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教师做教研活动的主角

2014-10-14 14:17刘冬梅
新课程·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例题教研目标

刘冬梅

我们提倡“课堂教學要以学生为中心”,把这一理念迁移到教研活动中是否也应该以教师为中心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组织了一次观课、议课教研活动。

在听过两位年轻教师的课后,老师们等待我对两节课进行评价。面对大家期待的眼神,我用谈话引出话题,结合本学期我们数学研究课题“三维目标的制定和落实策略研究”,我先问教师“本节课你们制定了怎样的教学目标?”第一位教师拿出课前填好的课堂教学互动评议表读了起来。第二位教师则表示接到讲课任务后就把精力放到课如何讲方面,还来不及仔细琢磨教学目标。我及时引导:“那你想一想,你想使学生通过课堂上你设计的各个环节的学习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呢?”从老师们的谈话中可以感受到她们很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但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不够重视。因此,我引导两位老师及同科其他老师从“三维”角度去描述,突出学生为行为主体。力争做到:①科学准确,教材把握到位,重点突出。②详细具体,细化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行为动词及条件、程度,而不是笼统地说一些放到哪课都适用的套话。③可观可测,描述的目标要易于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观察、检测。

接着,我引导老师们把目光聚焦到课堂,逐一提出这样的提示性问题:哪些环节和活动有利于上述目标的达成?哪些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落实或落实不到位呢?导致有些目标没有达成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呢?对于课堂教学你还有什么样的困惑?以上问题均先由讲课教师先反思,再由同伴互相补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或评说或建议,说得有理有据,神采飞扬。如,第二位老师讲的是“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课后她这样反思到:“我在课前做学情了解时发现,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而言特别简单,六年级的学生已学习了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本节内容题目难度相当于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所以,教材中安排两节的内容我在一节课中就全部讲完了,我也很困惑,不知是什么原因,希望大家帮我指点迷津。”一位老师这样分析到:“可能是你的设计缺少层次,重点不够突出。如果能在例题的学习上放慢节奏,学生的感悟再充分一些,可能情况就不一样了。”另一位老师这样建议:“学生的学习方式比较单一,自始至终经常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做看似省事,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虽然课堂上练习题的量很大,但思维深度始终停留在同一水平上,没有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这时这位作课教师说道:“听了大家的分析,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如果例题的呈现方式变为游戏活动抽扑克牌,将6张不同花色的牌做随机处理,让学生在猜可能出现的情况的过程中进行抽扑克的活动,这样做是否能使学生积累一定的活动经验,感悟一种可能性的大小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兴趣呢?如果每个环节都注重学生体验的话,一定会比单纯讲授、做题更有效了,可能就不会把教材中两节的内容压缩成一节了。明天给另一个班上课时我就试试这种方法。”听到这儿,大家都笑了,我也打心眼里乐了。是啊,老师们提的这些建议不正是自己想说的吗?我真庆幸自己为老师们提供了交流、讨论的机会。

最后,我问大家:“我所谈到的这些建议,是我个人见解还是来自于大家的经验?”大家互相看看,笑了笑。我及时启发老师和业务领导:“大家认为教研活动的主角应该是谁?今天活动对于我们学校今后开展教研活动有什么启发吗?今后我们的教研活动要如何搞?”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例题教研目标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我们的目标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