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画传承、发展状况

2014-10-10 20:43郑土有
上海工艺美术 2014年3期
关键词:农民画画家辅导员

郑土有

The Chinese farmer paintings have gone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course in the past five decades, and have

made brilliant achievements. Its achievements are mainly

reflected by as follows: 1) A basically-mature unique

kind of painting is formed; 2) Farmer paintings are a

true reflection of Chinese rural life; 3) Farmer paintings

not only enrich rural farmers spiritual and cultural

life, but also create considerable income for most of

Painters.

中国农民画已经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形成了一个基本成熟的独特画种,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现代转化”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二是农民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农村、农民的日常生活,成为中国农村生活变迁记忆的生动直观资料,具有多学科的价值;三是丰富了农村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大多数农民画作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进入21世纪以来,农民画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从国家层面到普通民众对农民画的价值都有了比较一致的认同;尤其是各画乡所在的地方政府出于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的需要,纷纷出台扶持农民画产业的相关政策,在创作培训、展览展出、宣传推广、税收优惠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有些地区还专门投资建造了农民画展馆;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动,许多农民画已被列为省(市)级或县(市)级保护名录,一些著名的农民画画家被评为传承人,从制度上保障了农民画的传承和发展。但从农民画自身来说,也正遭遇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是画家队伍新老交替,老一辈农民画家已年老体弱相继退出,新生代画家正在崛起,虽然他们具有更多的专业绘画知识,但他们缺乏老一辈画家深厚的农村生活积淀和传统艺术的熏陶;二是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画家“趋利”现象严重,心态浮躁,许多作品粗制滥造,模仿成风,创作失去热情;三是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的生活环境、农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农民画创作、生存的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四是新生代农民画作者追求“创新”和“多样化”,但在一定程度上农民画的风格趋于模糊,失去了发展方向。面对这种现状,我们自2006年开始进行了农民画的调查工作,以期通过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农民画的发展献计献策。

一、调查情况

从2006年夏开始,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研究中心与金山农民画院合作,利用暑假时间,由民俗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文艺学、社会学、新闻学等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调查团队,在全国范围开展农民画的田野调查工作,目前已完成了12省16地(上海市金山,浙江省嘉兴、慈溪、奉化、象山,江苏省邳州,山东省日照,河北省辛集,吉林省东丰,陕西省安塞、户县,青海省湟中,四川省綦江,广东省龙门,贵州省水城,云南省腾冲)的调查工作。走访了150多位农民画的当事人(农民画画家,农民画辅导员及主管部门领导),记录下了他们的所言、所为、所思、所感、所惑。整理了近200万字的文字调查资料、500多小时的录音资料和5000多张图片资料。

16个农民画画乡调查虽然还不够全面,但已基本涵盖了各个不同时期、不同艺术风格的农民画画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些年的调查成果,经过整理和初步研究,汇编为《中国农民画考察》一书,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其中《中国农民画属性问题探讨(代前言)》(约6万字)是根据田野调查的实际,对农民画一些基本问题所作的初步思考。正文共分五编,每一编包括调查报告和访谈录两大部分。调查报告主要就画乡农民画发展历史、艺术风格、画家和作品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等作综合性的考察;访谈录遵循忠实记录的原则,以保证真实性、原本性,体现口述材料的科学价值和学术价值。

二、现状分析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各农民画画乡的组织模式是多样的,发展也呈现不平衡状态。有些早期影响较大的画乡目前处于萧条的情况,有些后起的画乡发展势头很旺;有些画乡销售状态良好,甚至来不及创作,而有的画乡即使是名家的作品也少人问津,画家不得不以其它收入来养画甚至改行。总体而言,这些年来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积极推动和扶植下,全国农民画创作、销售均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一)组织模式

农民画是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体制下以传统民间美术为基础而形成的独特艺术形式,是政府力量(政府主管部门的组织推动引导)、精英力量(专业美术工作者辅导)、传统力量(农民作者创作)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政府主管部门(文化馆)组织,以培训班为平台,辅导员作专门辅导,学员集中时间学习、创作,是早期农民画创作的“基本模式”。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多数画乡仍遵循这种创作模式,但情况略有变化。主要是经过一定的积累之后,一些在当地有一定影响的农民画作者成立了自己的画室(社),不仅自己画,而且收学徒;不仅销售自己的作品,也销售其他画家的作品,形成了个体(民间)组织。这些组织的独立性较强,有的与政府主管的画院、协会关系密切,有的则基本没有关系,成为一支新生的力量。目前全国农民画创作基本呈现以下三种形式:一是政府主导模式,组织工作由文化馆(中心)主导,举办培训班,创作的作品主要用于举办展览等。由于政府重视,投入较大,可以举办一些大型的展览,在一定时间内产生较大影响;二是政府主管部门基本放任不管,真正起作用的是个体组织,甚至有的画家自己成立农民画协会,但影响往往较小;三是政府主导模式和民间模式共同起作用。从发展的情况看,第三种模式较为普遍,效果也最为理想。

(二)风格多样化

农民画一方面吸收了当地传统民间美术的元素和传统,以一种适合现代人审美习惯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实现了形式和功能的现代转化;另一方面,这种转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地域传统民间美术,至少是传统民间美术的精神得以延续,不至于完全被现代化所湮没。当地传统民间美术是农民画的“底色”,而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尽管有一些“通约”的元素,但各地的地域特色明显,因此农民画的风格也势必形成多元化的特性,例如金山农民画与江南刺绣、剪纸、灶画;户县农民画、安塞农民画与陕北剪纸,湟中农民画与藏族寺庙壁画、唐卡,水城农民画与苗族刺绣,腾冲农民画与傣族、傈僳族民间美术等。

(三)销售情况

农民画的市场销售情况各地差异较大,总体而言沿海地区销售情况较好,像上海金山有的画家能保持每年销售额10-20万,有的更多;内陆地区销售情况较差。这取决于几个因素:一是经济发展情况;二是画乡和画家的知名度;三是旅游业是否发达。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在组织创作培训方面,存在一头热(政府)一头冷(农民画作者)现象。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为了推动农民画的发展,积极组织农民画作者的培训工作,但参加者的积极性不高,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政府部门的组织往往存在完成任务的观点,如为了配合某次活动、为了某次展览等,缺少多层次、连续性、有计划的培训,平时对农民画作者的情感投入也不够;另一方面是随着城镇化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赚钱的渠道增多,而农民画创作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才有产出,故参加的积极性不高。当然也有一些经济欠发展地区,由于经费的短缺,这些年来基本没有组织过成规模的培训活动。

第二,在创作辅导方面,存在辅导员业务素质下降、辅导积极性不高,作者的创新意识与辅导员制度的冲突等问题。从艺术家个人的创作层面来看,每件艺术作品都是作者的一种独特表达,大体上不需要外在力量的干预。但农民画的创作活动则有若干特殊性,辅导员曾在农民画的发展过程中发挥过至关重要的作用。早期农民画作者在创作中沿用了传统民间艺术的一套创作技法和思维方式,具有明显的民间特征。辅导员过对农民画作者画作的理论总结提炼出一些基本元素,再用于充实完善农民作者的创作实践,逐渐形成农民画的艺术风格。这种特性决定了在农民画的创作过程中,农民作者接受辅导是必需的、不可或缺的。辅导员既熟悉传统民间美术、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对农民画的特点了然于胸;而农民画作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虽有一定的民间美术基础,但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虽然拥有基本的创作能力和较熟练的绘画技巧,但是在风格把握、审美处理、理论素养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的艺术自觉性需要外在的启发,其艺术个性和风格的形成需要外在因素的定向塑造。因此,要使农民画作为一个特殊的画派发展下去,相应的辅导是完全必要的,辅导员的辅导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引领作者的创作倾向,提高农民画艺术水平,确保农民画艺术风格的延续。目前年轻一代的辅导员,虽然大多受过专业的绘画训练,但对传统民间美术并不熟悉,在辅导的过程中难以把握农民画的风格;而辅导员的工作,从其自身来说是对农民画事业的奉献,手把手指导农民画作者,为农民画作者的作品提供修改意见,贡献自己的智慧,但最后作品的著作权属于农民画作者,辅导员的奉献难以体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随着农民画的发展,一部分较为成熟的农民画作者中“创新”意识逐渐增强,认为辅导会导致风格雷同、千人一面,因此也造成他们对辅导员制度的抵制和矛盾。

第三,在农民画创作方面,复制与原创、继承与创新的矛盾日渐突出。农民画可以有一定数量的复制,这是由其民间属性所决定的。不能以农民画的可复制性来否认其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农民画作者复制自己的作品,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在复制的过程中会有所修改和完善。但目前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大多数农民画作者热衷于复制,投入原创的时间和精力极为有限,有的甚至长期没有新的创作;而在有限的原创作品中,质量欠佳、东拼西凑的现象也较为普遍。这对于农民画的发展来说极其有害,长期不创作将会导致原创能力的下降。

目前农民画作者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求新的意识,希望能打破固有的模式,当然这是值得鼓励的。因为任何一种艺术样式,如果长期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必然要走向衰微甚至消亡。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种有风险的倾向:很多年轻的农民画作者盲目崇拜专业绘画,不满足于传统的纸本设色的表现手法,试图借助兄弟画种的材料和方法,创造出一个令人惊喜的艺术效果。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进行创作,追求现代艺术之间的彼此借鉴和融合。这种做法的危险性在于会消解农民画的特有艺术风格,“盲目”的创新会导致农民画风格的丧失。从根本上说,农民画的立身之本就是反专业的,它的特色就是对专业绘画语言的颠覆。如果抛弃农民画的那些令专业画家无法画出和让外行人一眼就能辨认出的“味”,农民画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应该借鉴什么以及如何借鉴,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第四,在农民画销售市场方面,存在销路不畅和无序竞争的问题。在一些经济欠发展、交通不便利的内陆边远地区,由于缺乏宣传以及其它条件的局限,一些优秀农民画画家的作品也难以销售,极大地影响了当地画家的创作积极性;而在经济发达地区,随着农民画市场的开拓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展开,许多农民画作者逐渐具备了进入城镇生活的外部政策环境和一定的经济能力,他们纷纷脱离农村,走向城镇和城市,过着现代的城镇生活,农民画也就成为重要的谋生手段。他们脱离农村,进行着农民画的创作和销售工作,担负着养家糊口的重任。由于农民画市场的开放,出于生活的压力和受经济利益的驱使,造成了农民画作者心态的浮躁,急功近利,追逐眼前的利益,出现了无序竞争的局面,伴随着相互压价,创作上的粗制滥造、模仿抄袭也随之而来。在创作导向方面,也往往被销售市场所左右,市场上什么好卖,他们就画什么,“为市场而画”,而不是画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生存体验,脱离了“创作引领市场”的轨道。

上述四方面是目前农民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该说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中国农民画的发展,迫切需要作出清晰的回答。诸如:在农民画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责职是什么,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农民画院的责职是什么,该担当怎样的角色?辅导员的体制该如何完善,如何培养合格的辅导员,其职责和权利是什么,辅导员与画家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农民画作者该怎样培养,如何提升原创能力,如何使农民画作者创作的作品既具有农民画的总体艺术风格又具有自己的鲜明个性?农民画如何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只有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些问题,方能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确保农民画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农民画画家辅导员
金山农民画矢量图库的建设与应用
农民画火遍世界
金山农民画
酷炫小画家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全国首家农民画美术学院揭牌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