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评式学习性评价在本科护生实验室开放中的应用*

2014-10-15 03:08谈益芬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广东省珠海市519041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15期
关键词:操作技能护理学实验室

谈益芬 李 佳 袁 野 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广东省珠海市 519041

护理学实验室是护理操作技能的训练场所,更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基地[1]。实验室开放可以有效利用实验室资源,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实验室在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了促进护生的有效学习,提高实验室开放的效率,在本科护生实验室开放的过程中引入自评式学习性评价,观察其对护生实训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法将我校2010级、2011级本科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将2011-2012学年参与实验室开放的2010级本科护生131人作为对照组,女生119人,男生12人,平均年龄(20.59±1.09)岁;2012-2013学年参与实验室开放的2011级本科护生160人为实验组,女生143人,男生17人,平均年龄(20.70±1.33)岁;两组基础护理学实验课教学内容、学时及授课教师均相同;两组护生年龄、性别、前期课程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实施方法

1.2.1 制定基础护理操作自评表:根据基护护理操作标准及评分细则制定自评表,每项操作包括仪表、评估、操作前准备(用物准备)、操作过程、操作后评价及反思记录等项目,由3名高级职称专家进行论证后定稿。

1.2.2 干预方法:护理学实验室每学年针对进行基础护理实验教学的年级护生开展实验室开放。护生在实验室开放期间可自行选择时间、内容参与练习。用物由实验员统一放置于物品柜,护生领取做好登记。实验组引入自评式学习性评价模式,教师在开放前交代学生相关事项:要求护生参与实验室开放时根据自己练习的操作项目领取自评表,操作完毕后进行自我打分,并简要记录反思总结。护生结合自评表查找问题,并通过查阅书本、数据库、咨询教师、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解决问题。对照组按常规实施。

1.3 评价方法

1.3.1 操作技能考试成绩:两组护生分别经过实验课堂教学、实验室开放训练后进行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考试。两组护生的操作考核形式、评分标准及考核教师均相同。

1.3.2 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实验室开放结束后,对两组护生以无记名方式进行自主学习能力问卷调查,所用量表由第二军医大学林毅、姜安丽编制。该量表[2]共28题,采用Likert 1~5计分法,共28~140分,由三个维度组成:自我管理能力(10题)、学习合作能力(7题)、信息能力(11题)。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为0.86,各维度(亚类)的 Cronbach’s a系数为0.69~0.79。

1.3.3 护生参与实验室开放次数:护理学实验室按计划实施实验室开放,护生每次参加均做好登记。根据两组护生登记参加的次数评价两组护生学习的积极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四格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基础护理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实验组160人,操作考核平均成绩为(89.30±4.81);对照组131人,操作考核平均成绩为(87.73±5.44)。两组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P=0.010<0.05)。

2.2 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s)

表1 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s)

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t P总分 90.54±11.52 86.29±10.99 3.20 0.021 0.002自我管理能力 33.98±5.01 32.37±4.66 2.81 0.005学习合作能力 21.90±3.68 20.73±3.79 2.65 0.008信息能力 34.66±5.40 33.18±5.33 2.33

2.3 两组护生参加实验室开放比较 见表2。

3 讨论

实验室开放是以提高护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为出发点,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护生综合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是现代高校实验教学模式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针对护理学专业教学计划内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不足的现状[3],如何更好地开展实验室开放是护理教育者亟待思考的问题。笔者尝试将自评式学习性评价理念引入实验室开放,取得一定的成效。

表2 两组护生参加实验室开放次数比较

3.1 自评式学习性评价有利于护生操作技能的掌握 随着护理实践教学地位的提高,计划内实验课堂的训练已不能满足护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需要,护理院校对实验室开放的重视程度及护生参与开放的积极性也日趋增高。但传统的实验室开放存在教师力量不足、护生在开放中练习较为盲目和随意等弊端。将自评式学习性评价引入实验室开放,从护生基础护理操作考核结果来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考核成绩具有差异(P<0.05),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与我校传统的实验室开放相比,自评式学习性评价模式有利于护生操作技能的掌握。在实验室开放的过程中,护生是在一个相对宽松、自主的状态下练习,护生对用物的准备、操作步骤及手法的正确性无法客观评判,如此重复的练习无法保证护生能够正确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引入自评式学习性评价,护生在每次操作完成后,以标准流程和评分标准为自己的表现打分,可以客观的判断操作的正确与否及自己的薄弱之处,从而多加练习达到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目的。

3.2 自评式学习性评价有利于促进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护生参与实验室开放,利用课余时间自行练习,在没有常规教学中教师指导的情况下,护生不得不放弃对教师的依赖,有利于培养护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分析结果(表1)显示,两组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分值均有差异(P<0.05),实验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信息能力均优于对照组。这表明自评式学习性评价有利于促进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入自评式学习性评价,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体,最大限度地挖掘护生潜能。护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视自己为学习过程的管理者,针对自己的实际操作及评分,确定学习的需要,进行时间的管理;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各种渠道寻求帮助及获取信息,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进一步促进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3 自评式学习性评价有利于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验室开放包括时间、空间及实验内容的开放,目的是为护生增加更多的实验机会,提供强化操作技能的平台。护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一个宽松、便利的学习环境中,在相对自由的学习过程中丰富和巩固理论知识,强化操作技能。将自评式学习性评价引入实验室开放,从两组护生参加实验室开放次数比较(表2)来看,实验组参加2次及以上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这也表明了自评式学习性评价有利于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相关研究提示,护生学习的主要动机集中反映在成就的动机上[4]。护生在自评式学习性评价的过程中,通过每一次的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的进步及监控自己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1]张静,井杰夫.浅谈护理实验室开放对实验人员的素质要求〔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9):79-81.

[2]林毅,姜安丽.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的研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6):1-4.

[3]范亚峰,王晓蕾,倪国华,等.危重症监护技术训练实验(训)课程构建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9,24(4):74-76.

[4]沈秋云.浅谈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在护理实践中的运用〔J〕.基层医学论坛,2005,9(10):909-910.

猜你喜欢
操作技能护理学实验室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关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省级测试的思考——以高中生物学为例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PDCA循环在护生中医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