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4-10-21 06:35罗德香
课外语文·下 2014年9期
关键词:教学环境教学手段教学有效性

罗德香

【摘要】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创新地把握课堂,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本文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教学环境;教学手段;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现代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创新地把握课堂,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学习在原有基础上的收获和进步的程度发挥到最大化,这也是衡量教学水平显著标志。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我的具体做法及体会如是:

一、改善课堂教学环境,为“有效”奠定基础

和谐的教学环境对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课堂教学环境是课堂内外各种因素的集合,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感觉,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

(一)树立科学的课堂理念,淡化权威意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淡化权威意识,不要以教育者自居、高高在上而拒人于千里之外,人为地造成师生隔阂,影响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把微笑、鼓励、竞争带进课堂。鼓励学生多说,我常常对他们讲:“老师不担心你们答错,就怕你们不答。”课堂上学生回答错误,有些学生偷偷笑,我就微笑着对大家说:“老师相信你们是善意的笑,也许他的答案不妥,但我们可以完善它;我相信你们是为他的勇气、独特的见解鼓励的笑,更为你们自己有其他创新的见解鼓劲。”此时教室里响起真挚的掌声。

创造轻松的氛围的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确定探究方式。经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生动起来,民主和谐的课堂才是有效课堂的前提。

(二)坦诚相待,倾听心声,真情对话构建人性化课堂

和谐的课堂不应只有教师的声音和教师想听到的声音,只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展开思想的碰撞,发表富有创造性的观点和看法,这样的语文学习才是深刻而有效的。随着课改一步步推进,我们的孩子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自主性越来越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随之出现的课堂“杂音”也会增多,面对“杂音”教师要学会真心地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并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这些“杂音”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或许会耽误我们教学的一些时间,当然,或许也会让我们收获意外的精彩。

教师应以一颗开放的心,以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非预设生成,善于发现非预设生成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在错误中明理,将意外转化为精彩。教师只有关注学生的反应,重视学生的问答,重视学生知识、能力、良好的情感态度与科学的价值观的生成,才能促使理想的和谐课堂的形成。

我相信经常笑对学生,真诚的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与学生坦诚相待,以平等的态度去信任、尊重每位学生;乐于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如此,学生上课就如沐春风,学习热情才会高涨,勇于表达,相互激励,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更高,和谐的花朵必会绽出。

二、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提高“有效”的程度

(一)充分发挥课前的“经历”作用

学生的经历影响他的发展水平,也影响着他的课堂学习效果,课前,针对每一个知识点而言,学生都有他自己不同的经历,这个经历是他们学习的基础,也往往就是我们教学的切入点。所以,我们要在课前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真正做到“学生怎样生活和经历的,我们就怎样教学”,教学的思路顺着学生,学生自然参与率高,自然会感觉到自己距离教学是那么的近,理解知识也会变得轻松无比。

(二)合理发挥媒体的辅助功能

在信息化时代,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教学模式已逐渐显得缺乏生命力,发挥动态、开放的多媒体功能,使得我们的课堂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绝大多数教师已在这上面尝到了甜头,并乐此不疲。

比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通过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时,有些同学对王熙凤不是很熟悉,我顺势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王熙凤的扮演者邓婕,将王的语言风味展现得淋漓尽致,表演惟妙惟肖。在开怀大笑中,学生知道:王的性格—未见其声,先见其人;八面玲珑,在贾府地位相当高,深受贾母宠爱。

当然,一定要杜绝滥用媒体的现象,我们使用媒体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上的重点、难点问题,而不是把媒体成为“热闹”的工具。如果这样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三)适当整合使用生活资源

生活即语文,我常对学生说。如遇到这样的题目—一位导游为中学生做关于中山陵的解说,开头说的是“先生们,女士们”,我说这样称呼不恰当。学生说:“老师,你说错了,我们成年了!可以称‘先生们,女士们。”我笑着说:“假如你到菜市场买菜,假如卖主是家乡人,且是一位老者,你说‘可以称二斤圣女果吗?”学生哈哈大笑,从笑声中我明白他们没有异议了。巧用生活资源,不仅可活跃课堂,而且可以轻松掌握知识。

三、注重评价的引导作用,为“有效”提供有益补充

新课标重点强调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体现评价方式的灵活性,重点突出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评价学会调节自己的学习方式,使他们的学习方式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才是最有效的。所以,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一味地表扬或空洞地表扬,评价语言要具体化,要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一直在追求的目标,我会继续研究、推敲,改进做法,力争在“有效”上再有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叶圣陶.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M].北京: 科学教育出版社,1980.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环境教学手段教学有效性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营造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探究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