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田子坊——探究创意产业街区商业化对居民社会关系的影响

2014-10-21 18:08赵莹余美瑛
基层建设 2014年8期
关键词:志成商业化居民

赵莹 余美瑛

同济大学 上海 200092

摘要:90年代以来,创意产业在全球发展迅速,掀起了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在欧美等国的带动下,中国的创意产业也逐渐起步。田子坊作为上海自下而上发展出来的创意产业园一直被被视为自下而上的创意产业发展的经典案例。然而创意产业发展经验不足、管理混乱,许多创意产业园区后期逐渐商业化,导致最初激发了这个地区活力的创意工作者反而不断被排挤出去,不同于从工厂区发展而来的商业区,从厂居混合的街区中逐渐形成的产业街区对传统街区中的社会关系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而园区也失去了最初的文化氛围。

关键词:创意产业商业化历史街区传统街区社会关系

一、调研与分析

1.田子坊的商业化历程

1930年的泰康路是法租界与华人区的交界处,且靠近通往黄浦江的港口。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工厂区与居住区混合的格局,泰康路201弄的志成坊就此建成。从1950年至1998年,经过私人厂房改国营企业后遇改革开放又逐渐衰败的志成坊成为了一个普通的里弄住区,旁边是充满市井气息的马路菜场。然而掩藏在市井气息之下的,这块地区的文艺气息却从建成之时起就已经奠定。上世纪三十年代,在画家汪亚云夫妇的努力下,新华艺专在此创立,加之处于法租界内,吸引了一大批文艺界人士。

1998年志成坊在新千年到来之际,也迎来了自己的华丽转身。从8月份开始,为了以文化发展经济,打浦桥街道办事处开始规划“泰康路文化街”。1999年12月28日第一家特色店“一路发”陶瓷卖场入驻泰康路37号,拉开了志成坊改造的序幕。根据采访资料了解到,当时的街道主任郑荣发是整个志成坊改造项目的发起人。他将里弄工厂改造为文化产业园区,并请来了陈逸飞、尔冬强等知名艺术家。2000年开始,志成坊通过低租金甚至免租金的方式吸引了多个国家近600名艺术家,并形成了以室内设计、视觉设计、工艺美术为主的产业特色,2002年经画家黄永玉更名为田子坊后,泰康路210弄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初期的艺术家主要集中在里弄工厂改造的厂房里,2002年挂牌以后,田子坊的影响力不断增大,但在2004年却突然面临旧区拆迁的问题。为了抗衡拆迁的压力,街道办事处请来了同济大学历史保护的专家学者,联合已经住在这里的艺术家们一同呼吁保护田子坊。为了证明留住田子坊不仅有文化上的价值,还有着实际的经济上的价值,著名的经济学家厉无畏也被邀请来考察田子坊的发展,在他的指导下田子坊确立了“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定位。这个时候,另外一股来自底层的力量也在发挥着作用。当时,由于田子坊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意产业业主已经挤满了里弄厂房,于是业主与居民开始自發地沟通谈判置换事宜。居民获得了租金之后不仅能搬出去改善生活还有盈余,于是很快居住区里的店面就发展到几十家。最终经过多次的协调,区政府终于撤销了田子坊的拆迁令。

在大家为抵抗最终获得胜利而高兴的时候,事情却又开始向着始料未及的方向发展。由于2004年之后在“创意产业园区”的名号下,田子坊开始允许商业进驻,居民与店主也开始了一场长久的拉锯战。210弄的艺术街带动了周边的发展,248弄、274弄、200弄相继发展起来,从业态上来看,210弄主要还是以画廊为主,248弄则以餐饮业、咖啡店为主而274弄和200弄则主要是服装和小商品。这样的业态分布其实也是有其背后的原因的。210弄是田子坊最初的起源地,因此自然而然是艺术气息最为浓厚的一条街,在餐饮业进入之后旁边的248弄迅速发展起来,并带动了274弄和200弄。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有居民提出商业的经营干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在居民的争取之下,园区的餐饮业数量限制在60家,因此后进入的店铺主要是其他类型的商业。尽管如此,居民的生活环境依然受到了严重影响。

2010年借助上海世博会的春风,田子坊申报为上海市AAA级旅游景区成功,田子坊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和相关区县人民政府、交通窗口单位合作建立了上海市田子坊旅游咨询中心,原卢湾区政府也组织相关干部成立了田子坊管理委员会,并出资1000万元对社区公共设施进行改造。田子坊俨然已经变成了一个供人参观游览的景区,并且主要以商业为主,这样的环境显然已经不再适合居住了。然而由于位置不利、年纪大等种种原因,仍然有11%的居民住在田子坊,对于这部分居民谁都束手无策。据了解,政府对田子坊的发展目标是变住户人口为国际化就业人口、变居住功能为综合商业功能、变居住社区为国际化休闲区。这样的发展目标与仍然住在这里的居民的客观情况是存在矛盾的,各方都在争取自己的权益,有关方面也难以提出协调的措施。除了客观矛盾以外,田子坊最后发展的结果如果是原住民完全迁出,也就同饱受争议的新天地模式一样,只剩下空壳了。

2.里弄居民内部关系网络的破裂与重组

居民内部分为两派,一派将自己的房屋出租,拿到较高的租金,在外面另寻房子居住。他们是社区商业化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另一派则未出租房屋,继续留在已经不复平静的田子坊里,忍受着油烟噪音和随着田子坊的繁荣所带来的高物价。他们是社区商业化的影响者。这两部分居民处于不同的立场,为了不同的利益目标,互相对立起来,彼此关系开始紧张。

图1 田子坊业态分布

第一派的居民,以周心良为首。当初刚从新疆返沪,找不到工作又病痛缠身,周心良突发奇想,把自己的底层门面租给了服装设计师,拿到了一个月3500元的房租。这在当时是个大数目。周心良尝到甜头后开始积极鼓励居民出租房屋。他最开始自己用一个小木牌写了“田子坊房屋中介”的字样挂在门口,免费帮想入驻的店家与居民联络。后来他进了一家中介公司,每月拿2000元的工资,负责房屋出租接待事宜。于是陆续有居民将房子出租,拿了比较高的租金在外面另寻房子住。这些居民的房子,多数

猜你喜欢
志成商业化居民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实践与思考
石器时代的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天·水》《时空》
胡释中、刘虹、肖文庄、张志成作品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浅析基于微信平台的商业盈利模式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