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浅析

2014-10-14 05:41余瑜
新课程·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语言

余瑜

摘 要: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详细说明与阐述,望以此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语言

一、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建构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进行对话的互动过程。在这一互动过程中,读者的社会知识、生活经验、情感经历等被有效激活,使讀者与文本发生碰撞与对话,这能有效促使读者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并由此产生精神的愉悦感。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把阅读教学仅仅局限于文本内容和文本知识点上,而是应当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并将此作为重要课程资源,使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期待,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建构。

比如,在教学《端午日》这篇课文时,我首先让学生讲述他们过端午节的情景,并讨论当地端午节的风俗和过端午节的意义。待学生发言后,我加以适时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是沈从文先生对湘西茶峒人民端午节习俗的描写。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看湘西人民是如何过端午节的吧!”这样,我就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阅读和探索的兴趣。

二、注重学生阅读感受及体验,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

传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师总是利用自身阅读代替学生阅读,忽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受,这样的阅读教学效果既耗时又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改革传统阅读教学模式,淡化教师权威意识,注重学生阅读感受及体验,鼓励学生勇敢发表自己意见,从而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

比如,在教学《背影》这篇文章时,首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现在有什么感受在你们心中油然而生,关于‘父亲,你们有什么想对老师和同学说的?”……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接着提出其他有关文本内容的问题。这样,我们既做到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容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注重学生对文本的记忆和积累,使其成为学生自己语言

在教学写作这块内容时,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写作时常常表现得语言匮乏、语言空洞,不能正确用语言将自己的感受、感悟等描述出来。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也应指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选择性记忆和积累,如文中的一些好词好句、优美段落等,然后以其为模式进行仿写和改写,这样,它就会逐渐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当然,这也是加深学生对文本记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还有很多,笔者只是简要阐述了几点肤浅的建议和看法,望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继续探索、继续实践,总结出更多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策略。

参考文献:

卢兴治.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1(Z1).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语言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