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猪养殖经济效益研究进展

2014-10-16 00:48徐光涛
科技资讯 2014年2期
关键词:生猪经济效益

徐光涛

摘 要:生猪养殖在中国畜牧业中占绝对主导的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在生猪的养殖规模上则是进入了发展的阶段。本文主要对生猪在养殖规模上的经济效益做了相应的阐述,同时总结了在经济效益上的研究成果,并且对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提出了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生猪 规模养殖 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b)-0238-02

我国在改革以来,经济在不断的增长,同时农民的人均收入也得到了相应的增长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可知,在1985年中农民的人均收入仅有325.23元,到了2011年,农民的人均收入达到了新的水平,人均为6977员,经相比增长了近21.45倍,实际增长了12.5%。同时,城镇的居民家庭中,从1985年人均可以支配的收入从739.1元增长到了21810员,年均增长了13.9%。快速发展的收入水平使得人们的食物消费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特别是对动物蛋白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从肉类产品的生产结构来看,我国主要肉类品种按其产量由大到小排列为猪肉、禽肉、牛肉和羊肉,其中猪肉占总产量的2/3左右。随着人们对猪肉消费的增加,我国生猪养殖也逐渐趋于规模化和专业化。

据农业部统计,2008年末,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己经达到56%,比2007年度提高7~8个百分点,首次突破50%大关,这也意味着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首次超过散养比重,规模化养殖正式“控股”我国生猪养殖产业。随着规模化的继续发展,根据2012年《中国畜牧业年鉴》,到了2011年,中国猪肉产量和产值为5071.24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64.0%,生猪产值为9202.4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44.2%,中国生猪产业在畜牧业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愈发体现。

中国生猪养殖同样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生猪养殖普遍经济效益不高,养殖风险大;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明显,价格起伏较为严重;动物疫病给安徽省生猪养殖带来了较大影响;生猪散养在养殖中占主导地位,规模化程度依然不高;生猪养殖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或国内发达地区有一定差距。其中生猪养殖经济效益是影响生猪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以下是对国内外生猪养殖效益的综述。

1 国外关于生猪养殖及其经济效益的研究进展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Paul D.Soloway(2004)研究指出,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技术的出现和生猪养殖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刺激了美国生猪养殖业规模化的进程,随着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的下降,大量的小生产者被市场淘汰,剩下的生产者进一步扩大规模降低成本,结果出现了生猪养殖场数量下降,而规模变大,地理分布趋向于集中的格局[1]。McBride与Key(2003)认为,美国生猪养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生猪养殖规模的扩大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两方面,并对其变化进行了分析[2]。美国的爱荷华州大学Cheng Fang and Jay Fabiosa(2002)指出我国农户散养饲养生猪的饲养天数要多于专业户和大规模商业化饲养,农户散养饲养的饲料转化率低于专业户和大规模商业化饲养,这主要是源于不同饲养方式的饲料构成不同,农户散养饲养所用的青粗饲料在计算饲料转化率中没有被计入,我国专业户饲养的饲料转化率接近于美国中东部生猪饲养转化率,并且得出我国在农户散养饲养、专业户饲养和大规模商业饲养三种方式中,专业户饲养的生产成本最低,大规模商业饲养的生产成本最高[3]。美国爱荷华州大学的James Kliebenstein,Ben Larson,M.Honeyman和A.Penne(2002)发表的《生猪养殖成本和效益对比分析》一文中指出,美国生猪大中规模养殖效益一般高于散养或小规模养殖效益,可变成本如饲料成本大大低于散养或小规模养殖,规模养殖对饲用物质和服务费的价格(尤其是精饲料价格)的上升或降低不太敏感,这主要是由于规模养殖的利用率高,且规模养殖具有更高的管理技能和养殖技术,同时规模养殖有助于环境污染的治理[4]。Dr.Larry Martin,Dr.Zana Kruja,John Alexiou(1999)发表的 Prospects for Hog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in Canada (加拿大生猪饲养和加工的前景)分析得出,欧洲的人工成本大约是北美的两倍(丹麦生猪饲养的劳动成本最高),北美的人工成本是南美的两倍,美国的东部玉米带比美国的西部玉米带要高,而加拿大西部生猪饲养的饲料费在所有的生猪饲养竞争者中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其次是阿根廷和美国西部玉米带,丹麦和荷兰的生猪饲养的饲料费最高,这主要是由于欧盟的农业政策人为地导致了高的饲料价格[5]。

2 国内关于生猪养殖方面的研究进展

2.1 关于生猪养殖及其经济效益的研究进展

周世强(2013)针对生猪规模养殖经济效益不高,提出品种良种化、加强科学管理、完善免疫体系等措施[6]。沈银书(2012)在中国生猪规模养殖的经济学分析中指出,大规模生猪养殖的全要素生产率最高,中小规模养殖生猪的经济效益最好,而散养模式可以节约饲料、减轻环境污染。总之,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养殖四种生猪养殖方式各有优势,因此应坚持猪场“适度规模”原则,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逐步形成合理的、多元化的生猪养殖规模结构,充分发挥各种养殖规模的优势[7]。王松伟(2011)以南川区大观镇的调查研究为例,对农户生猪养殖的不同规模进行成本研究,指出农村生猪养殖正在日趋规模化,并且仔猪成本、饲料成本和人工成本是影响农户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成本效益的关键因素,小规模生猪是最适宜的规模选择,完善小规模生猪养殖模式可以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8]。王奎(2010)以涪陵江东营盘村的调查研究为例,对生猪养殖规模及效益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生猪农户散养的比例在逐渐缩小,规模化养殖的比例在逐步扩大且将成为我国农村地区生猪养殖的主导力量,同时在规模化养殖中,小规模的养殖模式经济效益最优,中规模养殖模式次之。因此中小规模生猪养殖模式也是我国今后的发展方向[9]。谭美英、武深树(2009)认为要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具体提出“六化”,即规划科学化、建设规范化、生产规模化、管理企业化、防疫程序化和污物处理无害化[10]。李桦(2007)对近三年来中国不同规模生猪养殖的成本效益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小规模和中等规模饲养生猪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大规模饲养生猪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其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具有最低单位成本和最高单位纯利润,而中等规模生猪养殖可以降低我国猪肉产出的波动、缓和猪肉供需矛盾、减少生猪生产成本、增加我国生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11]。刘芳、江占民(2002)运用多元线性回归计量模型,对我1991—2005年生猪养殖业散养户和专业户两种养殖模式进行了成本效益的实证分析,研究得出劳动力成本、仔猪成本、饲料成本、管理成本和设备成本等是影响生猪养殖业成本效益的主要因素[12]。董天泽、胡晓明(2002)对江西万年县的生猪养殖散户和规模户进行调查得出,规模化养殖可以利用优良猪种和现代化的养殖设备等,大大节约了饲料成本,缩短了养殖时间,取得了较好的收益[13]。endprint

2.2 关于生猪生产效率等方面研究进展

张园园、孙世民(2013)认为山东省生猪规模养殖技术效率波动比较大,总体而言不同规模技术效率从大到小依次是大规模、散养、中规模和小规模[14]。王乐、邓蓉(2012)对辽宁省生猪生产发展进行分析,提出辽宁省的生猪出栏量和产量已经超过了国内平均水平[15]。谭莹、邱俊杰(2012)中国生猪生产效率及生猪补贴政策优化分析,对生猪生产影响最大的是死亡费用,国家应该加大生猪防疫保险和补贴政策[16]。喻闻、孔繁涛、于海鹏(2012)认为农户散养生猪的养殖越来越依靠饲料,提高产出效率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饲料转化率[17]。徐雯霞(2010)对中国生猪不同饲养规模的成本效率进行比较分析,指出规模生猪养殖的物质费用成本高于散养,且规模越大,费用比例越高。从成本效益值的比较上来看,由于仔猪进价和精饲料费用在物质费用中占有很大比重,而规模饲养的这两部分费用远远高于散户养殖,因此农户散户的效益比规模养殖的效益高[18]。施凯(2009)对我国生猪市场波动因素进行研究,认为中国生猪生产结构和消费的变化会影响生猪市场的变动[19]。周胜利(2005)对我国生猪产业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中国生猪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并提供了政策建议[20]。刘芳(2002)通过对中国生猪养殖业生产的水平比较分析,指出目前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模式的生产效益要明显高于散养模式[21]。

3 结语

国外关于生猪养殖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养殖规模、成本、效益、效率、产地区位优势等方面,是以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环境为背景,以对发达的生猪养殖产业体系的建设总结为内容,以对生猪养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为目的。其中关于生猪养殖模式的研究,对生猪产品质量安全、防疫卫生的高标准追求,对科学技术在生猪养殖中应用的重视,以及政府对生猪养殖产业发展的支持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对中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从中国实际背景来看,中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还是有一段差距的,中国生猪养殖业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汲取精华,来服务中国生猪产业的发展。

在国内有很多关于生猪市场波动、产业规模现状、生产效率方面的研究,而对于生猪规模养殖经济效益的研究主要是全国范围内的泛泛而谈,或者是某些局部地区的研究,缺乏代表性,给我国整体生猪养殖提供的借鉴作用比较有限。因此,期待有更多的研究,可以把生产组织理论、经济效益理论和计量模型三者相集合,来研究中国生猪主产区的产业发展,找到最适合中国生猪发展的养殖模式,切实提高生猪规模养殖经济效益,最终增强中国生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从生猪养殖大国转变为生猪养殖强国。

参考文献

[1] Paul D. Soloway.Have Hog Producers with production Contracts Maintained an Economic Advantage of Independent Hog Producers in Recent Years? May15,2004.

[2] McBride WD ,Key N.Economic and structural Relation ships in US Hog production.Resource Economics Division,Economic Rervice,US derpartment of Agriculture.http://www.ers usda.gov/publications/aer 818/,2003.

[3] Cheng Fang,Jay Fabiosa. Does the U.S. Midwest Have a Cost Advantage Over China in Producing Corn, Soybeans, and Hogs? [C]. August 2002.

[4] James Kliebenstein, Ben Larson, Mark Honeyman, Arlie Penner. A Comparison of Production Costs, Returns and Profitability of Swine Finishing Systems[C]. Iowa State University, March 2003.

[5] Dr. Larry Martin,Dr. Zana Kruja,John Alexiou. Prospects for Hog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in Canada[C]. March 1999.

[6] 周世强.提高生猪规模养殖效益的综合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4(7):81-82.

[7] 沈银书.中国生猪规模养殖的经济学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8] 王松伟.农户生猪养殖不同规模的成本研究[D].西南大学,2011.

[9] 王奎.生猪养殖规模及效益分析[D].西南大学,2010.

[10] 谭美英,武深树.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思考[J].猪业经济,2009(12):21-22.

[11] 李桦,郑少锋.生猪养殖规模及成本效益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12] 刘芳,江占民.生猪养殖业成本效益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2(1):35-39.

[13] 董天泽,胡晓明.发展规模养殖打造生猪产业——对万年县规模化养殖情况的调查[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2(5):11.

[14] 张园园,孙世民.基于DEA模型的山东省生猪生产效率研究[J].2013,2(32):72-76.

[15] 王乐,邓蓉.辽宁省生猪生产发展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2,4(27).

[16] 谭莹,邱俊杰.中国生猪生产效率及生猪补贴政策优化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3(27):61-66.

[17] 喻闻孔,繁涛,于海鹏.中国农户散养生猪生产成本要素分析[J].中国猪业,2012(3):4-6.

[18] 徐雯霞.我国生猪不同饲养规模的成本效率比较[D].浙江工商大学,2010.

[19] 施凯.我国生猪市场波动因素分析及稳定性对策[D].上海交通大学,2009.

[20] 周胜利.我国生猪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

[21] 刘芳.生猪养殖业成本效益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2(1):35-39.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猪经济效益
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研究分析
解读生猪宰前检疫
新常态下会计与经济效益关系辨析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
电厂燃煤管理方法探讨
2016年2月生猪市场行情及分析
湖北2009年8月14日企业生猪收购价格
湖北2009年7月13日企业收购生猪价
2009年5月18日湖北企业收购生猪价
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