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

2014-10-21 19:53石倩
科学时代·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高职学生高等教育

石倩

【摘 要】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若要追溯其起源,大概是80年代初期国内各地(尤其是一些中型城市)短期职业大学兴起的产物。至今为止,全国已有近1400所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也达近2000万左右。旧有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与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关键词】心理健康;高职学生;高等教育;心理素质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社会的飞速发展及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不断加剧,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能力的呼声日益高涨,心理健康教育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愈益彰显其独特的作用。大学生是承载着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从一定意义上讲,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也正是他们想要有所作为、渴望有所成就所必须付出的一种代价。为了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代价,不仅需要大学生自己的努力,而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负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从社会发展来看,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往往是伴随着现代化进程而突显出来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不断提高,心理健康不仅仅意味着没有心理疾病,更是作为一种现代观念和现代能力渗入人心,心理素质的优劣将成為评价21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全面审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教育实效性来看依然堪忧,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队伍、教育质量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寻求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是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时代发展中不断获取自身价值和存在意义的必然选择。有发展才有进步,才是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获取生命活力的源泉。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近些年高校连续扩招,学生数量迅速增长,学生素质构成趋向复杂化,使得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步显现。

(一)高考成绩低,文化课基础差;自卑感强,情感极其脆弱

步入大学,对每个学生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高职学生在具有这种情感的同时,与本科生相比,总会有一种无形的自卑感,且情感上敏感、脆弱。因为大多数的学生认为与本科生相比,自己没有文凭上的优势,他们是本科,而我们是专科,所以“低人一等”所造成的。

同时社会对职业院校的认同程度不高,就业与继续升学深造的局限,更促进了他们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自己人生价值的怀疑。这种不良心态往往会导致部分学生人际关系敏感。

(二)独生子女多,家里宠爱有加;自尊心强,抗挫折能力差

近几年入学的高职学生,几乎是90前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父母、老人们的宠爱,以我为中心,全家围着转。到学校后,进入新的环境,不适应周围的一切,经受不了挫折。不服从学校严格制度的管理,管理越严,逆反心理越严重。

(三)面对竞争优势小,自我否定感越来越强烈;就业压力大,心理焦虑程度高

自1999年扩招以来,就业压力大成为大学生普遍拥有的心理问题,而社会大部分用人单位盲目的要求高学历,致使高职学生在就业大潮中更加处于劣势。很多用人单位在本科生、研究生实习期间即签订了就业协议书,但对高职生却要求必须在其拿到毕业证后,才与其签订就业协议,使高职生无法与其他人公平竞争,丧失了许多就业机会。

二、正确做好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须改进。一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认识模糊。有些人片面夸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万能的,把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理念、价值观念乃至政治信念上的问题,都归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有些人则将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统统视为思想品德问题,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二是教育实践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是从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人手的,只着力于那些已经存在心理疾病或人格缺陷的学生,而把多数需要得到心理帮助的学生排除在外,心理健康使教育的对象和范围受到很大限制。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严重缺乏。高职院校大多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然而普遍存在师资短缺的问题,这在院系层面上尤为突出,直接制约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四是缺乏解决措施。由于只有少数班主任和政治辅导员的参与,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有时即使发现学生中存在心理不健康或是心理疾病的学生,但是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解决这种问题,需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实施有效的预防功能,及时发现心理异常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心理疏导,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因素的成长。

二、 完善自我调适功能,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以增强挫折承受能力和社

会适应能力,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三、 实现自助助人功能,促使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积极的生活方式,

全面而充分地实现自身价值,并以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影响他人,创造和谐的氛围。

积极创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多层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高职院校应进一步调整课程体系,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尤其要结合大学生中心理问题方面的案例进行教学,以加强心理健康课程的教育效果,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激发他们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我调节的积极性。课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充分利用学校的有效传播途径,如校刊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宣传栏等,大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主题报告等形式,使学生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自我调适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高职学生高等教育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