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提问策略初探

2014-10-14 14:17冯慧
新课程·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反馈有效提问策略

冯慧

摘 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有效提问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刺激学生的课堂参与。

关键词:有效提问;准备;策略;反馈

提问是一种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策略之一。然而,目前的课堂提问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有效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课堂提问的现状

课堂提问流于形式,华而不实,充斥着大量的无效提问;提问方式局限于一问一答式。在这种一问一答的提问方式下,提问是教师的专利,学生没有或者很少有提问的机会;学生的回答得不到有效的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放任的态度,回答不正确的不予订正,不完整的不予补充。

二、实现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有效提问实施前的准备

1.问题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课堂存在的意义是为了教学,所有的教学手段都应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课堂提问也不例外,所有的问题设计都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在“主体性教学”的课堂中,学生是主体,起着主导作用,并且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偏离教学目标的问题。

2.问题要适“度”

这里的“度”主要指问题的数量、难易程度和梯度三个方面。

(1)课堂提问的数量要适度,切忌两点:提问过少;高密度的盲目提问。

(2)针对提问的难易程度,现今课堂中主要存在以下两点问题:问题太容易,学生脱口而出;问题太难,学生听而生畏。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遵循量力性教学原则,难易要适中。

(3)提问要有梯度,即层次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能停留在一个层次上,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层层深入。

3.问题类别多样化,具有启发性

现今的课堂提问主要是事实性、展示性、封闭性和聚合性等记忆型、信息再现的问题,而缺乏推理性、开放性、反思性和发散性等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做出创造性回答的问题。其实这两大类型的问题在课堂提问中缺一不可,前者适用于课堂上学生思维由平静趋向活跃的过渡中,唤醒、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后者适用于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时,抓住最佳时间,启发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4.问题要针对不同学科各有侧重

问题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科特点各有侧重。比如,语文课堂注重营造氛围,帮助学生体会课文情感;数学课堂强调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发散思维的过程;英语课堂侧重对学生语言的应用和交际能力的培养等。

(二)有效提问进行中的策略

1.提问要有广泛性,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提问时应面向全体学生,提问之后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表情选择适当的应答者。提问的范围越广,学生的注意力越集中。

2.提问要把握恰当的时机

好的提问在于相机诱导。一般而言,开讲时提问,设置导向性问题,引入新课,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铺设“认知的桥梁”;教授新知识的过渡或转折时,提问有助于将教材结构和知识系统联系起来;在关键处,即教授重、难点时,提问有助于结合学生的兴趣与知识重点,强化学生对重点的把握;总结规律时,设置发散性问题,有助于将学生的求同和求异思维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提问方式多样化

目前主要的课堂提问方式是“提问—点名—回答”和“点名—提问—回答”,这两种方式中更受学生欢迎的是第一种,因为这种方式下,全班学生都会积极思考问题。而采用第二种时,没有被点名的学生就不会积极思考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提问方式,如提问举手回答,如果没有学生自愿举手回答,就采用上述第一种方式。不仅采用提问后个别思考回答,还可以提问后讨论回答,学生在与同伴讨论的过程中可以激发自己的灵感,也有助于组织应答的语言。

4.灵活把握等待时间

灵活把握等待时间是实现有效提问的重要策略之一。有研究表明,在提问后候答时间延长3秒,学生的回答效果最佳。但并不是每个学生和每个问题都适用于3秒这个范围,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问题,灵活把握等待时间。

(三)有效提问实施后的反馈

1.教师的反馈要以表扬性、鼓励性为基调

赏识教育强调人性中本质的需求就有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其特点是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对学生多加鼓励。总结赏识教育践行的方法,信任、尊重、激励、宽容、提醒是关键词。这些方法对课堂提问反馈有着很强的借鉴性。学生的回答总会有其合理、正确的部分,教师要对这部分给予一定程度的肯定。当学生的答复不得当或不能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不可挫伤学生的自尊。

2.教师的反馈要有原则性

原则性即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差别化的评价。对于过于自信的学生,要善于追问,即使学生的回答十分正确,也要注意表扬适度,不可过分。对于不够自信的学生,则要善于发掘其闪光点。

3.教师的反馈可使用非言语行为

非言语行为主要指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体态。学生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中获得暗示,也可以从教师的目光、愉悦的态度中得到信任、鼓舞和激励,从而增加其自信心。这些非言语行为能支持、修饰和代替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情感和态度。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如是说。提问前的准备、进行中的策略和提问后的反馈构成了有效提问完整的系统,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是实现有效提问的关键,也是每个教师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周卫勇.怎样上好课[M].首都師范大学出版社,2009:62-63.

[2]韩骥.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28(2).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反馈有效提问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对“未来教室”的初步探索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妙用“表扬”和“忽视”
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