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中“柳意象”的文化意义浅析

2014-10-21 20:02安之乐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
关键词:宋词文化

安之乐

摘要:柳意象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恒久命题历经文学的长久发展柳被赋予不同的情感,而有宋一代之文学中频繁的出现柳意象,词中尤甚,柳在宋词中包含了复合型和杂糅性的情感特点。本文就宋词中的柳意象做一文化探析。

关键词:柳意象;宋词;文化

关于中国的意象理论《易传》中“观物取象”,为中国古典诗学意象理论的生成,在思维方式上奠定了基础。这一观念深刻地影响和塑造了中华民族思维,经过长期的承传、积淀,以象取意的天人文化模式。中国传统美学观念 “以形写神”,最后达“神与物游”的境界。在传统文学中,意象与作家美感甚深的渊源。

柳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承载了相当的文化意蕴。这些意象意蕴丰富,具有多指向性,而且大多能表达情爱、时间、生命意识,具有对人生命本体情感的关怀。杨柳的自然物色之美不仅是咏柳作品中最重要的一个主题,而且还是杨柳意象情感意蕴和人格象征的基础。人们对杨柳形象物色之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由“求形”到“求神”逐步深入的过程,杨柳在人们心目中也由一个挺拔茂盛的形象转变为柔弱易衰的形象。杨柳也逐渐成为相思、思乡、离别的符号,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蕴。魏晋时期,杨柳多用以比拟名士的秀爽风姿,自陶渊明后,杨柳又成了隐士的象征,时至唐代,杨柳越来越倾向于以青春女子拟之,渐至中晚唐,杨柳又多用来象征娼妓和小人。在咏柳文学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经典意象,如章台柳、宫墙柳、隋堤柳、灞桥柳等。章台柳是娼妓的代名词,隋堤柳是亡国的象征,灞桥柳是离别的专用语,宫墙柳往往用来象征受到君王的赏识。宫墙柳和隋堤柳文人吟咏比较多,已经发展为专门的题材,形成一定的创作模式。杨柳的普遍分布和广泛應用是杨柳题材和意象产生的现实基础。由此柳意象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的复杂性和多揉性。

柳作为一种生物本身所具有的轻柔温婉、细腻绵长的外形特点。柳,《说文》小杨也。如《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这首诗郁郁园中柳正是这位盈盈楼上女的意象化的形象。她如柳树那般的孤凄的立于院中惆怅而孤独。在宋词中对这种形象化的柳所表现了情感此有两点。其一、与女性的纤弱娇媚、身世如漂泊柳絮般来两相对照,这方面主要宋词中的大量描写女性的词句。在宋代文人墨客尤其是男性词人的笔下,往往喜欢以“柳 ”来表现女性的身段。张先的《醉鞭垂》“细看诸处好,人人道 ,柳腰身”写出女子身材娇好。苏轼的《洞仙歌 》则是全篇借柳喻人 ,其中“细腰肢、自有人格风流。”就是把婀娜多姿、寂寞失意的垂柳比作身姿清丽的佳人。在这些词作中,杨柳的柔弱轻软、柳绵之轻薄无根与女性的感受颇为相通 。“柳”在以婉约为宗的宋词中展现出浓厚的女性特质。

“柳”与“留”谐音,留自然是留别之意,与此相关的杨柳。其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便是《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从此,柳就与送别结下不解之缘, 也可以说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欧阳修《玉楼春》词云:“游丝有意苦相萦, 垂柳无端争赠别。”真实地反映了这种折柳送行时的离别愁绪。“条条尽是离人怨”中的柳丝也似乎不是柳丝 ,条条都化成了离人怨苦的具象了 ,谁人想受这离别的愁苦,谁人又不想让这将要别离的人儿再留一留啦? 宋词中表达这种留别之意的柳意象还有许多,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欲知日日倚栏愁 ,但问取、亭前柳 ”(周邦彦《一落索 》)。由此来看,宋词中表示留别意义的词句不胜枚举。

当柳作为生命的个体形象出现时 ,杨柳也是极易凋零、不断衰老的。在时间的长河中 ,它也不由自主地被吞噬着,有盛衰枯荣的自然周期。它与亘古不变的意象如日、月、星、水等构成 ,则以类生命形象出现作为时间流的象征所以大多有种感叹生命消逝的悲愁。东晋大司马桓温以柳自比而发出的感叹。《世说新语》:“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年轻时所种之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通过柳树的十围感叹岁月无情,催人衰老,自然规律让人无奈感伤的情绪。庾信从柳书的茂密依依到摇落江滩而感慨人生的衰老足以使客居他乡之悲凉感。在宋词中也有相同的以柳意象来托喻时光流逝,今昔对比的伤逝之情。柳永的一首《少年游》词曰:“衰杨古柳,儿经攀折,憔悴楚宫腰。”衰杨古柳的落寞,充满了黍离之悲,也尽显了生命易逝的悲慨之意。在寄寓生命意味的柳上寄托了惆怅失落的生命感叹。

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善”是占了极大比重的。人格的完美成为中华民族的追求。即便在“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的恶劣条件下,生命仍旧呈现“不改其乐”式的劲健与洒脱。而在中国美学观念中,美善是不可分的,合功利的善往往导致美感的产生,所以生命的充实,人格的完美与美感就构成了奇妙的联系。在陶渊明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其传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⑦陶文中柳的原始生命美感变为人格的完美。五柳意象实际正表达了一种高洁人格。在宋词中柳意象也表现了对完美品格的追求、向往之情。如欧阳修《朝中措》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作为宋代官居显位的欧阳修何以在堂前植柳,不正是柳树的这种高洁品质和对陶渊明清高纯质的人格向往吗?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宋代词家在杨柳意象上寄寓了自己深切的情思更扩展了其情感的表现领域,拓宽了杨柳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所蕴含的特殊生命意义。宋词深情地着意于柳之题材,不仅表现了细腻缠绵的婉约情感而且还创设了许多空灵含蓄的意境,所以宋词中的柳意象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丰富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页500

[2]张岱年 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夏于全编著.《唐诗宋词全集》[M].华艺出版社,1997.

[4]董乃斌.李商隐的心灵世界[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2.

[5]刘义庆著 于嘉锡笺疏 世说新语[M].北京 :中华书局 ,2011.页102.

[6]许慎著 徐铉校订 说文解字[M].北京 :中华书局 ,2010

[7]朱东润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2.页14.

猜你喜欢
宋词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张领的诗
小茉莉
谁远谁近?
宋词
刘羽亮??《宋词数首》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