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改革中的信息技术教学

2014-10-14 09:18伊顺年
新课程·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新课程学科信息技术

伊顺年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课程,它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科学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現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愿望。如,教《Photoshop图章工具》时,我先从网络上找一些宇航员在太空的图片,然后将宇航员的脸部用图章工具换成自己的展示给学生看,正当学生惊叹不已时,我抓住机会问:“好看吗?你们也能做出同样的作品来吗?”得到学生肯定的回答后,鼓励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相信大家也能做得更好。无形中学生的心已向往能做出自己的太空旅行照片了,学习兴趣自然就高了。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基础能力之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四种能力:(1)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收集所需要的信息;(2)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够将丰富的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3)信息加工的能力。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4)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三、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相应的信息应是与中小学生各科的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这就产生了信息技术课程如何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整合,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比如,在“Excel函数应用”教学中,将数学中的求和、求均值等运算原理与计算机中的函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复习数学运算的同时掌握了计算机函数的应用。

四、注重培养青少年的信息道德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之际,人们往往只看到了它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而忽视了信息技术中某些不利因素给青少年成长造成的干扰和不良影响。例如,在互联网上除了大量丰富的学科知识外,也有许多不健康的内容,有时还有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等,而这些正是信息技术教育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因此在学习网络这一章时,我不仅向学生讲解因特网的优秀之处,而且不断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

总之,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很多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还有待于我们去摸索,要教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需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新课程学科信息技术
【学科新书导览】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