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2014-10-14 20:49林爱弟
新课程·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质疑问题意识思维

林爱弟

摘 要:适当的课堂提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探讨了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质疑;问题意识;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布鲁纳指出:“教學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可见,提问是教学成功的一条有效途径。提问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而且也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计划,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适当的课堂提问,能加快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解题能力甚至是数学思维素养的能力,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在这个时期的好奇心和了解的欲望比较强烈。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将漫无边际的好奇心转化为有效的提问、分析和解答,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一大课题。作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

一、提问氛围的培养

学生提问需要一定的勇气,特别是那些平时不怎么提问或者由于成绩不理想而不敢发问的学生。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的形象是十分崇高的。这个阶段的学生十分信任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教师要建立一种平等、亲切的师生关系,并且通过日常课堂的实践将这种平等的理念传达给学生,发动这一部分学生积极提问。问题只有在自由自在的思维空间中才会产生,没有和谐的气氛,就难以发挥自主性,也就更加没有深究的欲望。

二、注重提问的有效性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时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一直鼓励学生积极发问,而台下却无人发言,或者是一些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会特别踊跃地发问,而一些学生则“起伏不定”。认真分析该现象,不难发现:积极发问代表着这段时间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比较多,而“沉寂”或者是“沉默”则往往是因为得不到或者是比较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与鼓励。这实际上反映了一个问题:学生的提问只有得到反馈后才能够具有持续性,并且这种反馈必须是及时的和有效的。学生只有在这种不断的回应与思考当中才能够真正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提问能力也能够培养起来。

有效的提问,离不开学生和教师双方的共同努力。教师作为一个引导性的角色,其能否进行有效的引导直接决定着能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课堂氛围。小学生对于来自教师的关注度是比较敏感的,无论是教师对于自己的关注,还是对于伙伴的关注。适当的关注能够引起学生对某个问题或者知识点进行更多的思考。

三、积极的评价

低年级的小学生对来自教师方面的信息有着比较高的敏感度。因此,在提出问题后,学生也希望能够获得教师的反馈。在这里,对学生课堂提问的评价则成为教师给予反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这种评价主要还是以积极和正面为主。首先,不仅可以让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进行相应的评价,更要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表扬,如,“你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等。对问题的直接表扬与鼓励,对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有更加直接的作用。

其次,要十分注意措辞。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在学生提问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不要急于下“错误”或者“不正确”的定性结论。应该尝试着从学生思考该问题的思维方面来协助学生进一步理清思路,使学生能够在引导的过程中自己认识到一些错误,下次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

四、形式多样化

要想让学生积极踊跃地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回应或者回答,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除了关注教学内容外,更需要以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作为辅助。如,角色扮演,使学生在角色中体验提问和思考如何回答的乐趣。当然,教师在其中的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此外,开放式话题能够让学生进行更多的思考,适当地运用能够让学生进行发散性地思考。

在培养学生数学提问能力中,教师有效地引导是关键的一环。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些行为或者忽视却使得引导并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甚至是出现一些反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重结论、轻形式

一些教师会认为从提问的角度而言,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回答学生的提问即可。只要让学生了解到他们的任何一个问题,教师都会耐心地解答,自然地他们就会积极地提问,也就达到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其实不然,提问能力的培养,并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更是要上升到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要尝试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才是提问能力培养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师在回答学生提问的时候也要注意不仅仅是对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简单的解答,还可以有一定的拓展,要循循善诱,让学生了解问题的来源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等等。

2.仅针对提问的学生群体

由于学生个体能力上的差异,学生在思考等方面也有不同。这样,就会出现一些学生成绩比较好,也更加积极地提问,而一些学生则对提问毫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仅仅对着这些积极的学生在讲课,而要顾及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水平。否则,课堂将只是某一小部分学生的“天地”,只会使一部分学生成为课堂提问的“常客”,而一部分学生则无话可说。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觉得课堂很无趣,也就很难投入到课堂当中。

总而言之,学生数学提问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问题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加以鼓励和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只有在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平台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提出更多更有建设性的问题。

参考文献:

刘振宇.初中生问题意识培养研究:以数学研究性学习为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编辑 郭晓云.

猜你喜欢
质疑问题意识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