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价值自信的培育

2014-10-10 11:22韩佳佳
关键词:思想品德价值观价值

周 珂, 韩佳佳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辽宁大连 116001)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高度的价值自信是大学生自尊、自立、自强的灵魂,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成熟的重要基础和显著标志。正如习主席所讲:“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1]培育和强化大学生价值自信,对于自觉抵制社会多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消极影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和感召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价值自信的内涵、本质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自信也称为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状态。所谓价值自信,是指一个人或群体对自身价值以及某种价值观、价值观体系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价值自信有效表达了人们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所有价值现象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其本质是人们对客观价值的一种积极的主观评价。“价值自信”概念中的“价值”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人们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即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二是某种价值观或价值体系所具有的价值,即作为某种理论对人们社会实践的作用和意义。其中,第一层“价值”是产生价值自信的前提和基础,第二层“价值”是培育价值自信的核心和关键,这两层“价值”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价值自信与价值认同,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其区别在于,价值认同侧重于对价值客体的理性认知和逻辑选择,价值自信侧重于价值主体的感性体验和心理满足;同时,价值认同是价值自信的前提和基础,价值自信是价值认同的强化和升华,两者同为价值观形成过程的重要环节。具体来说,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包括“五个环节”:从价值自省(即人对所有价值现象和价值问题的思考)——价值认同(即人对某种价值观的理性认知和归属选择)——价值自信(即人获得充分的心理满足并给予高度的积极评价)——价值自觉(即人形成稳定的价值信仰和价值向往)——价值践行(即人运用价值观指导社会实践)——新的价值自省……这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这“五个环节”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价值自省是发端和前提,价值认同是理解和基础,价值自信是强化和动力,价值自觉是核心和关键,价值践行是目的和归宿,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

所谓大学生的价值自信,是指大学生对自身的价值以及所要践行的价值观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它主要反映了当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与选择定力,它既是一种心理自信,更是一种信念自信。培育大学生价值自信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必要的情感体验、有力的价值支撑和有效的评估标准。

(一)价值自信是大学生积极心理的“风向标”,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统一的,任何思想品德都是在人的积极心理的基础上形成的。价值自信作为一种充分的心理满足状态,是大学生积极心理的主导因素和显著标志。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价值自信。首先,价值自信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思想品德的构成“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的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倾向性整体。”[2]自信、乐观、平和、进取等积极心理,本身就是思想品德的构成要素和应有之义。其次,价值自信是形成思想品德的重要能力。思想品德的形成依赖于人们的评价能力。人的评价能力越强,理论认知就越深刻,思想品德形成就越快;反之,评价能力弱则会制约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价值自信建立在理解和认同基础之上,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价值的准确判断和积极评价,是形成思想品德不可或缺的评价能力。再次,价值自信是发展思想品德的内在动因。人的行为由动机引起,动机又由需要所决定。人们通过实现价值来满足自身的需要、提高自身的能力,需要和能力的发展又促使人们去创造和实现新的价值。在这个动态过程中,人们所产生的满足感和自信心成为推动思想品德不断发展的行为动机和内在动力。

(二)价值自信是大学生知行转化的“催化剂”,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必要的情感体验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决定了情感体验对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所谓情感体验,是指人们运用一定的社会思想品德、原则和规范去感受、评价周围的人和事情时产生的一种主观的情绪体验。情感体验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人的思想品德的每一个要素都是在情感体验中形成和强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在情感体验中开展和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运动也是在情感体验中推动和发展的。培育价值自信离不开情感体验,同时价值自信本身也是情感体验最显著的反映和结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自信对完成知行转化(即人的思想品德认识转换为思想品德行为)起到催化和强化的作用,大学生只有通过充分的情感体验产生价值自信,才能有效印证教育者灌输的思想品德观念,形成自己的思想品德认识;只有通过多次的情感体验强化价值自信,才能进一步淬炼自己的思想品德信念和思想品德意志;只有通过长期的情感体验巩固价值自信,才能逐步形成自觉的思想品德规范和行为习惯。总之,价值自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加深认识、增强信念、巩固意志的作用,是大学生完成知行转化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三)价值自信是大学生抵御外扰的“防火墙”,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的价值支撑

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制约。当社会发生变迁的时候,必然会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影响到社会成员对主导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当前,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已进入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一些人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有所动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抬头,封建落后思想沉渣泛起,资本主义思潮乘机而入,这些外来的消极影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挑战。价值观作为人们对周围人、事物、现象的作用和意义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人们处理事情、判断对错、选择取舍的根本标准和基本依据。价值自信作为价值观形成过程的重要环节,对巩固和强化价值认同、推动形成价值自觉和价值践行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人曰:“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墨子·亲士》)所以,只有培育和强化大学生的价值自信,让大学生真体验、真感悟、真信服,才能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判断能力和选择定力,构筑起自觉抵御外来消极影响和负面效应的“防火墙”。

(四)价值自信是大学生教育效果的“试金石”,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的评估标准

评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环节,也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评估要兼顾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精神成果是指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认同、消化和吸收状况;物质成果是指受教者将教育内容运用到社会实践并形成行为习惯。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其直接效果是精神成果,大学生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等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重要标准。然而,大学生是否接受了教育内容,并愿意付诸实际行动,教育者实际上很难进行有效检验和评估,更难以及时把握大学生的现实思想困惑以及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思想问题。价值自信作为大学生心理和精神状态的直观表现,不仅能够反映大学生对生活意义、人生梦想、价值追求的实现和满足状况,也反映了他们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程度。价值自信可以通过大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乐观、平和、进取等积极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进行直接观察,是大学生理性和感性、思想与心理、内在与外在的综合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直观而有效的评估方法和参考标准。

二、大学生价值自信的现状特征及分析

调查采取实地随机抽样的方法,以高校在读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544名,占96.7%,女生19名,占3.3%;来自北方省份307名,占54.5%,南方省份256名,占45.5%。调查问卷分为单选题、多选题、补充题三种类型,采用无记名的填答方式,确保了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86份,回收率为97.7%,其中有效问卷563份,有效率为93.8%。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自信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犹抱琵琶半遮面”——大学生普遍认同价值自信的重要作用,但是对价值自信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思考

调查中,在回答“你认为价值自信对个人的工作发展有影响吗?”的问题中(见表1),选择“影响很大”的占43.7%,选择“有一定影响”的占52.9%,这两项共占96.6%。在回答“你认为价值自信对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中(见表2),选择“促进作用”的占64.3%,选择“基础作用”和“决定作用”的共占34%,这三项共占98.3%。但是同时,在回答“你了解什么是价值自信吗?”的问题中(见表3),选择“了解”的只占13.7%,选择“不了解”和“没听说过”的共占45.6%。在回答“你认为价值自信与文化自信是什么关系?”的问题中(见表4),选择“有一定联系”的占58.3%,正确选择“前者是后者核心”的只占19.2%,选择“基本相同”、“完全不同”、“说不清楚”的共占22.5%。可见,大学生普遍认同价值自信的重要性,这为研究价值自信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但是也应该看到,大学生对人生、职业、理想等价值观问题还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一步加强启发和引导。

表1 你认为价值自信对个人的工作发展有影响吗?

表2 你认为价值自信对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

表3 你了解什么是价值自信吗?

表4 你认为价值自信与文化自信是什么关系?

(二)“树欲静而风不止”——大学生整体具有乐观自信的精神状态,但是容易受各种消极情绪的困扰和影响

调查中,在回答“你对将来到社会工作有信心吗?”的问题中(见表5),选择“比较自信”的占57.4%,选择“非常自信”的占22.2%,两项共占79.6%。在回答“你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信心吗?”的问题中,选择“非常自信”的占46.2%,选择“比较自信”的占42.7%,两项共占88.9%。在回答“你现在主要人生态度是什么?”的问题中(见表6),选择“自信”、“乐观”、“上进”的分别占44.2%、80.5%、84.7%。但是同时,选择“迷惘”、“纠结”、“不愿多想”、“与世无争”的均超过10%,各项消极情绪总和达到86.3%。在回答“你对将来到社会工作有信心吗?”的问题中,有13.7%的大学生选择“不自信”。可见,目前大学生精神状态在整体上是积极乐观的,其中有四成自信程度比较高,这客观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但是也应该看到,“迷惘”、“纠结”等消极情绪对大学生价值自信造成了很大干扰,也影响和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易被浮云遮望眼”——大学生特别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问题,但是影响价值自信的功利色彩明显增强

调查中,在回答“你将来选择职业的主要标准是什么?”的问题中(见表7),选择“追求梦想,实现价值”和“社会地位高,受人尊重”最多,分别占53.4%和27.2%。但是同时,在回答“你在职业方面最关心什么?”的问题中(见表8),选择“薪金收入”居首位高达75.3%,选择“住房条件”、“晋升职务”、“工作环境”的分别52.2%、39.8%、29.1%。可见,“梦想”、“价值”、“成才”已成为当下大学生的关键词和职业诉求,这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但是也应该看到,“物质至上”、“唯金钱论”等庸俗价值理念对大学生的影响明显增大,“工资收入”、“医疗保障”、“工作条件”等物质因素成为大学生衡量职业优劣和个人价值的重要尺度。

表5 你对将来到社会工作有信心吗?

表6 你现在主要人生态度是什么?

表8 你在职业方面最关心什么?

(四)“纸上得来终觉浅”——大学生比较注重价值自信的实践培育,但是理论灌输教育的实际效果令人堪忧

调查中,在回答“你认为如何树立价值自信?”的问题中(见表9),选择“实践培养”的占40.7%,远远超过占24.3%的“理论教育”。许多大学生在问卷中都提出要改变现有思想教育模式,克服“重说教、轻实践”、“理论现实两张皮”等问题,把价值观教育真正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在回答“你所在学校是否开展过价值自信的教育活动?”的问题中(见表10),选择“有”的占33.6%,选择“没有”和“记不清”的共占50.4%。可见,各地高校对大学生价值自信的针对性还不够强,理论灌输教育遭到了多数大学生的“吐槽”和“冷遇”。这既反映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同时也说明培育大学生价值自信不能单纯依靠课堂上的“照本宣科”和“纸上谈兵”,因此,更应该注重典型示范、实践培育、日常养成等教育方法。

表9 你认为如何树立价值自信?

表10 你所在学校是否开展过价值自信的教育活动?

三、培育和强化大学生价值自信的路径思考

(一)“理论自信”:以理论教育为主渠道,打牢大学生价值自信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人们对某种理论的认可和评价,首先取决于这种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和满足人们需要的价值性。也就是说,理论本身的科学性越强,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和说服力就越强;理论满足人们的价值性越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和作用就越好。“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3]理论教育是指通过基本原理、思想观念的传授、学习、宣传进行教育的方法,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和主要渠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教育之所以成为大学生不满的“众矢之的”,不是这种教育方法本身的问题,而是运用这种方法的教育者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在一个‘真’字,要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4]所以,培育和强化大学生价值自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仍然要坚持以理论教育为主渠道,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史国史和优良传统等教育,加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性和价值性的认识,真正做到“用真理说服人”,打牢大学生价值自信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二)“实践自信”:以实践培育为主阵地,强化大学生价值自信的情感体验和自觉践行

价值自信作为人们一种主观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需要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进行情感体验和自我感悟。只有这样,才能在主体的主观需求与客体的科学性和价值性之间建立起联系,使人们在充分的感官体验的基础上产生高度的积极评价。同时,价值自信是发展变化的,它形成之后需要外化为行为,在实践中不断地得以检验和反馈,经历“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为价值自觉和价值践行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也就是说,价值自信的形成除了取决于某种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和价值性,还依赖于人们自我的体验性和外化的践行性。因此,“科学性”、“价值性”、“体验性”、“践行性”是价值自信形成的四个基本要素,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培育和强化大学生价值自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坚持以实践培育为主阵地,通过典型示范、展示成就、节日活动、日常养成等途径,真正做到“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强化大学生价值自信的情感体验和自觉践行。

(三)“能力自信”:以全面发展为主目标,提高大学生价值自信的能力素质和自身本领

自信是能力素质的体现,建立自信离不开能力素质的提高。提高人的能力素质,其实质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广大青年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学习,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5]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术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和教育目标。问卷调查中,在回答“你在职业方面最关心什么?”的问题中,选择“学习深造机会”的占27.5%,这反映了随着竞争意识的日益增强,很多大学生对学习成才产生了强烈的紧迫感和现实需求。所以,培育和强化大学生价值自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目标,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政治鉴别能力、学习研究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大学生价值自信的能力素质和自身本领。

(四)“制度自信”:以完善制度为主支撑,提供大学生价值自信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

存在决定意识,精神信仰离不开物质基础。“我们讲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有坚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力量,也要有支撑这种精神和信仰的强大物质力量。”[6]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构建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因此,只有以构建完善制度为主支撑,才能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要完善生活保障制度,正确对待大学生的物质利益需要,立足学校的实际情况,尽量满足大学生合理的个人需要和生活保障,为价值观的培育践行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撑。要完善考核评估制度,建立价值观考核制度和评估标准,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考核和全面评估,考评结论与大学生的毕业成绩、品德评定、个人鉴定等材料一起装入学生档案,并与大学生的入党名额、保送硕博、实习推荐等工作挂起钩来,真正发挥考核评估的鞭策激励作用,不断激发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和动力。

(五)“文化自信”:以先进文化为主力量,营造大学生价值自信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环境

文化是价值的表征和体现,价值是文化的根本和精髓。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党提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形势下先进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根本目的。因此,只有以发展先进文化为主力量,才能加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引导和氛围熏陶。要积极搭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桥梁,让大学生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搞好舆论引导,围绕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加强引导,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的消极腐败之风。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传统节日、仪式庆典等契机,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要大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搞好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在校园醒目位置设置标语牌,悬挂张贴宣传画,彰显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价值追求,大力营造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

[1]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

[2]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7.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6.

[4]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编[C].北京:解放军总政治部,2014.228.

[5]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解放军报,2013-05-04.

[6]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N].人民日报,2014-01-01.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价值观价值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粒米的价值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给”的价值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