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 素质教育

2014-10-14 09:18何秀英
新课程·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德育

何秀英

摘 要:以“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及“集体主义教育”两个方面为切入点,就小学语文中的德育渗透展开了研究、分析、总结与归纳。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人文;素质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日渐推广与普及,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越来越被一线教育工作者所认可与重视。小学语文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具的学科,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方面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以下,笔者就小学语文中的德育渗透展开初步分析与研究。

一、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爱国主义是支撑一个民族战胜困难与挫折,不断取得进步与发展的最主要的情感动力,历来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素材,语文教师必须对其予以足够的肯定、重视与合理的利用。例如,在教学《我爱祖国》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向学生依次播放我国大好河山的壮丽身姿以及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以此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主义热情。再如,在教学《王二小》时,教师则可以向学生讲解战争时期我国各民族人民英勇抗敌、守卫家园的革命壮举,以此让学生懂得:当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些都是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绝佳契机。

二、渗透集体主义与合作精神的教育

当代小学生大多数是家中的独生子女,特殊的温室家庭环境使得他们普遍缺乏良好的合作、团结精神,更谈不上拥有正确、科学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念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从语文教学实际出发,对其进行科学、恰当的集体主义与合作精神的德育渗透。如,可以在教学《蓝树叶》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李丽与林园园这两个故事人物。相信,这样的实践模拟情景会带给学生较强的情感冲击及认识冲突,使他们能设身处地地进行思考,并得出正确的认识:同学之间应该互有关心,互相帮忙,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这样才能形成团结一致、互帮互助的精神风气。再如,学习《飞机遇险的时候》这篇课文时,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基础的字词,更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学习周恩来同志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可贵精神品质,这也有利于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及精神的发展。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其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最终实现自身全面、和谐、可持续的發展与进步。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德育
人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