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男子网球选手不同类型场地竞技特征研究

2014-09-29 05:53李晓峰郭永波莫裕醒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红土网球竞技

李晓峰,郭永波,莫裕醒

(1.呼伦贝尔学院 体育学院,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0;2.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网球场地是进行训练和比赛的基础,是竞技网球运动基本的物质保障。[1]网球赛事具有在不同材质场地上开展的特殊性,不同材质场地为选手们提供彰显其技艺、风采的空间,孕育了不同风格的球星。[2]由观看比赛可以发现,世界不同级别的男子网球选手在不同材质场地上竞技过程中的拍次分布以及竞技用时上有着不同的特征,这很典型地说明了不同材质场地的固有特征影响着网球选手在其上的竞技表现。与过去的十年相比,由于科技的进步,网球运动员的技术也得到了更全面的发展,在竞技过程中的表现也超之以前。我国网坛一姐李娜在夺下法网冠军后曾坦言:“赛前从未预想自己能夺冠,因为平常训练多在硬地场上进行,而对土场的熟悉度不高。”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网球选手们在不同材质场地的竞技表现特征有着明显的区别,对比赛成绩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在不同场地上比赛过程的竞技特征就有着现实意义。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2009—2010年四大网球公开赛(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法国网球公开赛、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美国网球公开赛,其中澳网和美网是硬地球场、温网是草地球场、法网是红土球场)男子前八强中具有代表性的36场比赛录像及分样抽选各比赛第一、二、三轮36场比赛录像为调查统计对象,将各场地比赛中相关参赛人员视为研究总体,对其比赛中实战对抗过程进行统计。其中参考ATP年度排名及对比赛选手的客观评定,将八强选手定义为优秀网球选手,对比组为非优秀网球选手。以草场、硬地、红土三种不同特性场地为出发点,探讨优秀男子网球选手在不同类型场地比赛中的竞技过程运行规律。

2 结果与分析

网球竞赛中,胜负需要多局次的对抗,一局比赛的胜负需要多球次的对抗,一分比赛的得失需要至少一次击球或多次击球的对抗。[3]其国际计算标准为 15、30、40、game,4 分为一局,因此分是网球竞赛中的最基本单位,我们称之为竞技过程。竞技过程又由发球方、接发球方相互攻防对抗而构成了竞技技术,该过程运行特征主要表现为各拍次的分布、运行用时长短两个方面。

2.1 不同类型场地竞技过程拍次的分布情况

2.1.1 草地球场竞技过程拍数出现频率及结束频率分布情况

表1 优秀男子网球选手竞技过程拍次一览

由表1我们可以看到,优秀男子网球选手竞技过程中拍次的出现频率呈逐渐递减状态分布,第一拍即发球出现的频率为100%,由于发球方的发球直接得分或者双误失分,导致第一拍的结束频率是12.5%;第二拍出现的频率是87.5%,是由于接发球方接球失误或者击出制胜球,其中有24.7%的得分是在第二拍完成。如此类推,随着拍数的增多,结束频率从第三拍开始就逐渐减少。10拍过后97.3%已经完成分数,剩下还有2.7%的分数还在继续进行。

表2 非优秀男子网球选手竞技过程拍次一览

由表2我们可以看到,非优秀男子网球选手竞技过程的拍次也递减状态分布但下降的趋势存在明显的差异,从出现频率看,比赛主要集中在前5拍的对抗中,第六拍以后出现的频率都处于10%以下;从结束频率来看6拍过后就有94.4%的分数已经完成。

从表1和表2我们可以看出,优秀男子网球选手和非优秀男子网球选手在拍数的出现频率上前者出现的得分拍数会更多一些,这也表现在优秀选手的精湛的技战术水平及出色的竞技状态发挥,拍数的增多使得比赛的观赏性变得更加精彩;在结束频率上,优秀选手及非优秀选手的共同点是在第二拍的结束频率都是最高,第三拍后呈逐渐递减分布,两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后者集中在前五拍内,而前者在前六拍。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到,优秀选手在对抗过程中,利用草场场地的摩擦是最小的,弹跳是最低的的特性[4],在处理球上表现突出,且快速跑动和稳定的技战术表现,加大了每一竞技的结束拍数和时间,使比赛更具对抗性。

2.1.2 硬地球场竞技过程拍数出现频率及结束频率分布情况

表3 优秀男子网球选手竞技过程拍次一览

表3显示,硬地球场上优秀选手在相同的拍数下出现频率次数相对于草地球场来看更多一些,且结束的频率在相同的拍数下比例也更大一些,两者的共同点都是第二拍的结束频率为最高。这与场地的材质结构有着紧密的关系,表面平整及摩擦力适中的硬地球场在球速上比草地球场稍慢一些,球落地后反弹的角度及弧线比草地大,这也给选手们提供充分的时间去准备击球。因此我们通过比赛画面也可以看到,选手的竞技过程需要更多的回合完成。

表4 非优秀男子网球选手竞技过程拍次一览

通过与表3与表4的对比可知,同是在硬地球场上的比赛,非优秀选手与优秀选手的区别是非优秀选手在第二至第五拍的结束频率上比优秀选手的比例都高,说明了运动员的竞技过程主要集中这个区间内,在第六拍后的结束频率表现出逐渐递减状态且比优秀选手比例低,这表明非优秀选手在竞技过程中的对抗强度低于优秀选手。

2.1.3 红土球场竞技过程拍次出现频率及结束频率分布情况

表5 优秀男子网球选手竞技过程拍次一览

由表5可以看到,优秀选手比赛中红土球场竞技拍数出现频率随着拍数的增多比例逐渐减少。以草地、硬地球场相比,红土球场上的竞技过程相同拍数中出现频率的比例比前面两种场地大,这与地场的材质结构有关。在红土场地网球比赛中,球落地后反弹角度大,球弹跳高,向前的速度减慢。[5]因此选手们会有更足够的时间去准备跑动击球从而增加了竞技的回合次数;在结束频率上,第一和第二拍红土上的比例较前两者低,这说明红土场地上,发球的威胁性相对较小,以致这种得分方式变少。

表6 非优秀男子网球选手竞技过程拍次一览

表6可见,非优秀选手与优秀选手的共同点是竞技过程中拍数的出现频率随着拍数的增加而逐渐递减;两者存在的差异表现在非优秀选手的结束频率在第二至第六拍都比优秀选手高,说明非优秀选手在对抗过程中竞技主要出现在这个区间内,第六拍之后随着拍数的增加,结束频率逐渐下降且比优秀选手低,也表明了优秀选手在竞技争夺过程比非优秀选手更具备持久的多拍对抗能力,从比赛视频中还可以看到,球星们在红土上的滑步击球也为比赛大大增加的比赛的精彩度。

总体上,从上面的表1、3、5中可以看出,在三种场地的优秀选手竞技过程的拍次分布走势大致相同,但竞技过程中的各拍次出现频率及结束频率受到场地不同材质结构的影响而存在差异。其中出现频率主要表现在相同的拍数情况下,比例分别是红土场>硬地场>草地场,且都呈逐渐递减分布,表明了红土场比赛中每一分的争夺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及相应的技战术运用;结束频率主要表现在:第一,无论是在草地、硬地及红土场地竞技过程中,第二拍结束的频率是最高的,其中受不同特征场地的影响,比例呈现草地>硬地>红土,这比例的规律与第一拍的结束频率相同;第二,草场前5拍球的结束频率比例明显大于其他两种场地,可见“快”是草场克敌制胜机制。相反,红土场对每一分争夺更为激烈,故各拍频率值较为均衡;硬地球速居中,但硬地球场上第三拍的结束频率要低于第四拍,说明双方在这两拍球争夺极为激烈。

非优秀选手同样存在与优秀选手的竞技特征,三种场地的竞技过程各拍次的结束频率差异主要集中在前六拍球,但是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在草地场地上非优秀选手在第二至第四拍的结束频率上大于优秀选手,硬地场地上第二至第五拍结束频率大于优秀选手,红土球场上第二至第六拍的结束频率大于优秀选手,但六拍以后其分布特征相对接近,优秀选手的比例大于非优秀选手且随拍数增加呈递减趋势。这说明了优秀选手在竞技过程争夺的多拍回合僵持中比非优秀选手更具对抗性,体现了越到关键的比赛越能突出选手们的优秀水平和提高比赛的激烈程度。

2.1.4 草地、硬地、红土场地竞技过程的平均拍数分析

通过对2010年四大网球公开赛中的八强内比赛中竞技过程平均拍数的统计结合数据处理由表7得出:2010年三种场地竞技的平均用拍数据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表现为草地场竞技主要集中前4拍争夺;红土场争夺焦点则是4-6拍;硬地却在前5拍。这表明不同的得分焦点体现了不同材质特征的场地对竞赛过程的影响,同时也要求了选手们在不同场地使用相应的战术打法。

同时我们将之与2001年国外相关研究学者对世界优秀男子网球选手竞技过程平均拍数研究得出的结论[6]进行对比,我们可以看到10年间世界优秀男子选手竞技能力发生巨大变化,其中草场与硬地比赛每1分的拍数均呈递增态势,草场上升幅度最为明显。表明“实用网球”理念深入人心,稳健的底线打法是获取更多分值最简单易行的战术。再者2006年ITF国际网联规定[7]:慢速球场必须使用球质相对较硬的1号球,强行缩短球体的反弹时间,击球准备时间缩短,攻防对抗转换节奏加快,增加红土场比赛观赏性,激烈性。

表7 2001年与2010年世界优秀男子网球选手平均拍数对比

2.2 优秀男子网球选手在不同类型场地竞技过程用时特征

通过对草场、硬地、红土场中所出现的全部竞技过程的用时进行了统计并与2001年相对应的研究[8]对比如表8所示,两个时期都呈现以下特点,红土平均耗时最长,硬地居中,草场最少,说明不同材质场地竞技过程用时具有差异性。

表8 2001与2010年世界优秀男网选手竞技平均用时对比 单位:秒

从表8中还可以发现,与10年前相比,世界优秀男子网球选手竞技在草场、硬地比赛中每1分平均用时均呈增加态势,其原因是优秀选手在草场、硬地中每1分球所用拍次的增加。而红土场上,用时呈递减态势,说明红土比赛节奏逐渐变快,这与国际网联对红土场上的用球规定有一定的因素。

通过比赛录像对选手们实战数据进行统计并依据运动训练学原理将竞技过程用时进行时间阶段划分,如表9。上述数据显示,草场得分用时最短主要在10s内,而红土场得分用时最长,硬地居中。体现在球场球速越慢,击球回合越多,用时越长,时区间跨越幅度越大的比赛用时特征。可见草地球场上的比赛其攻防转换强度远远大于硬地与红土场,这就要求选手具备极好的反应速度和瞬间爆发能力;红土球场上长时间来回击球无形中增添更多选手们的跑动距离,机体疲惫感易产生,这也要求运动员应着眼于耐力素质,并注重击球稳定性培养,而在硬地球场上比赛要求选手不仅应具备良好的速度、爆发力,还应重视肌肉耐力的训练。

表9 优秀男子网球选手在不同类型场地中不同时间阶段的得分比例一览

3 结论

3.1 在不同类型场地竞技过程中拍数为红土场最多、硬地次之、草地最少;在相同的条件下,优秀选手在拍数出现频率及结束频率上所占的比例优于非优秀选手。与10年前的数据相比,优秀男子网球选手在竞技过程中平均拍数草地、硬地球场有着明显的增加,红土场有所下降。

3.2 在不同类型场地比赛中世界优秀男子网球选手竞技平均用时草地场最短、硬地居中、红土场最长,与10年前相比,草场、硬地有所增加,红土场则呈下降态势。

4 建议

4.1 不同类型网球场地的竞技过程表现出不同的竞技特征,因此在平时训练中要加强对不同类型场地的所属特性进行相应有效的技战术及体能训练。

4.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球的新技术和战术不断的诞生,在训练过程中要敢于尝试与创新,使其适应于不同类型场地的竞技特征,积极推动网球运动的进步。

[1]张彤云.竞技网球多因素分析[D].太原:山西大学体育学院,2009(02)

[2]http://bbs.startos.com/simple/?t90477.html

[3]陶志翔.持拍隔网对抗项群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理论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4)

[4]吴琳干.不同场地表面对网球技战术的影响[J].网球天地,1996

[5]彭兆阳.世界顶尖男子网球选手在红土、硬地单打比赛中的技战术特征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0

[6]P.O’Donoghue.A notational analysis of elite tennis strategy.[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s.2001,19:107 - 115

[7]中国网球协会审定.网球竞赛规则(2009).[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8]Emily Brown.Gender and Surface Effect on Elite Tennis Strategy.[J].www.Coaching.com.

猜你喜欢
红土网球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朽木颂
风和老麻豆(外一首)
湛江红土诗社举办成立三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
咏杏花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