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春天”还给孩子们

2014-10-14 14:17刘胜民
新课程·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春天作文生活

刘胜民

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揉了揉惺忪的眼睛,大地到处洋溢着生命的嫩绿;桃树、杏树、梨树像比赛似的都攒足了劲,为人们展现出了自己最美的头饰,红艳艳,粉嘟嘟,美不胜收;一阵风吹过,麦田像绿色的海洋波涛汹涌,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金黄黄地开到了极致,数不胜数的蜜蜂在花丛中上下飞舞。可是,不少学生在作文中却这样写:阳春三月,我和爸爸回老家帮爷爷割麦子;春天,柿子如一个个红灯笼挂在树上;春天,地里长满了高大的玉米,它们精神抖擞,迎着掠过的风儿交头接耳,好像在悄悄地传递着丰收的信息……

为了表现“战胜脆弱”的主题,学生不惜编造自伤自残或者父母双亡的惨剧;为了突出一件有意义的事,学生虚构自己在上学的路上捡到100万元的支票,交给了失主;为了抒发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学生随意杜撰老师带病上课晕倒在讲台上,或者在路上接送学生,被洪水冲进河水里……学生在“谎言”中,编造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正值人生春天的孩子们,看不到六月才成熟的滚滚麦浪,领略不到秋天田野的丰收景象,感受不到千姿百态的人间真情。

学生作文本来就应该言为心声,坦诚相见,写真情实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可当下学生编造虚假作文之风愈演愈烈,从小学生到高中生,从平时作文练习到中考、高考的应试作文,“假、大、空、套”的现象非常严重,说假话,虚张声势;说大话,不着边际;说空话,向壁虚构;说套话,人云亦云。

学生胡编乱造的作文让我们反思:是谁屏蔽了学生作文鲜活的素材?是谁夺走了孩子们快乐的春天?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小学生作文说假话,抒伪情,靠胡编乱造、粗制滥造来应付老师、应付考试呢?

毋庸置疑,缺乏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一个重要原因。众所周知,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现在的学生,生活乏味、单一,根本没有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

上学时,孩子想自己骑自行车去学校。妈妈一脸的爱怜:“路上汽车多,坏人多,妈妈不放心,让爸爸开车送你。”蓝天白云,鸟语花香,可是坐在汽车里的孩子,看不见,听不着,嗅不到。

课堂上,堆积成小山的课本、练习册,一摞摞的作业本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先贤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学生连作业都做不完,哪还有时间读书?

节假日、双休日,孩子们难得清闲,打开电视、电脑,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看《西游记》,爸爸板着脸进来了:“考试成绩这么差,还想看电视、玩电脑?去!到屋里做作業去!”孩子悻悻地走进屋里,呆呆地坐在那儿,眼睛里噙满了伤心的泪水。

可怜的孩子,在家里被关在书房内,在路上被关在汽车中,在学校被关在教室里。失去了幸福和快乐的孩子,被父母和老师无数次地彩排,在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中重播着,自然和生活的现场直播,渐渐离孩子远去。如此这般“圈养”,学生还有多少生活的趣味及表达的欲望?既然自己的生活库存里无材料可供选择,无奈之下,只好瞎编一番交差。即便生活中有素材也懒得去发掘,编到哪里算哪里。久而久之,编造作文也就习以为常。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丽的大自然中,风景如画:五彩斑斓的花朵,汹涌奔腾的大海,辽阔无垠的沙漠,活泼可爱的动物;亲情的屋檐下,父慈母爱的故事时时发生;书声琅琅的校园里,友情和师生情的细节,悄然打动着许多瞬间;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社会大舞台上,一幕幕人间的悲喜剧天天上演……这些,都需要我们的孩子,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用眼睛去阅读,用心灵去感受,用纸笔去记录。学生的心中一旦积累了丰富鲜活的生活素材,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文思泉涌。

老师们、家长们、社会上关心下一代成长的有志之士们,来,让我们把春天还给孩子们,让他们知道,春天已经来了,让他们快乐地跑进春天,听听春风的吟唱,赏赏春雨的歌喉,看看春草的舞蹈,闻闻春花的芳香……诚如是,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是写作的愉悦,精神的富足,还有瞭望前程的一份沉稳和自信。

编辑 郭晓云

猜你喜欢
春天作文生活
漫生活?阅快乐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能否迎来“春天”?
生活感悟
本科批次合并:民办高校迎来“春天”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