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学一线 理解高效课堂

2014-10-14 19:56杨志义
新课程·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讲座课堂教师

杨志义

什么是高效课堂?自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就认定只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考出好成绩,我的目的就达到了,这样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工作二十多年以来,一直是这个“理念”支撑我、鼓励我。可是,现在的学生无论你在讲台上多么的声嘶力竭,可他们的成绩总是提不高。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今天乘着课改大潮的东风,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固原市组织的“全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会”,我的心豁然开朗。短短三天的集中培训,让我感受到了高效课堂的魅力、领略了高效课堂的精髓。我深知,不虚此行。

首先,聆听了高效课堂倡导者、《中国教师报》编辑部主任李炳亭先生的题为“课改改什么”的讲座,让我学习到了“五步”教学模式。第一步:独学——就是让学生找出不会的问题;第二步:对学、群学——让学生去尝试解决问题;第三步: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小展示成果;第四步:教师纠错——大展示反馈问题;第五步:整理学案——自我反馈。在“五步”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做到“放手、示弱、利用”,同时我明白了什么是好教师的標准:第一,好教师是个学习的发动者;第二,好教师是个能让学生会学的人;第三,好教师能给学生以较远大的信念;第四,好教师的知识水平不一定比学生高;第五,好教师把学生当作最重要的资源;第六,好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向着特定目标前进的人,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李炳亭。

其次,由山东省兖州一中原校长、《中国教师报》特聘专家杜金山主讲的“高效课堂的八大支撑系统”,让我明白了怎样组建班级(班名、班徽、口号、班旗)、怎样组建小组,怎样的课才算好课,专家还分别从广度、深度、精度、发展性等几方面阐述了高效课堂的评价方法。广度——参与、提供、反应;深度——动身、动脑、动心;精度——设计、传输、感知;发展性——点燃生命与落实知识。“学海无涯乐作舟,书山有路趣为径。”——杜金山。

最后,参加了由华东师大现代技术研究所所长刘濯源的题为“聚焦思维可视化,提升学科能力,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讲座,将此次培训推向高潮。刘先生的讲座让我明白了,教师的作用就是给学生传授思维。

“真正的好课是一堂含有思维的课。”——刘濯源。

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我受益匪浅,同时明白了实施高效课堂最重要的方法和启示。高效课堂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高效课堂的提出和实施,对我们农村学校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和开始,课堂效果如何关键在课堂的实施者——教师。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转变教师角色。任何一件事情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要实施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关键在于教师。原来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现在的课堂教师的主导应该变一变了。我认为,高效课堂教师应从以下三点做起。首先课前准备是重点,原来的课堂是教师引导、讲解、分析,高效课堂把教师课堂上的讲变成了学生的讲,把教师的分析变成了学生的参悟,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其次预设课堂是关键,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少说,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什么都不干,这是一个“心智”斗争的过程,而不是表象;最后掌握学情是目标,什么样的学生设置怎样的问题,区别对待,因人而异、因情而变。

第二,大力提倡并积极推行“小组合作”模式。高效课堂的实施,必须建立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当前,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严重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升,尤其是农村偏远山区的学校,学生课堂外面吸收知识量极少(几乎为零),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就是学校、老师、课堂、课本,而这种大班额的课堂授课模式可以使一部分学生获得一些表象的、浅显的知识,但一部分学生根本记不住这些知识,那么分组合作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在分组时我们可以采取以强带弱、以优带差的方式,每组4~6人。他们面对面坐着,互相帮衬、互相监督,各有目标、各有任务,每个校长就是一名“教师”,一名“教师”管理3~5名学生,效益直线上升。

高效课堂打破常规教学,使课堂活化了,也使教师无从下手了,我们要以“我参与,我快乐,我成功,我自信”这样一种积极心态来面对课改。一堂课结束,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火花,留下意识的碰撞,留下思想的奔放,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讲座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