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探索

2014-10-14 08:59肇恒才
新课程·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情感目标理实一体化案例教学

肇恒才

摘 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过程,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与时俱进,加快改革的步伐和力度才能不断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进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改革符合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也具有其专业特点所决定的特殊性。结合我校本专业近几年的有效尝试,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的理念在实践运用过程中的探索做了一些总结分析。

关键词:课程体系;案例教学;理实一体化;情感目标

一、目前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力度不足

目前,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仍然保留原有“三段式”的课程设置模式,即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训教学分段排列;各学科仍过于追求各自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不是从生产实践中引出课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性较差,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各门课程各自独立,缺乏彼此应有的沟通;基础课、专业课与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联系不紧密,没有达到理论教学为生产实践服务的目的,学生的实际技能训练时间和项目不足。

2.课程体系与生产实际有较大差距

大量课时浪费在毕业后应用机会很少的知识上,加上专业课程和实训的课时不足,没有足够时间去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二、优化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

我校依据中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六章“职业教育”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战略地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经济发展需求性终身学习开放性职业教育系统性以及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6日)。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第42条)。

我校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国家重点建设示范性专业为契机,以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模式为参照,开展课程体系的改革。

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宗旨不变:就业导向,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载体的人的全面发展,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应当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具备持续发展的潜力。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而不是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或“专业理论”。也就是说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具有实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所以要明白我们培养的人才类型是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或操作型的技能人才,不是研究、设计型的人才。

创设工作环境,设置工作任务,确立工作对象,运用工作手段进行工作组织、操作,最终完成工作成果并展示。在掌握技能、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1)取消了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等理论课程;摒弃对本专业无用、无趣的内容,如,汽车机械制图等。将其中有价值的部分转化为工作手段直接移植、融合到汽车专业基础课中。在一年级直接开设《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其中就融合了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带传动、齿轮传动、材料热处理等原本单独开设的理论课程内容。现在其仅作为工作准备而应用在汽车专业课程中。例如,《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中的变速器这个项目中就包含了齿轮传动,在一年级开设的《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的《电源系统》项目中包含了欧姆定律、二极管等内容。

(2)在具体的教學模块内容上,拆解传统知识系统,根据工作项目需要做进一步的组织,重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使之在应用过程中更加高效、可行。例如,在二年级开设的《电控发动机维修》课程中,将空气流量计、进气温度传感器、节气门体设置在《电控发动机空气供给系统》项目中。

三、应用案例教学,提升专业素养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改革,更多地选取和设计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案例

把这些实例当作研究对象,让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排除等,在此基础上增长社会生产与生活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其整合的职业素质。案例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是讲课开始于实践,从实践中提出问题,通过分析发现规律,提炼理论,然后使理论回到实践,应用理论去指导实践。这正契合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课程的设计中,教师把贴近生活、体现时代性、具有专业特色的汽车维修案例利用多媒体或教师实车故障设置的方法展示给学生,创设、模拟工作环境。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师导演、学生表演的各环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日积月累,掌握故障检修的技能,提升专业素养。与此同时,注重小组合作,加强交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电控发动机》课程的《空气供给系统》项目中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汽车视频:一辆捷达轿车,行驶里程20万km。该车发动机怠速突然居高不下,转速高达1200 r/min,节气门开度为12°(正常情况下发动机转速一般为800~840 r/min,节气门开度一般为2~5°)。利用这个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掌握故障检修的一般方法与特殊处理,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汽车故障检修的逻辑推理能力。

四、坚持理实一体化,整合教学资源

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将专业理论课与实习课进行组合教学。当然它不是简单1+1的过程,而是整合所有可利用的教学资源,通过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有效地将课堂和实践结合起来,将技能实践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学到今后就业所必需的操作技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保证了学生能在学中求乐、在乐中求学。理实一体化符合中职教育的规律,所获得的效果也必然是1+1>2。

现仍以上一部分介绍的案例为例。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

(1)多媒体展示案例。

(2)提供实车、检修工具、教材、桑塔纳维修手册(整合教学资源)。

(3)分小组,设立任务,提出要求,包括按专业维修手册要求的操作要求、拆装步骤(包含企业6S管理)。

(4)学生分组分析、讨论,故障检修。

(5)成果评测,依据学生的检修思路、操作方法及检测结果进行评分。

(6)知识拓展。以本案为例,对于绝大部分学生要求检测出故障点在节气门体,而对部分专业技能较强的学生则提出更高的要求,细化到节气门体的怠速电机,以期实现分层教学。

(7)教师总结。

上述所举“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例全面整合了教学资源,用直观的方法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加大了实践的力度,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注重情感目标,实现全面发展

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最终目标,就是具有实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这里不但要有人的主动性、目的性,运用技术技法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能力,而且还包括许多非智力因素(如勇气、意志等)。因此,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改革,不仅包括智能素质、劳技素质,还必须促进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的整体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与技能目标相辅相成,能激活课堂教学,使学生乐学、会学。

例如,在《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冷却系课程项目的设计中播放一段新闻视频,介绍冷却液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从而巧妙地融入环境保护这一理念,同时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工作、学习中所需要的踏实认真的职业态度,对顾客负责的服务精神,对社会负责的公民意识。

以上就是我校根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探索应用。职业教育课程对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促进了教师及学生的成长。特别是理实一体化模式的优越性在日常的教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当然,正如前面所说的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改革才能與时俱进。我们将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出更加符合本专业特点,满足本地区需求的一条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01.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4.

[3]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开发案例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

[4]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06.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情感目标理实一体化案例教学
浅谈高中政治选修课堂的情感生成策略
入“虚境” 悟“真情”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三维动态形成性评价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汽车营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EXCEL在《投入产出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
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