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有关留守儿童中问题学生的教育

2014-10-21 20:02高晓丽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教育

高晓丽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打工,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很多留守儿童的道德行为差,心理古怪、孤僻,成绩也不理想;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应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关注,特别是班主任,要多和留守儿童沟通,和家长联系,应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心理咨询室、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等方面来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教育

留守儿童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因而在教育上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同时也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增加了新难度。作为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身理和心理特点,分析其现状并实施其有效措施,全身心投身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之中。下面是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一、我校留守兒童现状分析:

1、临时监护人缺乏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

儿童应该和父母在一起生活,这种共同生活能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育提供比较理想的环境。而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恰恰不能与这些儿童共同生活,这给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知识学习、性格培养等带来了种种不利的影响。隔代抚养的情况,由于祖父母、外祖父母年龄较大,体弱,负担重,见识少,文化低,教育能力差,且多对孩子比较溺爱,往往也无法对孩子的学习及心理等问题给予更多的有效关心。而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困惑和问题往往在家庭里得不到解决。

2、学校、监护人、留守学生间缺少沟通渠道。

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心理教师,因此也就无法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在学校中,留守儿童经常受到其他儿童的歧视和排斥,使他们产生自卑、孤僻等情绪。另外,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与学校及老师缺乏经常性的沟通,使得部分老师也忽视了对留守儿童的引导和教育,没有对他们投入更多的关爱,留守儿童感受不到集体大家庭中的温暖。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三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教师在对留守问题学生教育过程中,往往无法与孩子的父母直接沟通,孩子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错失教育良机。

二、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策略:

1、创设温馨的家庭环境,将亲情留住。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阵地,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将对个体产生终身的影响。儿童的成长需要稳定安全的环境,父母的爱是儿童最为安全、温馨的环境,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是孩子基本的心理需要。父母不在孩子身边,孩子缺少监护,更重要的是缺乏亲情,这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不能替代的。家长应努力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其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无法代替的教育资源,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同时,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和育儿理念,并将其有意识地融入到自己子女的教育行为中,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父母亲也要经常与作为“新监护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友沟通,要求他们既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也不能娇宠溺爱,做到严与爱的结合,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2、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定期召开座谈会。

学校或班主任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在开学的一二个星期就应该摸底,看看哪些学生的家长在哪里上班,哪里打工,家庭情况,住址,电话号码等都要弄清楚,以便和家长沟通联系,做学生的工作时好有的放矢。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比较少与子女沟通,长期的父母分离导致孩子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有的就比较冷漠,孤僻等不良心理。因此,班主任应提供给这些“问题学生”适当的宣泄空间,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会。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梳理留守儿童的冷漠、自私、不合群的古怪性格。我班有一个不善言语的留守儿童,母亲进厂打工,父亲给人当保安。父母每年在年末才回家,平时很少与孩子打电话沟通;他的奶奶带着他,奶奶只管吃饭,其他很少过问。在学校很少朋友,都是一个人独来独往,沉默寡言,对同学有较强的戒备心理,说白一点就是多疑、不合群。我们就鼓励他多参加课外活动,多和同学交流生活问题,学习经验,在班级座谈会上引导他把想说的话说出来,不要憋在心里;鼓励、督促他写日记,把心里的苦闷、委屈全倾诉在日记里。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导,这个学生有了自己的朋友,成绩也逐渐提高了。定期召开座谈会,给心理有问题的留守儿童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尽情谈自己的看法、想法,对父母的思念怨恨都可以在同龄人之间得到共鸣,并互相讨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3、尊重有问题的留守儿童,消除其逆反心理。

有过错的学生由于担心受到或曾经受到人们的严厉指责与嘲笑,往往比较“心虚”、“敏感”、“有戒心”、“有敌意”,常常主观认为教师偏心,轻视自己、厌弃自己,甚至会“迫害”自己,以至于对真正关心他们的教师不愿接近,采取回避、沉默甚至对抗的态度。作为班主任和和老师如何才能消除学生的“对抗逆反”心理呢?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锋,那就是个人的自尊心。”教育者应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尊重“问题学生”学生的人格,耐心地教育指导他们,热心地帮助他们,即使批评也要注意“艺术性”,甚至加以策略性地“包庇”,如同在药片的表面涂上一层糖衣,做到良药不苦口,这样才能消除“问题学生”的逆反心理,引导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并且从内心对教师产生好感、信任和尊敬,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并进一步产生良好的双向反馈,从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促进其成才。总之,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教育者必须尊重他们爱护他们,使他们像好学生一样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它需要教师、父母、监护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主阵地是学校,教师是关键,我们要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给这些心灵最脆弱的孩子们。留守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留守儿童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的素质,不单学校要抓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全社会都要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保证他们与健全家庭一样健康成长。

基金项目:贵州省福泉市教育科学规划2004B086课题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从理念到行为》凤凰传媒出版社。2002年10月。

[2]《教师怎样作教育行动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02月。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问题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