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困境及出路

2014-10-09 03:34马建华
戏剧之家 2014年17期
关键词:全球化办学理念

马建华

(西昌学院 四川 西昌 615000)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困境及出路

马建华

(西昌学院 四川 西昌 615000)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高等教育管理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势不可挡。高等教育的核心是人才的培育,实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和主流趋势。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的逐渐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对高等教育实施了开放的政策,中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也应该顺应全球化的要求,对高等教育的理念、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以及网络化管理模式全方位的实施改革策略。

全球化;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理念;体制;制度;网络化管理模式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趋势,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和管理的分化是全球化的表现形式。高等教育也被逐渐卷入全球化的浪潮中。全球化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和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全球化给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带来了一系列巨大的挑战和新的机遇。本文重点研究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面临的困境和出路,以及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面临的困境

(一)重计划轻市场、重物本轻人本,高等教育在管理理念的偏颇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推进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市场机制成为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主要形式,市场经济被人们广泛认同。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中国的各行各业逐渐的向市场化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也进行了一些市场化的改革,因为教育领域的独特性,在改革的计划和实施上面,都是具有表面化的,没有深入的改革,在管理理念中仍然还存在很多的偏颇,对高等教育的积极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高等教育理念的偏颇表现在重计划轻市场上面,这种管理理念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具备的公开、公平的环境的形成。我国之所以把计划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为了打造一个公开、公平的竞争内环境。在高等教育理念发生偏颇之后,我国高等教育运作中,出现了很对的不公平的现象:一、高等教育在办学体制中,办学体制还是以国家办学为主,但是社会资本缺少严格的法律和政策保护,在参加办学的的竞争中,缺少优势,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二、在办学资源配置中上,办学资源的配置一般是由国家来支配和掌控的,由政府的直接投入为主,并没有建立以效绩为基准的竞争性投入机制,由于在办学中,政府的资金投入明显占主要成分,而且向重点学校的投入比例较大,这种倾斜的配置政策,使不同高等院校在获得政府拨款和科研支持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三、在高校生资源配置上,因为政府的重视度,使学校的等级拉开,致使不同高等院校的招生质量和数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和不平等;四、在高校的学习中,在这个过程里,学生缺少自主选择的权利、自由转换专业或者学校,这种高校管理理念,致使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五、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上面,由于社会缺乏一个合理和客观的评价标准,造成一些用人单位挑选员工上面,只看重毕业院校的等级,而忽视人才的运用,造成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不公平。

(二)重物本轻人本的管理理念,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很大形式上都是重视物本,轻视人本。这种观念的支配下,造成高等教育逐步发生了偏颇,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全面、可持续的发展。这个观念的变现在发展取向上,重视规模的扩展,轻视育人的意义,逐渐致使数量的急剧上升,质量的降低;在功能的取向上面,又看重的是派生作用,轻视了育人的作用:在派生的功能中,重视的经济能力,轻视文化的力量,造成功能的严重失调;在经费的取向上面,重视的是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建设,造成了高校楼房树立,但是师资力量稀薄,高校教学设施丰富,但是人的思想水平低下;在专业的选择取向上面,重视的是学科技术,轻视的是人文科学,致使人们功力思想的泛滥,人文价值的流失;在职能的取向上,重视科学研究,轻视教学的内容,造成了教学内容的守旧和退化、泡沫学术研究的泛滥。

(三)重集权轻分化,致使高等教育的在管理模式上的僵化

在全球化的形式下,国家减少了对高等教育的集中管理,给了地方和私人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给地方政府和大学更多的因地制宜的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显示高校的办学特色,提升自己办学实力。经过了长时间的对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我国基本形成了“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的管理为主”的集权和分权的格局,省级政府拥有了对高校等级、专业设置方面实质性的权利和管理权。但是省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手段比较守旧和落后,在管理体制上面的漏洞也成为影响高等教育管理进步的主要制约因素。

(四)重人治轻法治、重行政学术致使高等教育管理改革中的滞后性

一是重人治轻法治的传统。由于我国传统人治观念的根深蒂固,我国在这法治这些方面作出了很多的努力,并且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在总体形势上,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上面也还是突出了重人治轻法治的特点。人治的结果和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个人的观念、喜好、管理者的更换会对管理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从中国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上面主要是人治为主的,比如,从高校的管理发展的资金投入、项目建设等,会因为政府高层管理人员的思想变化或着职位遭遇而有变数。人治的执行一定会弱化法治,导致在高等教育的很多层面会无法可依、或者有法不全、或者执法不严,致使管理模式的错乱,按照经验的管理模式,会扼杀了大学生的学术特征,抹杀了思想上的活跃性,造成大学生缺乏发展创新的活力。

二、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出路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管理的理念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要的是把学生看做教育的主体,当做生存和发展之道,真正的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宗旨。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为学生建立合适的教学体制,设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培育模式,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开设特色教学。打造师生平等的校园,认识老师的价值,肯定老师的作用,突出老师在教学学术上面的主导地位,关心老师的个人生活,提高福利待遇,为老师建立利用自身才能发展的环境。

(二)建立“宏观调控、自主灵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为了顺应全球化的趋势,我们的高等教育管理一定要和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高等学府和社会的关系。

中央政府有职责加强科学管理模式,完善宏观调控,以行政干预、计划命令为手段,为体制管理、政策实施、组织协调、以及经费的调控为高校的质量标准监控。地方政府获得更多的自主权,要根本的实现角色的转换,从“执行”者转换为切实承担“统筹”的重要角色,合理的调控教育资源的分配,协调好地方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三)高校要实现“信息共享、公开透明”的高等教育网络化管理模式

各个高等院校要尽快建立完整的“信息共享”的网络平台。主要要通过三个方案:1,首先要实施好规划政策。高校的信息收集统一的责任制单位要认真执行好教育部颁布的各项政策和方针,履行各项标准,保证数据的口径、信息编码格式等全方面的一致,加快信息共享以及提升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2、要对接国际,以便及时获取国外高等教育管理机构的办学经验、教学真实信息等,及时的对外公布,完善跨国教育的合作;3、高校要把自己真实的办学特色、教学质量、科教水平、政策方针等信息通过国际区域内权威网络平台向全世界公布,借以真实国内高等教育管理的优异成果,加强世界对中国教育的了解,吸引国外先进的教育高校和中国高等院校的合作。

三、总结

在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中国的高等教育竞争能力不足,面临全球化带来的困境,中国关键是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改善高等教育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的质量,增强高等院校的国际竞争力和适应性能,又好又快的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全面发展。

G40

A

1007-0125(2014)09-0262-02

马建华(1992-),男,彝族,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西昌学院,本科,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市场管理、行政管理。

猜你喜欢
全球化办学理念
新旧全球化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