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上学”在中国的困境及对策:来自美国的经验

2014-10-09 23:31卢丽洁
中小学德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美国家庭教育

卢丽洁

摘 要:当前,中国出现了很多“在家上学”的个案,但“在家上学”在实践中遇到了诸多困难。美国的“在家上学”发展比较成熟,了解美国家庭学校的政策保障和社会支持系统分析等经验,有助于解决“在家上学”在中国的实践困境。

关键词:在家上学;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系统;美国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9-0019-04

郑渊洁在家培养儿子郑亚旗成才的故事广为人知,很多人就是从这一事件报道中开始知道了“在家上学”这个概念。“在家上学”这种新兴的教育形式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而在国际范围内,家庭学校兴起于欧美国家,已从美国推广到加拿大、新加坡、泰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家上学”的教育理念和实际措施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能积极促进我国教育模式的多元化;分流部分学生,减轻政府负担;保证家长的教育选择权,学生和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教育需求选择不同的教育形式。但“在家上学”在中国却面临着诸多困难,本文试图借鉴美国的经验,寻找中国“在家上学”的出路和对策。

一、“在家上学”在中国的实践

Homeschooling,我们通常翻译为“在家上学”或者“家庭学校”,是指适龄儿童不在公立或私立学校受教育,而在自己的家中上学,父母为教育者,孩子为受教育者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目前,我国“在家上学”尚处于起始阶段,没有全国范围内的实证普查数据,只能通过媒体的零星报道来了解现状。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当下,许多中国家长尤其是城市中的家长对中小学教育有诸多不满。他们认为目前学校教育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评价手段等多方面都不能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不能高速有效地吸收到有用的知识,不能掌握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学习方法。于是,一些家长便让孩子在家上学或者进入私人办的私塾、学堂。”[1]浙江义乌商人徐雪金因小孩在家上学,自发组织了在家上学联盟,目前联盟会员达到3800多人左右,尽管实施在家上学的家长不到1000人,[2]但有很多人表达了对在家上学的强烈兴趣和愿望。实际上中国在家上学的家庭绝对不止这个数字。

在地域分布方面,“目前,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湖北、云南等地存在大量在家上学的个案。”[3]一线大城市分布最多,二三线城市也有不少实践者。在阶层分布方面,实践者中既有高级知识分子、公务员,也有普通教师、农民等等。高级知识分子如郑渊洁[4],北京日日新学堂的创办人王晓峰、张冬青夫妇[5],袁小逸的父亲袁鸿林[6];教师如韦小溪的父母[7];普通职工如李佳乐的母亲[8]、李婧磁的父亲李铁军[9]等。袁小逸的父亲袁鸿林是南开大学博士;日日新学堂的创办人张冬青是北京高校的教师;成都女孩蓉榕[10]的母亲王俊是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国画专业的硕士;偶尔也有父母是低学历的,例如李婧磁的父亲李铁军只有初中学历。

不同父母在家庭学校的教育观念和诉求以及动机不同。首先,大多数家长选择“在家上学”是因为不满学校教育制度的整齐划一,突出代表就是著名作家郑渊洁。哈尔滨的辛蕴甜也是因为对学校生活不适应而由父母在家教授课程。其次,追求个性化教学也是重要原因。成都女孩蓉榕的母亲刘俊认为,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女儿,没有哪所学校能提供更适合她的教育。另外,经济困难也是部分家长选择“在家上学”的原因。李佳乐的母亲和四川泸州女孩李婧磁的父亲李铁军就是因为经济问题而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以节省去学校的花费。

二、中国“在家上学”的困境及美国的经验

虽然目前中国“在家上学”有一些实践者,而且大多数都比较成功,但并没有像美国那样形成大规模的运动,并且遇到了很多困难。美国的“在家上学”运动持续多年,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值得我们借鉴。根据美国教育统计中心的统计数据,2007年美国大约有150万学生在家上学,占全国学龄儿童总数的2.9%。[11]在家上学也取得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在家上学孩子在所有学科成绩得分都比公立和私立学校的同龄人高出30个百分点。[12]甚至,在家上学的孩子在其他方面也比学校教育的孩子更强。

1. 家长因素

首先是经济问题。经济问题是制约“在家上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经济问题制约着中国“在家上学”的发展。选择“在家上学”对家庭的经济条件有一定的要求。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指出,2011年中国家庭收入均值为52087元/年,其中,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分别为71546元/年和27606元/年。[13]2010年我国人均教育总经费为1094元;人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为1006元,人均教育支出为661元。[14]这说明中国家庭的收入和教育经费的投入都不高,且今日的经济结构几乎要求父母双方都出去工作才能满足开销,“在家上学”的资金就成为一个大问题。此外,在家办学需要相应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中国城市住房紧张,大部分家庭都是属于套房,教学场所小,不利于教学。

根据美国家庭教育研究所(Home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报告指出,55%的家庭学校的家长平均年收入为25000-49999美元,而1987年美国的中等家庭收入为30850美元。[15]从教育花费成本上,有研究指出,家庭学校教育中父母的每个孩子的教育支出平均为546美元,而政府的公立学校儿童支出平均为5325美元,约为前者的十倍。[16]美国教育支出主要是由政府承担,且美国的中产阶级占社会的大多数,是家庭学校的主力,由父母一方单独出去工作完全可以承担整个家庭的经济开支。

其次是父母教师资格问题,实施“在家上学”需要有合格的师资。

中国在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后,高等教育现在已经大众化了。而且高等教育扩招的第一批人现在刚好是为人父母的一代,因此,如今小孩的父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很多,且数量在不断增长。但受过教师教育或取得教师资格的父母却很少。中国有很多父母想让孩子在家上学,却因怕教不好孩子而不敢冒险。

根据美国家庭教育研究所报告指出,美国父亲接受正规教育的平均年限为15年(相当于3年制的大专),母亲为14.1年(相当于2年制的大专),42.7%的家长有4年及以上大学学历。[17]可见,美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了,父母有能力在家教育小孩。在家上学孩子的大部分课程都是由父母教授,遇到父母不擅长的科目时,美国家庭学校之间会相互合作,互通师资。另外美国公立学校会定期组织培训班,培训家庭学校家长的教育资格。

2. 法律保障和政策监管

首先是合法性问题,“在家上学”的发展必须得到法律的承认。

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可见中国“在家上学”是违反法律的。

而在美国,家庭学校自古就存在,在制度化教育建立以前,家长有权利也有责任教育孩子。家长一般会在家中教孩子们阅读、写作、算术,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会请家庭教师,或者送去私立学校,在家教育子女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公立学校系统建立以后,学校取代了父母的责任,承担起教育的责任。

20世纪90年代,有34个州从立法上明确规定只要满足一定的要求,就允许“家庭学校”或“家庭学校教育”的存在。[18]目前“在家上学”已经在各州合法化。但具体情况不同,有的州只需填一张表送到教育局便大功告成,有些州则需要评估家长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在家教育子女。

其次是政策保障问题,“在家上学”的发展有赖于政策保障。

目前,中国政府在对家庭学校的管理上处于无作为的状态,对于在家上学孩子的学分认证、监管孩子的日常在家学习情况、评价孩子的成绩等尚无具体措施。目前,在家上学完成学业的孩子没有毕业证,面临没有学历证书的问题。学籍更是大问题。中国家庭学校的孩子的未来有三个方向,一是出国留学,去国外上大学。二是像郑亚旗那样成为专才,不要文凭。三是跟正常学校教育的孩子一样参加高考。一和三都需要文凭,需要解决学籍问题。目前普遍的办法是靠挂在某一个学校。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需要政府有所作为。

在美国,家庭学校已经取得了合法地位,但各州对家庭学校的监管不同,有些州对家庭学校的监管非常严格,有些州对家庭学校的监管则非常宽松。概括来说,美国政府对家庭学校的监管主要包括 :(1)不入公立或私立学校的适龄儿童必须在地方或州一级的公立学校系统注册登记,以便教育行政部门对适龄人口进行预测,作好吸纳这些适龄在家学习者成年后再次进入学校系统的衔接准备工作。[20] (2)为家庭教学建立统一的标准,如家庭学校的教学计划要与公立学校相一致,家庭学校的孩子要参加标准化测试或者其他形式的评估,教学时长要达到最低要求,家长文化水平要达到一定要求。[21](3)各州建立标准一致的评价体系,定期评估在家上学的孩子的学业成绩。[22](4)要求家长定期向学区官员报告,汇报的内容包括提供课程大纲,每周的授课计划并且要求提供用于教学的总课时。[23](5)家庭学校学生参与公立学校课程和课外项目,家长试图利用一些他们认为对孩子的成功有益的公立学校资源。包括俄亥俄州佛罗里达州和爱达荷州在内的几个州已经通过法令为接受家庭学校教育的学生设立了一些资格限制,允许符合资格的学生使用公立学校的教育资源。[24]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实践摸索,美国各州对有关家庭学校的管理规则逐渐细化与完善。

3. 社会支持系统

中国“在家上学”的社会实践空间很小,博物馆、公园、社区活动空间少,而“在家上学”的孩子迫切需要这样的社会实践空间,更多地接触社会。中国没有家庭学校协会组织提供丰富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在课程的教授上,父母根据所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科目,但很多科目需要外援。在教材的选择上,中国也存在很多困难,有能力自己编教材的家长不多,而市面上也没有针对家庭学校编的教材,家长只能凭自己的经验选择现有的教材或者直接用学校的教材。

美国家庭学校协会分布广泛,为家庭学校教育提供了很多帮助。家庭学校协会通过互联网、研究小组或旅游活动为各个家庭学校的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绝大多数家庭学校协会都提供有关家庭学校的通讯、课程建议、法律咨询,有些甚至赞助家庭学校会议、为学生举行毕业典礼。可以说,美国的家庭学校协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家庭学校的发展。因家庭学校空间和教学设备有限,美国公立学校会专门为家庭学校的孩子提供选修课程,家庭学校会定期组织孩子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课程。美国的社区和公共设施机构,比如博物馆和纪念馆等等也会给家庭学校的孩子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另外,美国市面上有专门编写的“在家上学”的教材,家长可以直接买了用,也可以与编者取得联系。也有家长自己编教材,或者直接就用公立学校的课程教材。美国的家庭学校已经成为一个经济产业,专业的期刊《实用家庭学校教育》,发行量巨大,还出现了指导答疑家庭学校的畅销书和网站。美国城市有丰富的公共教育资源,这为家庭学校教育提供了便利。参观博物馆,去图书馆借书都是“在家上学”的孩子经常参加的活动。网络学习资源也是家庭学校可以利用的课程学习资源,美国很多公立学校的课程资源都会在网上共享,家庭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三、“在家上学”在中国实践的对策建议

根据中国“在家上学”实践的困境,笔者对“在家上学”在中国的实践提出如下的对策建议。

1. 法律政策和监管问题

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本意是要保障儿童的受教育权。但在具体的条文规定上却把保障受教育权与强制入学等同,强调学校义务教育,而忽视了家长的教育权和落实教育的不同途径,没有为家庭学校合法性留下空间。要规范、推动“在家上学”在中国的开展,义务教育法应允许家长在一定条件下选择入学以外的教育形式,同时在文本中增加国家对家庭学校教育质量进行评价、监督的内容。

我国的基础教育主要是由地方政府监管,因此要在地方教育行政机构中增设家庭学校的专门管理部门,负责家庭学校的申报审批和组织管理工作,包括制定申报家庭学校的条件、实施办法和管理细则;建立家庭学校教育质量、学生学习活动的监控及评估制度;建立由教育行政人员、教育专家、家长代表组成的、有权威的家庭学校教育评审督导组织,对家庭学校教育质量进行评估、监控和指导;实行家庭教师的资格认定、登记注册制度,规范家庭学校施教者(包括家长、家教辅导者)的教育行为等。[25]另外,政府可以在经济政策制定措施的方面减轻家庭学校父母的经济负担,如为家庭学校免税,家庭学校的孩子在利用社会有偿资源的时候可以给予优待,甚至无偿为其开放,等等。

2. 社会条件支持系统

要建立支持家庭学校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切实帮助家庭学校孩子和家长的需要。首先是家庭学校内部的相互支持。发展家庭学校协会,建立家庭学校之间的枢纽,为家庭学校提供教材、课程资源甚至是资金的支持。其次是家庭学校外部的社会支持。应尽快提供可供家庭学校使用的专门教材,公立学校应该支持家庭学校的发展,实现公立学校资源的共享,让家庭学校可以有选择地参加一些课程,使用一些家庭学校没有的教学设施设备。网络学习资源也应该不断完善,公立学校的课程应实现网络共享,各种课程的学习资源也应该不断地补充和完善。第三,公立学校和社会应该开办相关的家长教师资格培训的课程,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第四,应该设有专门的服务部门或者由公立学校负责孩子教育的评估与考试服务,以更好地监管和促进家庭学校孩子的发展。第五,社会应提供给学生的社会活动和实践场所,博物馆、图书馆等社会公益机构应对家庭学校的孩子开放,让家庭学校的孩子更多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最后,建立家庭学校研究服务机构,了解家庭学校孩子的成长,记录典型案例,总结家庭学校的教育经验,为教育行政领导推动家庭学校的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并为家庭学校提供理论方法的事实依据。

参考文献

[1][3]李新玲.“在家上学”逃离批量生产[N].中国青年报,2011-9-5(08).

[2]张锡磊.浙江义乌老板放弃生意教育女儿 创“在家上学”联盟[N/OL].郑州晚报.(2011-11-30) [2014-06-25]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11/30/10988314_0.shtml.

[4]郑渊洁,郑亚旗.郑渊洁教子秘诀[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8.

[5]蓝方.“在家上学”的潜流[J].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2(1):4.

[6]汪晓东,袁鸿林.我就是那个私塾老师[N].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5-11-11.

[7]傅汉荣.一对父母挑战学校教育模式让女儿回家上学,私塾现代版广州上演[N].羊城晚报, 2001-9-18.

[8]王尚喆.河南4岁女孩高考677分 遭北大清华港大哄抢[N/OL].中国青年报.(2012-07-23) [2014-06-25] http://edu.ifeng.com/gaokao/news/detail_2012_07/23/16223771_0.shtml.

[9]杨元禄.初中男子在家教女儿 称将其培养为科学家[N].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2007-2- 27.

[10]胥茜.我的孩子在家上学[N].中国教育报,2002-1-20.

[11]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1.5 Million Home schooled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2007[R].Washington,DC: Department of Education,2008.1.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12][美] HelenMondloch.在家上学[J].交流,2000,(4):51.

[13]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2012[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6.

[14]沈百福,颜建超.我国公共教育支出与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支出问题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2.10:5.

[15][19]Joseph Murphy,scott M.Gilmer,ect.Pathways to Privatization in Education[M].Greewich:Ablex Publishing Corportion,1998:167-169,159.

[16]Patrick Basham,Cato Institute.Home Schooling:From the extreme to the mainstream[J]. Public Policy sources,No.51:15,9.

[17][25]陈志科.论家庭学校及其应具备的条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4):71.

[18]卢海弘.当代美国学校模式重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115.

[20][22]甄丽娜.当代美国“家庭学校”透视[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06.

[21][23][24]谢静,肖俊峰.从教育法判例看美国政府对家庭学校的管理[J]湖南教育,2005(12):41.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美国家庭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的哥特元素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