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会讲故事的数学老师

2014-10-14 17:29孔卫华孔祥鹏
新课程·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故事数学老师作用

孔卫华 孔祥鹏

摘 要:学生喜欢听故事,数学课上能讲故事吗?讲什么样的故事?一个好的故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也会起到很好的记忆效果。

关键词:故事;作用;数学老师

传统观念对数学老师的定位往往是不苟言笑、严谨,甚至是学究样子的,无论学生还是家长往往都有这种想法。这样的老师没有出格,但似乎不怎么受学生的欢迎,通过和学生长期的交往,我发现他们都喜欢听故事,每当我讲起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各种神话故事时,学生总是目不转睛,我想如果把数学知识捆绑到故事里该多好啊!从那时起,我就立志要做一个会“讲故事”的数学老师。

一、故事的选择

1.巧妙利用——传统故事

片段:质数、合数

陈景润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一天,他的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家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中学辅导书,而且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激发了陈景润的兴趣,从而成就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2.现身说法——身边的故事

片段:打折

六一期间,老师决定去买一件衣服,这件衣服原本600元。甲商店打六折,乙商店采取了购物500~1000元免200元的方法,丙商店优惠总价的2/5,去哪家买最划算?

学生思考:去哪家买最合算,需要先求出每家的实际金额才能进行比较。甲商店打六折,说明是在600元的基础上打折,也就是600×6/10=360元。再看乙商店的价格,购物500~1000元送200元,上衣原本600元,只送200元,就需要付600-200=400元,然后再算出丙商店的600×(1-2/5)=360元。所以甲和丙最合算。

3.童眼看世界——儿童故事

片段:教学>、<、=

有一天,数字9从左边走来遇到了从右边走来的数字20,9看见20,不由得张大了嘴巴惊呼道:“啊!你真大呀!”(老师边说边表演,学生哈哈大笑,跟着老师一起做)

二、故事的作用

1.新奇传神——用故事导课

片段:教学加法巧算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学完加法,老师出了一道题目:1+2+3+…+97+98+99+100=?

老师心想,这下学生一定要算到下课了!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1.举一反三——自编故事巩固知识

在教学中常遇到刚刚讲过的问题,只要把题目中的名称和数量稍做改动学生就不会了,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把解决问题的办法与自己独有的思维习惯或生活经验结合。独立地记忆某个知识点或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有一定难度,怎样让新知识和原有知识经验相结合,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呢?下面就来看一下故事的魅力。

片段:教学“求部分”解决问题

问题:小白兔有56根胡萝卜,送给小黑兔一些还剩26根胡萝卜,送给小黑兔多少根胡萝卜?

解决问题时有学生列式:56-30=26(根),通过询问我知道了原因:送给了小黑兔就是小白兔减去的30根(口算出来的),剩下正好26根,跟题目的叙事过程相吻合。我让学生讨论,问题与计算结果相符吗?为什么会这样?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这两个减法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减去送出的部分,求剩下的部分;另一个是减去剩下的部分就是送出的部分,而这个题目是让学生求送出的部分,所以应该用第二个算式。

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我让每一位学生都编一个类似的小故事考考大家,下面就是学生的作品:

A:妈妈买个15个苹果,我和弟弟吃掉一些,还剩8个,你猜一猜我们吃掉几个苹果?

B:我们班一共有45名同学,到校的有40名,有多少名没来?

C:老师一共投了10个球,3个没有投中,投中了几个?

……

各種各样的问题,各种各样的情境全都发自学生的内心,正是通过一个个故事解决了他们曾经有难度的问题。

2.教给孩子讲故事——用故事演绎法解决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问题中最复杂、错误率最高的问题,原因就在于题目中往往有较多的文字叙述或带有对话的图画,这些对于看惯了动画片的孩子很难产生共鸣,难以摸清其中的数量关系,这时故事演绎法就派上了用场。故事演绎法有点类似于福尔摩斯断案中使用的情景还原,是让对话发出声音,让动作生动起来,结果立体起来,最后结合生活经验在脑子里放电影,帮助学生理清关系,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片段一:折纸鹤

我们班同学一起折纸鹤,一共折了36个,女生折了20个。男生折了多少个?

故事演绎法:(假如我是一名男同学)我们班全体同学在教室里折纸鹤,折了36个,都一起摆在了课桌上,数一数一共有36个,是男生折的多还是女生折的多?大家准备把这36个按男女生的分开,让女生先拿,拿走了20个,剩下的都是男生的,剩了多少个呢?36-20=16(个),男生折了16个。

片段二:鸡、兔同笼

鸡、兔共10只,32条腿,鸡、兔各有几只?

故事演绎法:我们站在笼子面前,看到里面有鸡和兔子,我给它们下个命令,所有的动物都抬起2条腿来,每只鸡只有2条腿,所以它们努力地飞在半空中不让自己掉下来,兔子都在作揖,这个时候地上应该有多少条腿呢?原来一共有32条腿,10只动物都站起来2条腿,在地上的就只有32-10×2=12条腿了,这些都是兔子的腿,这时候的兔子都在作揖,每只兔子在地上的腿只有2条,那么这12条腿就是12/2=6只兔子的,所以兔子有6只,鸡有4只。

让我们一起来讲故事,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生动活泼起来!

参考文献:

刘淑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游戏、故事教学.学周刊,2011(24).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故事数学老师作用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故事”是中国动漫的短板
迟到
魔力数学老师
我的数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