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困惑,走出迷茫

2014-10-21 20:02许华存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
关键词:定值轨迹道题

许华存

高中数学教学到了高三阶段基本都是复习课,常规模式的复习课对于老师来说已经有了教学“疲劳”,学生也有了听课“疲劳”。怎么样让高三的复习课活起来,让老师和学生都有新鲜感?笔者在高三二轮复习时做了一些尝试,主要把背景差不多的题目做成小专题的形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以下是《立体几何中的轨迹问题》的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这几次作业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涉及到空间的点的轨迹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这类问题,希望能帮大家解决一些困惑。

例1、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点P是平面ABCD内的动点,若点P到直线A1D1的距离等于点P到直线CD的距离,则动点P的轨迹所在的曲线是()

A.抛物线B.双曲线C.椭圆D. 直线

师:请同学们先在草稿本上画个图吧!

生甲:这道题不是做过了吗?

师:那好!请你说一下怎么做。要不你上来?(学生笑)

生1:还是下面说吧!在平面ABCD上随便取一点P,过P作PM⊥AD于M,过M作MN⊥A1D1于N,连接PN,再过P作PG⊥CD于G,则PN=PG。而PN2=PM2+MN2=PM2+1,∴PG2-PM2=1。这样就可以得到轨迹是双曲线了。

师:这么快?

生1:那就坐标系好了。分别以DA,DC为x轴,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P(x,y),则有x2-y2=1,所以轨迹是双曲线。(老师在黑板上画图)

生2:那还不如直接建立坐标系。

师:同学们以为呢?

生3:我认为直接建系的话,P到A1D1的距离比较麻烦。还是先转化,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好一点。

师:大家都说得有道理。这个题目表面上看涉及空间点的轨迹问题,其实点在面ABCD上运动,所以我认为先转化为平面点的轨迹问题,然后再建系,也就是用解析几何的方法解决了。主要体现从空间问题到平面问题的转化。

例2、如图2,已知平面α∩β=l,A、B是l上的两个点,C、D在平面β内,且DA⊥α,CB⊥α,AD=4,AB=6,BC=8,P是平面α上的一个动点,且有∠APD=∠BPC,则四棱锥P-ABCD体积的最大值是()

A.48B.16C.243D.144

师:这道题上次也做过,但做得不好。先找个同学问一下。生3,你上次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

生3:我是做了点,做到后来是猜的。(不好意思了)

师:那你把自己的想法说一下吧!能说多少是多少。(老师黑板上画图)

生3:这两个平面是互相垂直的。四棱锥的底面是一个直角梯形,面积是36,所以主要是求高。∠APD=∠BPC,可以得到PB=2PA。(老师打断:为什么啊?)

生3:ΔADP和ΔBCP都是直角三角形,这两个三角相似,BC=2AD,所以PB=2PA。感觉最大值是4。

师:谁能接下去吗?

生4:因为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所以P到平面β的距离就是P到l的距离。以AB的中点O为原点,直线AB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3,0),B(3,0),设P(x,y),则有(x-3)2+y2=2(x+3)2+y2,(老师黑板上板书)化简得,x2+y2+10x+9=0,(x+5)2+y2=16,这表示圆心为(-5,0),半径等于4的圆,所以有-4≤y≤4,所以P到x軸的最大距离是4,所以体积为48。

师:回答的非常好!看样子我这个老师是多余的了。(学生笑了)其实这道题也可以理解为一个空间轨迹问题,P在面α上运动,求出P到直线l距离的最大值。先把两个角相等转化为两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再把数量关系转化为轨迹,再根据曲线方程求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3、如图3,AB是平面α的斜线段,A为斜足,若点P在平面α内运动,使得ΔABP的面积为定值,则动点P的轨迹是()

A.圆B.椭圆C.一条直线D.两条平行直线

师:这是2008年浙江省的高考理科卷第10题。大家熟悉吧!说实话,刚拿到题时我也没思路啊!只能建系,但这道题建系也很麻烦啊!现在我们都知道用什么方法了?

学生一起:交轨法!

师:再解释一下吧!有些同学还不是很清楚。我们先求出P的轨迹。线段AB的长是定值,ΔABP的面积也是定值,所以什么也是定值啊?

生:P到AB的距离。

师:在平面内到定直线的距离等于定值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两条平行直线。(黑板上画图)

那么在空间这样的点的轨迹就是把这两条直线绕已知直线旋转了,所以轨迹就是以定直线AB为轴的圆柱,又P在平面α上,所以P的轨迹就是平面与圆柱的交线了。题目还有一个条件说AB是斜线段,所以是用平面斜的去截圆柱,轨迹就是椭圆了。所以如果将本题看成空间两个轨迹的交线,这个问题就简单多了,这叫居高临下。

师:时间过得很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求空间轨迹的几种常用方法,如转化,建系,模型,交轨等,其实还有其他想法,如类比。

本文是笔者在高三二轮复习中的一节课的课堂实录。教学内容来自于平时做的综合卷中的一些作业,以及同类型的题目。这个专题主要涉及空间点的轨迹问题,这堂课主要归纳了这类问题的几种常见做法,有转化法、坐标法、交轨法、类比法和几何模型等方法;由于这类题目都以小题形式出现,课堂上也渗透了特殊值法和端值思想。从教学效果上看,这堂课给枯燥的二轮复习课带来了生气,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课后与部分同学的交流来看,有的同学反映这堂课的内容与方法有的知道,但没有归类;有的知识点模糊,有些题目感到比较迷茫,只会特殊值法,通过这样的小专题让他们说出困惑,从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他们表示这种课可以多尝试。

猜你喜欢
定值轨迹道题
误会
浅谈求轨迹方程中的增解与漏解
无从知晓
利用基本不等式破解最值问题
例说几何定值的证明方法
与圆锥曲线定值问题交交手
两个有趣定值
捕捉物体运动轨迹
这道题谁会做
Q博士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