刚在鸡尾酒宴上酬酢过的三个背景不凡的好友求助。但结果令人大失所望:美国人米勒,开始还带着鸡尾酒会后的温情馀韵接待了来访,但知道来访者想借助他的帮助,要对他的同胞军人进行控诉,态度立刻变得理性而清醒,简单几句就拒绝了他的请求;日本人记者小川虽不失公道正义,但能给予的支持也很有限;律师专业出身的中国人孙,对起诉美国人肇事者的想法表现得十分消极世故,基于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刺刀下家破人亡的惨痛记忆,认为在不平等不正常的环境中选择对抗实属不明智,结果只能是徒劳,他选择了沉默来回应求助,后来干脆玩失踪。朋友都指望不上了,面对巨大压力和重重艰难,开始动摇犹豫甚至想到放弃起诉。女儿从美军犯罪调查处回来了,看到行为状态迥异于往常的女儿,忍耐、悲愤屈辱再也无法压制,终于觉悟,他想冲绳人自己不站起来为自己的权益说话,还有谁会为他们说话?!义无反顾走上起诉之路。哪怕势单力薄个人力量很微弱,哪怕因为犯人拒绝出庭而要受害者在法庭上一遍一遍回溯不幸历程,哪怕胜算十分渺茫,但为了尊严和正义,“必须充满勇气战斗”。

这是故事的全部,题材也不算标新立异——基地美军的性犯罪事件。这是冲绳“自从战败以来这世上经常发生的事”,也是至今仍在困扰冲绳人民的一个社会问题。据冲绳权威部门统计,单是自1972年冲绳返还日本后迄今,冲绳基地的美军犯罪超过五千件,其中性暴力事件又占了多数。这在本土冲绳司空见惯的题材要写出新意写出深度写出高度,可以想象挑战的难度风险。歌德说:“艺术家在限制中表现自己”。大城在跨越极限的瞬间实现了突破,写出了新意也写出了灵魂。就像顶级的调酒师,稀松平常的酒类和配料,一经妙手调制便成杯中逸品。难怪担任1967年第五十七届芥川文学奖评委的川端康成赞道:我把票投给《鸡尾酒会》不是题材,而是冲绳!

美军的性暴力事件,只是进入冲绳肌体切入口,表层部分是夹在日本与美国之间的冲绳正在体验着的痛苦、创伤和无奈;而刀锋要抵达的却是潜藏在肌体内核的东西,也就是在军事占领和基地体制下当代冲绳所处的某种文化困境:基于不平等的基础之上的所谓亲善友好、所谓国际的交流和文化融合,其历程不可避免伴随着损害、伤痛甚至罪恶。在这里,强权支配下的强奸事件,被赋予特殊的象征和隐喻意味。

据说在法学上,在所有受损害受侮辱的经验中,强奸的受害经验是最难启齿和描述的,因而取证非常之难。作家选择驻冲绳美军的性犯罪这一事件作为支撑作品的架构,既具有典型的现实意义,又有丰富的象征性寓喻。基地美军的性犯罪,是自冲绳岛上有美军基地以来冲绳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也是冲绳社会表层的伤口;二则违反人性意愿的性暴力侵犯,某种程度何尝不是冲绳历史上所受到强权伤害的隐喻:“理不尽”的欲说还休,描不出的辛酸苦辣,正是冲绳几个世纪以来的受害体验。对这种受害体验的本质,美国文化学者米奇·保尔剖析很透彻:强奸经验很难被形象化,一来“体面”的文化不能容忍这种艺术表现,所以难以启齿;再者强奸本身将使受害者不可见。“这种不可见既是事实上的——加害者覆盖了她;也是比喻意义上的——强奸摧毁了她的自我形象、主体意识”。所以对于强奸的记忆,“不要说创伤经验的目击者或知晓者,即使是对亲历来说也如一堆支离破碎的记忆碎片”。女儿遭遇的不幸既“难以启齿”也“不可见”,有的只是她痛苦、恐惧、古怪的表情和凌乱的思绪、无言的沉默,还有作为父母痛彻心扉的感受。这种“难以启齿”、“不可见”的受害体验,要和几百年来冲绳的曲折历程和集体记忆联系起来,才能发现其中的象征寓意。endprint

冲绳的前身是古琉球国,原是一个独立的东海上的袖珍王国,本有着一套与周边国家迥异其趣的历史、风俗和文化。在大航海时代,受益于同中国明、清王朝缔结的册封朝贡体制下的保护和厚遇,琉球国“以舟楫为万国之津梁”,积极开展海上贸易和中转贸易,迅速崛起,一度创造了“异产至宝充满十方刹,地灵人杰远扇和夏之仁风”的繁荣时代。但这种辉煌随着1609年琉球国被岛津萨摩藩征服而告终,从此被置于支配、压榨达二百七十年之久。1879年明治维新后羽毛渐丰的日本趁宗主国清朝内忧外患之际强行并吞琉球,划入日本行政版图后成为冲绳县。二战末期,冲绳被日本抛弃,将其作为掩护本土的战争掩体与盟军决战。在长达一个月的“钢铁风暴”中,无辜的冲绳人充当炮灰,死于炮火和被日军逼迫自杀的人数占了当时总人口四分之一。日本战败冲绳被出卖,由美国托管,在东西方冷战时代,驻扎了整个日本百分之七十五的美军基地,是冲绳肌体和心灵上难以愈合的创伤。

富有反讽意味的是,发生在女儿身上的悲剧,却早在一百一十年前美国人历史上第一次登上冲绳这块土地时就已经预演过了。据平川朝申监修的《彩页冲绳的历史》一书记载:1853年6月美国海军提督马休·佩里率四艘铁甲炮舰从上海出发兵临江户湾,强迫日本开国。中途在那霸停靠补给,佩里率幕僚及海军陆战队强登首里城逼迫琉球国开港贸易。在滞琉期间,两个海军士兵酒后强奸女性被周围愤怒的民众痛打,落荒而逃之际,其中一个跌落高崖摔死。另一个倒打一耙,诬告受到当地刁民攻击。美方不依不饶胁迫国吉亲方在圣现寺设置简易法庭严惩肇事凶犯。后来虽真相查明,但帝国海军神圣不可侵犯,要求琉球方面给一个交代。为了息事宁人,琉球官方委曲求全出赏金招募自愿者流放离岛抵罪,敷衍过场。一百一十年后美军成了冲绳的支配人,而“罪文化”的悲剧依旧在上演。文本中有一个意味深长的细节:在走向申诉的途中,看到警察署前的一条横幅,这是为纪念佩里登陆琉球一百一十周年制作的宣传标语,上书“祝愿冲绳人民繁荣,祈愿冲绳人和美国人永远亲善”。闲处一笔,就和百年前佩里来航的历史挂上联系,两相对照,所谓的“美琉友好亲善”,所谓的平等、公正等米勒们的“假面具”,以及谎言本质暴露无遗。对久经磨难轮回的冲绳人民来说,美国到底是不是他们真正的“解放者”,答案“你”懂的。

令人吟味再三的还有作品的标题,充满文化象征意味。大城有句广为人知的名言:“冲绳问题的实质不是政治问题,而是文化问题。”这部杰作中鸡尾酒的意象,也许可以看成作家立足于冲绳本土,关注在不同文化冲击、碰撞、交流与融合过程中的本土文化命运的一种难言况味吧。由于独特的历史地理因素,日本本土文化、中国文化、东南亚文化、带有神秘色彩的土俗文化以及二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一直在这个群岛相互交汇、碰撞。题目的《カクテル?パーテイ》是外来语片假名写法,即英语cocktailparty,一种源于欧洲而被美国发扬光大的混合型酒类饮料。记得当初读完这篇小说时,脑中一闪而过一个琉球方言常用词“チャンプルー”(读“羌普鲁”)。莫非,文本中鸡尾酒也是一种指代符号?

“チャンプルー”是琉球语中烹饪词汇,原意是一道菜肴里加入各种其他配料,有点大杂烩的意味,传统琉球料理中不少菜名都带有“チャンプルー”,如火锅“チャンプルー”(混合火锅)、拉面“チャンプルー”(什锦拉面)等,是广为人知的熟语,学界甚至将其作为冲绳(琉球)文化代名词,来形容历史上的琉球王国吸收来自中国、日本、朝鲜和东南亚等民族文化的特点。“カクテル”一词在混合型饮料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与“チャンプルー”相对应的,作家用外来语片假名作为题目应该是别有匠心:前章在亲善融洽的氛围中,我和三个朋友还有应邀参加的美籍人士侃侃而谈,话题围绕着冲绳的语言、历史、风俗来展开,看似闲言琐语,东一句西一句,漫不经心,却为后章的事件影响做足铺垫。通过表层的事件,来考量冲绳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碰撞、融合过程中的利弊得失,探讨民族文化的困境与出路,这应该也是本篇小说主题的应有之意——也许这是我望文生义也未可知。但这种阅读感受并非我独有,曾为本文的朗诵光盘导演的剧作家、日本昭和音乐大学藤田阿佐也教授就说过:文本中的鸡尾酒并不只是通常意义上的酒,“而是多种言语、多民族、多个国家、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各种政治立场混杂一道的鸡尾酒,所有这一切都是冲绳的象征”。

大城立裕的鸡尾酒欲说还休,百味杂陈:身处强权体制背景下的冲绳人所面临的深刻现实和文化困境,种种刻骨铭心滋味都浓缩在一杯鸡尾酒里了。

一部作品就能让人记住的作家,自然令人惊奇、关注。

1967年的第五十七届日本芥川文学奖授予冲绳出身的大城立裕,这在当时的日本文坛和社会像掷入巨石般激起阵阵水花和涟漪。为纪念短命的鬼才作家而设立的芥川奖,作为日本最顶尖的纯文学奖项,在国民心目中有“东洋的诺贝尔文学奖”之称,其足以改变作家命运的含金量之高,在日本多如牛毛的文学奖中并无可比肩者。将这么荣耀的桂冠戴在一个非本土的冲绳人头上,实属破天荒之举。要知道,当时的冲绳尚在美国支配的琉球政府管辖之下,连本土日本人都需要凭护照才能进入的特殊区域,而冲绳人还是没有国籍的托管之民。大城作为首个斩获最具权威的芥川奖,不仅颠覆了“冲绳是文学不毛之地”的偏见,也连带引发了本土人士对冲绳的现实与未来归属的激烈争论和强烈关注。顺便说一下,当时年轻的小说家大江健三郎就是读了这部小说受到震撼而前往冲绳感受体验,写下了忏悔意味浓厚的杰作《冲绳笔记》。

大城是土生土长的冲绳人,1925年9月出生于冲绳本岛中部的中头郡中城村一个世袭神女(冲绳本土宗教的职业女巫)之家。1943年十八岁的大城到上海日系东亚同文书院大学预科读汉语。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东亚同文书院被关闭,大城回到冲绳,当过高中教师,转而在琉球政府经济部门任职。1947年琉球政府民政文化部悬赏征文,大城以戏曲《明云》获选,从此进入冲绳文学界视线。1972年冲绳复归日本后任冲绳史料编辑所所长、县立博物馆长,直到1986年退休,当了四十年公务员。文学创作是副业的产物,1967年以小说《鸡尾酒会》(发表于《新冲绳文学》1967年2月5日第四号)获第五十七届芥川奖,是第一位获得此项日本纯文学桂冠的冲绳人,从此大城的文学从孤悬汪洋的离岛登陆日本本土。那一年,大城四十三岁,是琉球政府里的一介勤勉的基层公务员,从出道的年龄看,有点大器晚成的味道。endprint

《鸡尾酒会》也是大城立裕创作生涯的原点。获芥川奖当年,文艺春秋社为大城结集出版单行本《鸡尾酒会》,收入《鸡尾酒会》、《二世》、《在逆光中》、《棒子兵》和《龟甲墓》等五个短篇。在这个单行本中,涉及的几乎都是与当代冲绳休戚相关的现实和思考,还有文学气息浓郁的诸如《龟甲墓》这类挖掘风土、传统习俗与人的连带感,反应冲绳人的生死观的篇章。纵观大城后来的作品,走势基本在第一本书里已经初步定下基调:从本土冲绳人的身份出发,以冲绳为文学据点,或关注畸形体制下的冲绳,或浸身历史深处,反思冲绳的历史文化,解读操纵冲绳命运的密码,为冲绳未来的可能性而出入古今上下求索——这些基本可以看做大城文学的特色。最具代表性应该是写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的总题为“战争·文化系列”的三部曲:《始于太阳末日》、《发光的荒野》和《出售爱情的小屋》。这三部长篇小说,分别以三个冲绳妇女为主人公,从冲绳战役结束(1945年6月)一直写到平成时代(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某种意义是战后一个甲子冲绳人的心灵史画卷。

大城立裕在近五十年的文学生涯中硕果累累,单是小说就有八十多篇(部),涉笔所及更跨越历史、文化、宗教、传记、戏剧、随笔等领域,已结集出版著作超过七十部,2002年5月,纪念冲绳返还日本三十周年之际,诚勉社出版十三卷本《大城立裕全集》向这位本土冲绳文豪致敬。一生获奖无数,包括政府授予的紫绶勋章(1992年)和四等旭日小勋章(1996年),可以说大城取得了一个杰出的日本作家所能获得的荣誉高度。时至今日,近九十高龄的大城依然执笔不辍,经常有力作发表,经常出现在媒体镜头上,对冲绳的种种时常发出自己的声音,老当益壮的冲绳健笔,生命力之旺盛令人惊叹感佩。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读大城笔下的冲绳,我总会想起那些孜孜不倦致力于书写故乡一隅而创造文学神话的世界文豪。福克纳终其一生写他邮票大小的约克纳帕塔小镇;马尔克斯笔下闪烁着欲望与神秘之火的马孔多镇,莫言书写的热血强愁的山东高密东北乡,都是立足于乡土的写作,他们都在挖掘故土深厚的底蕴中发现了普世的价值而使文学书写从边陲走向世界。冲绳孤悬东亚边陲的汪洋一隅,虽是弹丸之地,蕞尔小岛,却承载着千年文明的沧桑、经历过数百年血泪与苦难交织的巨变,同时又有斑斓瑰丽的本土传统习俗文化,在这块多种文化碰撞、交汇之下的岛国,完全具备孕育出具有本土风采又兼具世界眼光的作家土壤,在文学上也一定会有奇异绚烂的景观呈现。正如冲绳民谣,原本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的荒岛小调,经过沉潜、熟成、发酵过程,加之外来文化的刺激催发,终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横空出世,全面发声,走向世界,影响所及远远超过日本本土流行音乐。音乐艺术上可能,文学上何尝不能?近年来在日本,冲绳文学的活跃与平成以降本土文学创作的萎靡不振形成鲜明的对比,冲绳本土出身的作家如群莺出谷,清音频传,大城立裕、日野启三等人之后,近十年来冲绳作家又吉荣喜、目取真俊、小滨清志、崎山麻夫、崎山多美等接二连三获得芥川奖或直木奖,形成势头惊人的新生代作家群,大城立裕开拓的战后冲绳文学领域,已经绿满山川生机畅达。冲绳文学走向世界,也许不是神话。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城琉球鸡尾酒
2022中国大城强城指数TOP30
解封
CHARCOHOL巧客餐厅与鸡尾酒吧
Peaches鸡尾酒吧
琉球的领土地位与自决权
大城衡阳
早泄也有“鸡尾酒疗法”
暑假乐开花
悲愤琉球
破译《琉球国书》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