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铸件中床身结构的分析及优化

2014-10-13 02:39游达章张文强杨奇彪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床身立柱稳态

游达章,喻 朋,张文强,杨奇彪

(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430068)

中床身上连立柱下连底座,在插齿机机床机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床身与其他部件链接情况的好坏,以及自身结构的刚度、稳定性等对机床主轴的振动性有很大影响.本文对长机科技责任公司某型号插齿机中床身进行研究.在实际检测中发现,该型号机床在做低中速(冲程少于800次/min)试验时,机床工作比较平稳,但当做高速试验(冲程在800~1 250次/min)时,机床振动比较严重.尽管造成振动的部件很多,但对其进行动力学的振动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文献[1]对中床身静力学进行研究,认为床身有很高的静力学特性,结构上有很大的优化空间,并给出了一些结构优化的方案.但它并没有考察实际工况中中床身在做高速工作(冲程在1000次/min以上)时比较大的振动情况.本文运用模态理论分析中床身在高速工作时的振动,研究中床身在载荷激励下的稳态动力响应特性.

1 模态分析

1.1 模态分析模型

由于本文用到的部件比较复杂,不便于在ABAQUS中直接建立模型,故选择先在INVENTER2012中建立模型(忽略小孔),再以“*.SAT”格式导入到ABAQUS中.设置材料属性为钢材,密度为7.8×10-3kg/m3,杨氏模量0.21 MPa,泊松比0.3.实体化后定义模态分析步,运用子空间算法,提取前6阶模态.在施加载荷这一步时创建约束条件,约束条件有两个:一个是约束两个导轨除Z方向的所有自由度;另一个是约束丝杠孔Z、Y两个方向的自由度.由于模型比较复杂,采用四面体网格.划分网格后创建作业,待分析完成后进入可视化观察结果.前6阶模态如图1所示.

图1 前6阶模态频率及振形

1.2 激励频率分析

插齿机在工作时受到很多振动激励的影响,其中以驱动电机影响最为明显,插齿机所用的主电机转速为1 000 r/min,三个伺服电机转速都为3 000 r/min,电机引起的受迫振动频率按f=n/60计算,分别为16.67 Hz和50 Hz.电机在使用时,由于转子绕组不对称,使得定子和转子主磁力波相互作用的径向分量引起振动,即由成对磁极产生的电磁拉力引起振动,其频率是电机转动频率的2倍[2].据此,考虑电磁拉力的影响,所以两种电机的激励频率分别为33.34 Hz和100 Hz.

图1表明,中床身的固有频率(第一阶就有441.73 Hz),相对于施加于其上的激励频率(最大也才为100 Hz)是很大的,故中床身不会发生共振.因此,中床身的振动并非来自于共振,而是很有可能源自机床主轴上切削的交变载荷.

2 稳态动力学分析-模态

2.1 建立模型

由于涉及到动力学分析,就要施加载荷以及一些其他的边界条件,因而在建立模型时不得不考虑中床身上面的部分(即立柱部).中床身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中床身模型

中床身与立柱之间采用螺栓连接(8个),立柱部分是采用的简化模型,内部为全实体,进行PRO/E分析时,通过实际分析,将其质量设置为在2t,这样能较准确地模拟中床身部分的稳态动力学响应(包括静力学响应).

在三维建模软件PRO/E中建立图2所示的装配图(包括中床身、立柱、8个螺杆),另存副本为“*.Sat”格式,在ABAQUS中以部件形式导入,并以独立部件形式完成装配,,定义材料属性包括杨氏模量0.21 MPa,泊松比0.3.

2.1.1 定义分析步 设置三个分析步,分别是静力-通用、频率、稳态动力学-模态.频率取前6阶,采用子空间求解器;稳态动力学-模态的频率从0 Hz到30 Hz,点数50,步数为1,

2.1.2 定义相互作用 一是中床身上表面与立柱下表面的接触;二是8根螺杆分别与中床身、立柱的8个螺孔面的接触;三是8根螺杆分别与中床身、立柱的8个螺孔面的绑定约束.

2.1.3 定义载荷及边界条件 载荷施加在刀轴下端面上,大小为0.16 MPa,设置在稳态动力学-模态分析步下;边界条件设置见表1.

表1 边界条件

2.1.4 网格划分 由于模型结构比较复杂,这里采用四面体单元网格,为全局布种,大小为70,效果如图3所示.

图3 网格划分

最后建立作业,分析完成后观察结果.

2.2 讨论

从图4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应力为0.116~5.68 MPa,局部黄绿色区应力大小为20~40 MPa,极个别边角处应力达65 MPa,仍小于铸铁的强度极限(500 MPa).因此,中床身可以进一步减轻重量.

图4 静力学分析下Mises等效应力云图

图5 前四阶模态位移云图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增加了立柱及连接后,中床身的固有频率反而降低,但第一阶固有频率仍有231.98 Hz,仍然不会与主电机的主激励引起共振(以上共振变形的数量级在0.1 mm).

因为机床在实际加工中,当冲程数在1 000次/min(按f=n/60,冲程频率为16.7 Hz)以上时,机床振动比较剧烈,机床最大冲程数为1 250次/min,约合21 Hz.图6是中床身在20.81 Hz时的振形云图.(最大形变为4.205×10-4mm)

图6 20.81 Hz时的振形云图

就中床身本身而言,0.000 1 mm级的变形量是很小的,加上立柱后的变形图如图7所示.

图7 加立柱后变形图

可见0.001 mm级的形变量已经对中床身变形有明显影响,在建立立柱部分的模型时,采用的是全实体,这本身已经提高了机床的刚度,因此实际的立柱在此种工况下,变形情况比图7中变形大,数量级甚至可能达到0.1 mm级.

3 基于静力学及稳态动力学的结构优化

由于没有对机床其他大型部件的动力学分析,仅对中床身部分提出抗振方面的优化;虽然有很多种方法可达到系统性能优化的要求,但力图以最小的改动来满足这种要求,如中床身在发生振动时,远离丝杆孔的一边振动的更剧烈些,这是由于结构的不对称引起边界约束条件的不同带来的影响,可以选择把丝杠孔移到中间位置,但这样做使得蜗杆与其他的另一个重要传动结构发生干涉,势必要引起结构的巨大改变,同时加大研发成本;鉴于中床身中加强筋就2根,而且很短,故也不从改变加强筋厚度及分布的角度来优化结构.因此,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1)在中床身下表面正中间添加一个平面导轨,宽度为180 mm(鉴于图6中中间部位变形大);2)在中床身两导轨的前伸出端处加强刚度以减小振动,距离导轨端长度为130 mm.(图6中此处振动大)改进后的ABAQUS模拟结果如图8所示.

图8 改进后变形图

可以发现图8中变形量较图6小得多,此时最大变量为4.277×10-4mm,其他部位变形量平均在(1~2)×10-4mm 左右,变形量减小至一半以下.因此,最大变形螺栓的螺杆与螺孔的作用点应尽量靠近中间.

4 结论

以某型号插齿机的中床身为研究对象,针对机床在高速切削试验振动大的问题,建立动力学分析模型.分析表明,中床身中间部位及导轨头端是刚度最薄弱的环节.对此,提出了相应改进方案,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

[1]丁长春,殷国富,方 辉,等.龙门加工中心立柱静力学分析与结构优化设计方法[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3(03):3-4.

[2]雷宇晓.平面磨床有限元分析与优化[D].南宁:广西大学图书馆,2006.

[3]马 超,马雅丽,赵宏安,等.VHT800立式车铣加工中心立柱结构静动态优化及轻量化设计[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1,3(03):11-15.

猜你喜欢
床身立柱稳态
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稳态运行特性研究
碳化硅复合包壳稳态应力与失效概率分析
八旬老者 文化养生——记85岁北大老学长陈立柱
电厂热力系统稳态仿真软件开发
元中期历史剧对社会稳态的皈依与维护
精密卧式加工中心床身多方案性能分析与优选
五台山掠影
组合铝合金立柱在超大跨度玻璃幕墙中的应用
三通管加工数控专用机床床身的优化分析
基于有限元的钢爪摩擦焊机床身结构设计及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