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2014-10-16 00:51孙颖
科技资讯 2014年2期
关键词:后备人才实证竞技体育

孙颖

摘 要:运用调查、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对西部地区竞技体育现存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得出,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过程中,西部地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应当根据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总体发展目标与趋势,结合西部地区区域的经济、社会、体育发展实际,确立培养“健康、全面发展”的目标定位,选择“多元化”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西部地区 竞技体育 后备人才 理论;实证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b)-0247-01

西部地区竞技体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建设体育强国的进程中,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运动员。作为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后备人才事业发展的好坏就成为西部地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是现行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慢慢暴露了诸多的缺陷及不适应,特别是在国家经济转型,体育事业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政府体育职能转变,这特殊时期,这些凸显的缺陷阻碍了西部地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培养、输送。现在西部地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表现出的较为突出的问题:资金的投入减少,动力机制萎缩,效率和效益下降。因此,政府部门应在相关政策上大力支持发展西部地区竞技体育,围绕战略思想和战略目标,研究适合西部地区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的新型模式,从而为适应新形势下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推动西部地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地指导。

1 西部地区竞技体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1.1 管理模式陈旧

首先,政府体育部门在现有“奖牌第一”不变的前提下,仍然是竞技体育管理者最大获益者,也是竞技体育主要的推动力量,政府体育部门首先保障宏观调控和业务指导上,而后运用全新模式对后备人才进行管理,以充分保证国家级大型运动会金牌任务的完成。如果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管理完全脱离教育部门的参与,是很难继续的,因此,后备人才未来发展的其中一个主体是以增强青少年体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从而解决运动员文化教育缺失问题。同时,鼓励吸收企业等市场力量在知名度较高的学校或者发展较成功的项目中注入利益的保障,对后备人才进行投资和建设,确定其主导地位地位,赋予企业机构相应权利,形成多元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良好发展格局。

1.2 政策支持薄弱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应该训练纳入教育的整体计划当中,从而建立体教融合全新的教育形式,这样不仅保证了竞技训练和文化学习的顺利进行,还为各阶段不能成为优秀体育人才运动员的转向及提前分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奠定了物质基础。另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尝试在区域内实现制度创新,让后备人才这个率先点在业余体校、普通高校中部分展开,打破原有的单纯挂学籍的方式,由政府部门牵头作为指导,实现真正的体教融合。

1.3 教练员整体水平不高

西部地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参与的知名度较高的教练员少得可怜,使得整体质量偏低,在课题组调查过程中发现,影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的关键因素中,教练员的福利、待遇难以得到满足,导致其不能安心本职工作。具体表现:第一,各级党政及组织人事部门缺乏相应支持,教练员的编制、待遇等基本问题没有保障。第二,体育系统和学校缺少关注氛围,教练员在进修培训方面的机会少之又少。第三,竞聘机制薄弱,年轻、学历高、成绩突出的教练员可没能得到相应重视。第四,教练员培训体系缺失,大型赛事观摩机会很少、高级别教练员交流几乎没有、体育科研与训练结合的实践力量薄弱。

1.4 参赛经费不到位

据调查,在西部地区只有极少数的竞技体育项目能获得赞助,大多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少量的培养部门的专项拨款支撑发展。竞技体育的市场化、产业化有待运作。成熟的商业运作是竞技体育持续发展和不断壮大的重要基础,这也是沿海地区及发达的中东部成功的经验。因此,西部地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应走社会化的道路,以产业化为突破口,以俱乐部为依托,积极探索市场化、开发和培育后备人才竞赛与表演市场实现经费来源渠道的多元化,以保障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2 西部地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思路

通过对西部地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经验总结和展望,可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做以下分类,以选择最适合西部地区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的模式。

2.1 体教融合

体教融合模式的实质是体育与教育的融合,是教育系统依靠自己的资源优势,培养学习和竞技最佳的大学生运动员。其培养主体仍然是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或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这一模式通过引入教育资源,能够较为有效地解决人才培养目标过于单一的问题,通过科学的训练与学习相融合,确保运动员的文化素质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从实践来看,尽管该模式应用最广,但由于体育与教育在合作的深度方面不够,学、训矛盾无法在根本上得到解决,使得这一模式的功能没有最大发挥出来。具体来看,主要表现为五种类型,一种是以地方体育局训练基地为基础,运动员的训练、生活、管理仍在体育系统内,文化课学习到学校或者由学校教师到体育系统上课。另一种是以大学为依托,运动员学习、训练、生活、管理在学校,由学校聘教练或由体育系统派教练员到学校组织训练和参加管理,也可以在体育系统负责训练和主要经费的情况下,将专业运动队建制放在学校。

2.2 多元化模式

本次课题调查发现,在西部地区的部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是体教结合,而多元化培养模式还只能说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因为我国现有的体育社会组织还难以以承担起这项职责,所以完全依靠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力量还不足以实现多元化培养模式的基本目标,需作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新时期,西部地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上,为确保目前运行良好的机制的正常发挥作用,仍要以各培养部门和后备人才基地等为主体。同时,一方面应扩大后备人才培养的组织网络,积极支持与鼓励个人、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到培养后备人才当中来。另一方面为解决学、训矛盾,要对现有“体、教融合”并进行深入和实质性的探索,努力寻找适合西部地区区域 “体、教融合”新路子。

3 结论与建议

1)以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为西部地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2) 西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必将带动体育产业的开发,加快体育社会化的步伐,赶超最先发展起来的沿海地区及东部。3)解决好体制创新与改革,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对策和项目布局,重视后备人才长期稳定的培养,提高教练员科学化训练的程度是西部地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

参考文献

[1] 虞重干,张军献.“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建设[J].体育科学,2006(6)

[2] 马珺,任庆军,刘凌宇.西北地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3(6)

[3] 数据来源:成都市体育局.endprint

猜你喜欢
后备人才实证竞技体育
中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大学生篮球联赛后备人才培养与参赛队伍建设研究
云南省投掷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分析
O2O电子商务顾客满意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