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库强化新疆地域文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4-10-08 15:50海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9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网络少数民族

摘要:在新疆培养一批擅长使用英语、传播新疆地域文化的少数民族人才,对于实现“让世界了解新疆,让新疆走向世界”的目标,意义深远。本文在探讨了基于网络的新疆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库构建的内涵价值和语言及文化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大学少数民族学生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从新疆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视角,提出了利用基于网络的新疆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库强化少数民族学生运用英语传播新疆地域文化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想、具体实践和举措。

关键词:网络;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库;少数民族;新疆地域文化;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121-03

一、前言

近十年来,新疆少数民族英语教学在新疆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围绕其开展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新疆目前处在快速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期,西部大开发和内地发达省份对口援疆,新疆对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临近中亚、西亚国家,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亚欧大陆通道的重要枢纽,是我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要地。新疆属于多民族聚居区,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和文化优势,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潜力巨大。在少数民族人才培养中,要加深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和跨文化交际和文化传播规律的认识,从教育者的角度重视和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在吸收外国先进文化的同时,适度地吸纳包括新疆地域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文化内容,并提高他们用英语表述中华文化内容的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和不断增强他们具有在国际舞台上主动传播优秀中华文化的意识,让新疆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新疆。这是关系到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一项长期艰巨而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故此,我们课题组在建设基于网络的新疆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库中,充分考虑到挖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和优势,力争建成一些内嵌于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英语学习材料的新疆地域文化的英语教学资源,夯实基础,为少数民族学生学好英语和使用英语,毕业后能够发挥自身本民族的文化优势,在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中,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以及传播新疆地域文化,对外宣传新疆,对外塑造新疆良好世界形象提供必要条件。

二、基于网络的英语教学资源库的价值

1.开发现代信息技术的潜力和魅力。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的当今,如何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改进现有教学模式,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领域最令人关注的热门议题和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外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部在2004年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鉴于我国高校大学生人数迅速增长和可利用教育资源的相对有限,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1]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能够集课程文本、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多媒体功能于一体,具有信息呈现多媒化、教学方式个别化、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环境自主化等特点,能够为学生提供理想的学习英语的环境,同时,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克服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弊端,大幅优化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拓展了英语教学的时空,能够使学生“时时可学、处处可学”,最终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文化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作为国家“211”高校的新疆大学目前具备较为先进的互联网络和网络教学平台,开发出基于网络的英语教学资源库,利用好现有网络和平台,惠及新疆各高校民族师生的英语学习,具有极高的潜在的社会效益和价值。

2.构建利于实现学生自主化、个别化及协作化学习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较为科学和生动地描述了知识的学习及内化的心理机制,明晰了教师和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他们的合作与协作指明了方向。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意义建构是学习的目的,它要靠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完成。在此过程中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非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2]因此,作为学生知识建构中的主导者的教师,就应当主动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以学生为中心,帮助构建利于学生自主化、个别化及协作化学习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多媒体资源、学习情景、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新疆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库就是为了顺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在课堂内大力推动任务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在课外大力推动学生英语自主化学习而设计、开发的。

3.符合当前新疆大学学生差异化学习的需求。由于新疆大学的少数民族入学新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新疆大学为他们开设了《零起点大学基础英语》。为了满足差异化学习的需求,因材施教,通过入学英语摸底考试,将他们分编为若干个快班和慢班。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学英语很吃力,而有些觉得教材内容过于简单而提不起精神,有的正着手准备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从学校层面讲,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无法解决这一部分学生学习和提高英语水平的问题。而基于网络的新疆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库,为解决学生差异化学习的需求提供了可能性和优良的解决方案,它汇集广大英语教师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为各类不同的英语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英语学习素材,他们可以按需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按照自己的学习愿望和习惯来自主控制难度和设计学习进度,以达到快速提高英语水平的目的。

三、地域文化教学对提高少数民族英语教学效果的独特作用和影响endprint

语言具有承载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功能。英语除了表述和承载全人类各民族共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价值观念以外,还蕴含着把英语作为母语的西方民族的独特的异域思想价值观念和独特的思维模式。[3]文化教学寓于语言教学之中,相辅相成。因此,在新疆大学的少数民族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英语文化的背景介绍,要让学生逐渐理解和习惯英语国家人民的思维模式和语言表达方式,使得他们借助于本民族母语(如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和汉语,在进行不同语言和文化相互对比、语言的相互转码中获得英语的语感和语法规则,更流利地得体地掌握英语。

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极易受本民族文化价值观念和思维定式的惯性影响,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英语词汇的文化含义和语言结构特点,会本能地用母语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来衡量和对待英语,这会使少数民族学生对不同文化和不同语言转换产生一些困惑和障碍,难免使他们丧失学习英语的热情,这严重制约了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新疆大学在校的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基础和水平还很有限,他们所使用的母语属于阿尔泰语系,与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和属于印欧语系的英语在语言结构和思维及文化模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自己的母语及本民族地域文化比汉语和汉文化能更大程度上对自己的英语学习产生直接的作用和影响,故此,在少数民族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当适当地在课堂教学中和课外学习资源中融入一定比例的为少数民族学生耳熟能详地反映地域民族核心文化的英语教学材料,给学生提供运用英语表达地域民族文化内容的机会,通过英语文化和母语文化之间的对照和对比,增强他们对英语的亲近感和学好英语的热情,同时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逐步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爱国、爱疆的热情,将他们培养成能够胜任对外宣传新疆、提升新疆在国内和国际美誉度的新一代的优秀边疆建设人才。重视和发挥地域文化在少数民族英语教学中的效能,是新疆大学大幅度提高少数民族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这也正是我们课题组目前倾力探索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四、新疆地域文化教学实现的途径和方法

根据英语任务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的原则和教学模式,根据教材的章节和英语词汇及语法专题的教授进度,设计出反映新疆地域文化核心内容的课内教学或课外学习资源,这部分资源既可以满足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语法结构和技能的需要,同时也可以满足他们学习新疆地域文化和运用英语表达新疆地域文化的需要,进而领略文化赋予语言的神韵。语言承栽着文化,而文化是语言的灵魂。融文化于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使得少数民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包括新疆地域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的熏陶和浸染,增强他们跨文化交际意识,锻炼他们英语听说读写译的五项语言技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实际能力。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和文化教学的具体实践经验,结合新疆大学少数民族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在新疆大学英语资源库中增加新疆地域文化教学模块,为新疆大学有关英语教师和少数民族大学英语学习者提供相应文化教学资源,是实现新疆地域文化教学的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具体如下。

(一)在PPT中嵌入反映新疆地域文化的教学模块

在课堂演示的PPT中,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个反映新疆地域文化的教学模块,并要求学生学会用英语复述其主要内容,如在新疆大学自制的多媒体课件《零起点大学英语基础教程》第二册第四单元中,独辟一个模块Reading for Enjoyment,嵌入了维吾尔民间故事《纳瑟尔丁·阿凡提》Nasreddi Afandi之一《味道一样》Taste The Same。该故事中出现的基本词汇和语法都是学生学过的,学生在阅读欣赏故事的过程中,既巩固了已学过的英语基础词汇,又接触了一些反映新疆风情的词汇,如vineyard,grapes,donkey,load on his donkey等。

第二册第三单元写作模块中,要求学生以Urumqi International Grand Bazaar为题,写一篇作文,该练习还提供了有关背景内容的英文作为辅助,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用学过的英文介绍新疆的著名旅游景点。

在PPT课件中安排了新疆少数民族的肉孜节Rozah Festival、古尔邦节Corban festival和诺肉孜节Nawurez Festival等的介绍和讲解。

(二)在新疆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库中建设新疆地域文化专题模块

1.按主题内容分类,提供一定量的有关新疆地域文化内容的英语对等词汇,采取汉英对照的方式,附加一些释义,做到浅显易懂,例证力求典型;用法说明则充分考虑英语学习者的需求,贴切、详尽、准确,而且注重新词的吸收。对于学生容易出错之处加以系统说明,对于比较抽象的内容配以生动插图,予人以强烈印象。

2.对新疆地域文化主题词条作出适当的解读,对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11世纪维吾尔族诗人、思想家、政治活动家玉素甫·哈斯·哈吉甫、世界上编写出第一部《突厥语大辞典》的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等);名胜古迹、旅游景点等(艾提尕尔清真寺(The Id Kah Mosque)、克孜尔石窟(The Kizil Grottoes)、交河故城(The Ancient City of Jiaohe)、高昌故城(The Ancient City of Gaochang)、尼雅遗址(The Niya Ruins)、楼兰古城(the Ancient Loulan City)、火焰山(the Flaming Mountains)等[4]提供深层知识,如人物生平、主要成就或事件的简况等,向他们提供一个新疆地域文化知识的窗口,增强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

3.提供新疆地域文化特写栏目,使他们对新疆地域文化的不同侧面有一个全景式的掌握,深入了解本地文化的方方面面和独特魅力,并掌握相应的英文表述方式。endprint

体现维吾尔族文学辉煌成就的代表性著作《福乐智慧》The Wisdom of Royal Glory,乃维吾尔族著名的思想家和诗人尤素甫·哈斯·哈吉甫,完成于11世纪初的一部著名的古典叙事长诗,是用纯粹的维吾尔语写成的第一部大型文学作品,是维吾尔族思想史和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著作。维吾尔族民间文学又是维吾尔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多样,有民间故事、民间叙事诗、谚语、笑话、寓言、神话、传说、谜语等。著名的作品就有《艾里甫与赛乃姆》、《阿凡提的故事》等;维吾尔古典民间音乐套曲十二木卡姆The Twelve Mucam、维吾尔族舞蹈麦西莱普Mexirap等闻名中外。民间乐器有:达甫Dap、都他尔Dutar、热瓦甫Rawap、胡西塔尔Huxtar、弹拨尔Tenbur等。[1]新疆各少数民族婚俗、礼俗、餐饮文化,有很多著名的风味菜肴和小吃,如烤全羊Barbecued Whole Lamb、烤羊肉串Shishi Kebab、手抓羊肉、帕尔木丁Parmding、薄皮包子Thin-Skinned dumpling、烤包子Samsa、抓饭Pilaf or Paola、馕nang or Uygur bread等。还有:油馓Sanzi、油塔子Crisp Steamed Roll等。以上内容可以看作是一个小型百科全书。我们将这些用英文编译出来,放在英语教学资源库中,供新疆大学少数民族英语学习者拓展文化知识面和锻炼用英语表述新疆地域文化的能力,依据个人的时间和兴趣所在,进行选择性的学习和掌握。

五、结语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及跨文化交际的理论为我们揭示了文化传承和交流的主要机制和内在规律,并启发我们在少数民族英语教学过程中,非常有必要发挥地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在教材和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中融入较多的反映包括优秀地域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文化的元素和精神养分,并帮助学生在对比中了解和领悟中西方人民在思维模式、语言表达结构及文化传统方面的差别,赋予少数民族英语教学更多的内涵,最终大幅度提高少数民族英语教学效果和质量,为国家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学贯中西的少数民族人才,使他们在新疆的未来大发展中充当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和桥梁。这项立足于长远的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必须从大学的外语教学做起,应当有相当的力度和强度。新疆大学在此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已经起步,可望将来在此方面获得更多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宋春燕.信息技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3]李静.民族心理学教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4]谢旭升.特色汉英翻译教程[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校院联合资助项目“完善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库,培养新疆少数民族民考民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07.02.0432.2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海霞(1964-),女,新疆伊犁人,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及计算机与外语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能力网络少数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