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线型教学”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打曲

2014-10-14 05:41沈荣图
新课程·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线形思考

沈荣图

摘 要:中年段教学是低年段的一大跨越,又是高年段的一种承接,怎样在承上启下中做好教学的准备。我想,理清教学的线是关键。教学永远是一门没有休止的课程,只要大家愿意去思考、去分析、去揣摩,教学一定会如红军挺进大渡河浩浩荡荡般涌入。

关键词:线形;思考;揣摩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感觉一堂阅读课的教学应该追求的是剥蒜式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将几个教学内容用一条线给串起来,既有语言知识点的专项训练,又有思维能力的拓展。这样学生接受知识不被动,老师讲授知识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学生的学习状态才会从“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在自己的观察和理解中得到锻炼。因此,以点带面的“线型教学”成了阅读教学的主打曲。下面我结合听完的课,谈谈自己对“线型教学法”的思考。

一、钻研教材,理清主线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材也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根本性工具。教材的解读关系到一节课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和引导。易学的教材教学内容的主线清晰明了,难学的教材教学内容的主线若隐若现,总让在千呼万唤中才“姗姗来迟”。因此,钻研教材时,通过走进教材与作者对话,走出教材与自己对话中,我们往往别有一番感受和理解。

例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扫一室”与“扫天下”》一文,初次阅读时,我们可能只读到了“扫一室”与“扫天下”的主人公是谁;接着再读读课文,这时或许我们能明白文章的寓意是人既要顶天立地,又要脚踏实地;实现远大的志向,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当我们一次次的走进文章,走进作者;又一次次的走出文章,走进自我时,我们就会慢慢地在阅读中理清故事的脉络,同时我们也会在思考中想想如何在一堂课中以“线形”的方式带领学生简约而不简单地学习语文。所以在思考之余,或许我们已经明白《“扫一室”与“扫天下”》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条线:“扫一室”与“扫天下”是谁提出的观点,“一室”与“天下”具体指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这样一个故事就变成了一条线,也缩小成了三个问题,那么“以点带面”的“线形教学”便不攻自破,学习的人思路清晰,那么我们的课堂便会在高效中为学生撑起一片热爱语文的晴空。

二、重构内容,穿线引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教学需要“删繁就简”,也需要大胆取舍。怎样处理教材就是执教者的教学智慧。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我们首先实现的是文本与老师的对话,而课堂教学实现的却是“文本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三者之间的对话,因此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怎样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进行内容重构是一种教学机智。

在《“扫一室”与“扫天下”》一文中,其实知识点甚多,有通过读第一自然段,了解青年陈蕃的特点;有阅读第四自然段,通过理解陈蕃讲得话,引导学生读懂“扫一室”与“扫天下”的两个“扫”的不同含义;有结合陈蕃注册的情况和抱负,理解“一室”与“天下”指什么;有课题两个双引号的意义;还有3个反问句的朗读和换句式以及揣摩它们的语气等等。如果按照教学用书的教学建议去进行课堂教学,那么课堂便显得零零散散,没有清晰的思路。因此,根据教学建议进行内容的重构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如我们在教学中只需把教学内容重新调整,先知道谁提出“扫一室”与“扫天下”这样的观点,再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接着辨析观点的利弊。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能紧紧围绕“‘扫一室与‘扫天下”这一条线展开学习,而且越学越深入,越学越有趣,从而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

三、点面结合,提高效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得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对文本进行解读时,怎样引导学生做到“以点带面”地有效学习是语文老师教学中应该有教学智慧,是我们经过钻研文本后,在与文本对话中应该提取的一些信息,也是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给学生能带走的一种能力。

在学习《“扫一室”与“扫天下”》一文中,我们怎样通过陈蕃住处的情况和抱负的对比,理解“扫与不扫”“大与小”,从而明白故事寓意,是教学中“面”的突破,也是“点”的提升,如思云老师她是以出示句段的对比,让学生通过比较理解“又脏又乱”;但教学至此,老师没有进一步概括总结出“让我们感觉又脏又乱”是这些表示“神态、数量和方位”的词,作者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他通过“神态、数量和方位”等词细致化地描写,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又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性鲜明的陈蕃——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以恶小而不为等的人物,这样学生通过一点拨自然就会明白“脚踏实地”才是生活的真谛。因此“以点带面”式的点拨既能引导学生以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在学习语文,又能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同时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教无定法。教学永远是一门没有休止的课程,只要我们愿意去思考,去分析,去揣摩,我们的教学一定会如红军挺进大渡河浩浩荡荡般涌入,那时,教学的春天离我們还会遥远吗?

参考文献:

骆道书.线型思维与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1992(02).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线形思考
短线法预制节段梁线形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线形控制分析
弯曲连续梁拱桥梁结构线形控制关键技术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加成固化型烯丙基线形酚醛树脂研究
Reclassification of Oligodon ningshaanensis Yuan, 1983 (Ophidia: colubridae) into a New Genus, Stichophanes gen. nov. with Description on Its Malacophagous Behavior
线形及星形聚合物驱油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